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腾讯精神:中国互联网典范的文化基因

腾讯精神:中国互联网典范的文化基因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吴迪,朱阙
  • 出版日期: 2018-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8327195
  • 版次: 1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吴迪、朱阙著的《腾讯精神(中国互联网典范的文化基因)》首次以腾讯文化的视角,剖析腾讯的成功之道和商业模式。本书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性格出发,指出“创始人基因”决定企业性格,总结了腾讯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管理理念、愿景、战略方针等,讲述了腾讯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刘畅、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首席战略官陈雪频、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鼎力推荐。
作者简介
吴迪,四川大学新闻学硕士,目前于省级媒体担任记者、评论员。“神经元”品牌创始人,新华思客自媒体专栏作者,考拉看看签约作者。长期关注企业文化研究,2016年首次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大合并现象做出剖析,出版有《大合并漩涡》《未来只有超级IP》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自由创新
恪守自由的精神内核
互联网精神始于尊重
掌控未来的专享途径是创新
第二章 管理文化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员工是腾讯的第一财富
福利扑克牌
“邮件狂人”马化腾
让员工尽情吐槽
从保安到产品经理
从“家文化”到职业竞争文化
瑞雪行动
一日腾讯,终身腾讯
第三章 使命愿景
忠于产品,忠于用户
从合作开放走向生态构想
创新出炉,快速迭代
使命和愿景将腾讯推向未来
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时代到来
进军互联网医疗
数字经济连接一切
公益:让社会共享腾讯之爱
第四章 战略文化
分形文化
战略是文化的外化
诊断腾讯:企业性格的重塑
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腾讯只做两件事:“内容+连接”
第五章 产品文化
从“抄袭大王”到引领世界
不做第一,只做专享
快速试错,步步惊心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自下而上,赛马机制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第六章 公关文化
从羞涩到开朗,从不说到主动说
从言辞冷漠到亲切卖萌
从“慢半拍”到“秒回”
从自我封闭到开放格局
从闷声不吭到主动介绍
第七章 创始人基因
安静专注马化腾
书生意气张志东
市场狂客曾李青
好好先生和天生组织者
腾讯其他创始股东
民主温和
注重细节
靠前专注
洞察市场
致谢
摘要
    恪守自由的精神内核
     作为鸟类,企鹅是不会飞的。它那蹒跚而行、憨态可掬的模样,看起来就是人畜无害的“萌萌哒”。不过,这样似乎对不起企鹅作为鸟类的“身份”,对不起企鹅拥有的那一双小翅膀。
     腾讯oIcQ选择企鹅作为图标,是美工设计、网上投票和满足储蓄罐等“周边”开发需求的共同结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腾讯要像卖萌的企鹅一样,以抱团的姿态,在冰面和海中遥望天空。
     恰恰相反,腾讯的成长经历极具侵略性,惹起的是非口舌,从未中断。追捧腾讯的,认为腾讯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创新的翘楚;反对腾讯的,认为腾讯从来都只是小偷和骗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动态灵魂”。而这两种两极分化的论断,可能无法反映腾讯“企业之魂”的真实面貌。腾讯更像是一只“挥着翅膀的企鹅”,它有和大多数企鹅雷同的地方,也有它的核心区别优势――它有一双能够使它飞起来的翅膀。
     这双翅膀有一个名字,叫作“自由”。
     无论是何种版本对“互联网精神”的阐述,都离不开“自由”两个字。
     渴望自由是人类的天性,而技术进步、思想解放和制度完善是推动实现个体自由的三大力量。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推进,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首先是一个技术突破,而它也带来了知识的低成本传播,从而提升了人们的普遍知识水平,这为思想解放和社会制度的进化打下了基础。
     互联网能够为个体和组织带来更广泛的自由,这是由互联网的技术本性、互联网的文化精神决定的。互联网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比特不同于物质,它没有质量、没有体积,自由流动是它的生命,互联、共享、开放、平等、自由等公认的互联网精神无疑也会为个体自由提供精神土壤。可以说,“自由”是中外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出发点,是互联网的“初心”。恪守住“自由”的精神内核,一个互联网企业才可能是一个有价值、受尊重的企业。
     所谓互联网精神,实质上就是网络文化的内核和价值观。而根据世界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实践,网络文化起源,主要来自学术精英文化、黑客文化、校园文化、电脑爱好者、奇客文化、社群文化、高科技创业文化等亚文化的滋养。
     20世纪60年代,许多来自纽约市区的年轻人用流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战争以及民族主义的反对。他们称自己为“hips”,也就是后来的“嬉皮士”。这场嬉皮士运动持续时间并不长,但嬉皮士精神却如幽灵一般难以散去,它长久地在音乐、电影及装置艺术领域徘徊。
     嬉皮土精神影响深远。除了艺术领域,它还渗透到当前美国社会最中坚的力量――互联网科技。 《时代》周刊曾专门刊发文章说到,今天的个人计算机革命和互联网之所以成为这样,乃是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精神。在当时,受嬉皮士精神熏陶的美国青年占领了所有的大学。现在,这代人已经成长为乔布斯、杨致远、贝佐斯、布林、扎克伯格……他们身上流淌着自由平等、随心所欲的网络文化与精神,继承并延续了嬉皮士精神。
     就像康奈尔大学那句有名口号,“不要告诉我世界是怎样的,告诉我如何创造世界”。那些行为叛逆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了硅谷的工程师,他们创造了苹果、亚马逊、谷歌、雅虎、甲骨文、Facebook……他们将嬉皮士精神带进了信息革命的世界。
     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虽然经历过许多磨难,但乔布斯身上那种自由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并未被磨灭。有人曾对乔布斯作了心理分析,认为他做事从来不会有所顾忌,这可能与他的出身背景和早期的成功经历有关。他不愿受任何东西的束缚,他不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只是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阿里巴巴的宗旨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说,互联网企业应该思考建立什么样的商业组织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中的全球化,如何有更好的组织和体系来保证未来的生产力。而WTO应该升级为WTO的2.0版本或者EWTO,这不应该也不会是政府间的协议,而是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支撑起全球的基础设施,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建立新一代支付、物流、信用的基础设施,从底层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和平等。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