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遇见张晓芸 脑洞大开当编剧

遇见张晓芸 脑洞大开当编剧

  • 字数: 1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晓芸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6831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心中有梦、想成为编剧的年轻人的成长之书。国内知名编剧兼作家张晓芸倾情讲述个人20多年职业生涯的酸甜苦辣,独*揭秘编剧行业的成功密码,堪称职业故事版“编剧的自我修养”!2.本书集文化自觉性和市场实操性为一体,内容通俗易懂,专业术语解析到位,编剧零基础读者亦可轻松阅读。3.知名学者朱寿桐,有名影星李念、刘威葳倾情推荐。4.图文并茂,内容干货十足,作者精心设计了别具特色的“划重点”板块穿插全文,精准提炼编剧行业要点,方便读者学习借鉴,譬如:“如果你没有看过5000部电影,那么你就不要当编剧。”“要学会对剧本正着写,倒着写,还要跳着写。”
内容简介
比起现实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经常打交道的职业,在影视圈生存的编剧是一个稍显陌生的行业。他们是一群“故事编织者”,整日码字、大多曾做过“枪手”、薪资不稳,这似乎是外人的全部认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真的了解编剧这一行吗? 在本书中,国内知名编剧兼作家张晓芸将用自己20多年的职场生涯,以真实且真挚的笔触,向大家如实讲述编剧行业的现状和其中的酸甜苦辣,分享这些年来喜乐参半的职场际遇,追忆难忘的人和事,以及从个人角度出发传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经验。很多时候,从默默无闻的小卒到知名大腕,你既需要才能,也需要机遇。
作者简介
张晓芸,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珠海市政府文艺顾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江苏东台市张晓芸影视文化工作室董事长。曾高票入选2011年中国影视市场编剧排行榜靠前编剧。2012年,开辟搜狐名家专栏,荣获2012北京卫视收视特别贡献奖。2015年,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年度优秀编剧奖。影视剧代表作有《爱归来》《和平的全盛时代》《大家庭》《幸福在路上》《爱情囧途》《狂野青春》《青春无敌之美女时代》《明星兄弟》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喜鹊人生》《唐莺未嫁》《宝贝,对不起》《恋上分手专家》《爱你五周半》《机票里的秘密》《苹果遇上梨》等共10部。
目录
“水”莱坞
1.什刹海的“驴打滚”人生
2.让《教父》活在《红高粱》上
3.世界大导演的出身和经历
4.莎士比亚的剧本也不可能100分
5.此生拒绝当“枪手”
6.“文学叫花子”迎来署名编剧的春天
7.剧本的三种写法
8.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大家庭》
“北”莱坞
1.与韩国忠武路编剧合作
2.参加编剧论坛
3.《青春无敌之美女时代》开机了
4.云南看中医
5.宝石猎人的传奇人生
6.小说市场的五彩天花板VS奇葩天价
7.打造都市热播剧《爱归来》
8.我去国外开作品研讨会
“好”莱坞
1.好莱坞剧本会上的小饮料
2.世界各地的“中文侠”
3.《中文侠》:海外华人的百年中国梦
4.我与《宝石猎人》
5.价值千金的故事核
“未”莱坞
1.《苹果遇上梨》,2020坎坷杀青
2.如何把一手烂牌打成好牌?
3.一部电视剧的诞生流程
4.世界很大,你很有才华
摘要
     1.什刹海的“驴打滚”人生 我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我在编剧这个圈子里待了20多年,经历了这个市场的起起落落,这20多年我只学会了做一件事,就是从用力过猛到云淡风轻。 2001年,我去了北京。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那段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开心的时光。 当时国内播得热门的电视剧有四个:《大宅门》《黑洞》《康熙王朝》《情深深雨濛濛》。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大宅门》,因为剧中的人物太鲜活了,每一句台词都让我铭刻于心,也就是从那一部戏开始,我才明白只有编导(编剧、导演)合一的剧才是优选看的,没有之一,因为编剧辛辛苦苦写出的剧本要被导演呈现出来,如果导演的思维与编剧不同步的话,很可能会删减剧本的精华,最终导致呈现出的影视作品打了折扣。 那时的我就特别羡慕郭宝昌老师,因为他可以把人物写得这么鲜活,我立志要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编剧。之后,我得到了郭宝昌老师的真传:如果你想刻画好你的人物,那么就要采访到足够多的人物。 那时的我住在什刹海,房子是租来的,在一套四合院里面,那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天南海北的都有,什么职业的都有,什么年龄的都有,什么婚姻状况的都有。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在一年中采访1000个人。 划重点:编剧最少要有1000个采访对象。 那时的什刹海杨柳依依,位于二环的地理位置让它瞬间成为大北京的翘楚,因为在京城很难找到这么一大片有湖有树,有野鸭,还有小吃的僻静地方。你可以端着一碗炒肝,欣赏着最地道的风土人情。 印象中最深的一件事是我有一次去吃馄饨,进了一家馄饨店,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不要从中国看世界,而要从世界看中国。仔细一打听才知道,老板是一个曾经叱咤歌坛的歌手在遭遇了一些人生变故后,索性改行开了一家馄饨店。后来我和这个老板成了朋友,他给我介绍了好些采访对象。什刹海这个地方真可谓藏龙卧虎,深不可测。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个炸油条的大爷。在北京这个地方无论是个炸油条的,还是做驴打滚的,似乎都比一般地方的人见过世面。记得我有次吃早餐,大爷问我是做什么的,我答:编剧。大爷淡定地回了一句:“这职业没律师好,律师是开口闭口都能赚钱,你们编剧是剧本通过了才能拿到钱,东西没通过,白写!”我直接将一口豆浆喷了出去,这大爷也太懂行了。 和大爷聊过天,我才知道大爷是四川人,在西藏做生意,在那里待过十来年,做什么生意呢?嘎巴拉!嘎巴拉是什么东西呢?简单地说就是西藏人骨制品,据说它可以辟邪和增加气场。这种东西的需求方在哪里呢?大爷告诉我,是大老板。因为这些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很可能会发生很多不顺的事情,所以急需嘎巴拉来镇店。那一次我们聊了很久,我记录下了一个生意人在言谈举止上的特点,比如他们的语速较快,吐字不太清晰,喜欢用肢体语言,喜欢用震耳欲聋的手机铃声。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