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朝通俗演义(插图版)/两晋演义Ⅰ八王之乱

历朝通俗演义(插图版)/两晋演义Ⅰ八王之乱

  • 字数: 26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 作者: 蔡东藩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030967
  • 版次: 1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蔡东藩编写的章回小说《八王之乱(插图版)》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王处仲抗表叛江南。经过三国时期的纷乱,帝国终于重现了。只是和平日子没过多久,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年),名郧,字椿寿,号东藩(亦写成东帆),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有名历史小说家。
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耗卜年之功,写成了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几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目录
第一回 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
第二回 堕诡计储君纳妇  慰痴情少女偷香
第三回 杨皇后枕膝留言  左贵嫔摅才上颂
第四回 图东吴羊祜定谋  讨西虏马隆奏捷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
第六回 纳群娃羊车恣幸  继外孙螟子乱宗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废姑
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后援周处捐躯
第十回 讽大廷徙戎著论  诱小吏侍宴肆淫
第十一回 草逆书醉酒逼储君  传伪敕称兵废悍后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
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杀王豹擅权拒谏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
第十五回 讨逆蛮力平荆土  拒君命冤杀陆机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
第十七回 刘渊拥众称汉王  张方恃强劫惠帝
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势
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中
第二十回 战阳平苟?破贼垒  佐琅琊王导集名流
第二十一回 北宫纯力破群盗  太傅越擅杀诸臣
第二十二回 乘内乱刘聪据国  借外援猗卢受封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
第二十六回 诏江东愍帝征兵  援灵武?允破虏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
第二十八回 汉刘后进表救忠臣  晋陶侃合军破乱贼
第二十九回 小儿女突围求救  大皇帝衔璧投降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难丧生
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  汉主聪见鬼亡身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
第三十三回 段匹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
摘要
    华夷混杂,宇宙腥膻,这是我国历史上,向称为可悲可痛的乱事。其实华人非特别名贵,夷人非特别鄙贱,如果元首清明,统御有方,再经文武将相,及州郡牧守,个个是贤能廉察,称职无惭,就是把世界万国联合拢来,凑成一个少见的大邦,也不是一定难事,且好变做一大同盛治了。眼高于顶,笔大如椽。无如我国人一般心理,只守定上古九州的范围,不许外人羼入,又因圣帝明王,寥寥无几,护国乏良将相,殖民乏贤牧守,仅仅局守本部,还是治多乱少;所以旧儒学说,主张小康,专把华夷大防,牢记心中,一些儿不肯通融,好似此界一溃,中国是有乱无治,从此没有干净土了。看官!试搜览古史,何朝不注重边防,何代能尽除外患?日日攘外夷,那外夷反得步进步,闹得七乱八糟,不可收拾。究竟是备御不周呢?还是别有他故呢?古人说得好:“人必自侮,然后人侮;家必自毁,然后人毁;国必自伐,然后人伐。”又云:“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这却是千古不易的名言。历朝外患,往往从内乱引入,内乱越多,外患亦趋深。照此看来,明明是咎由自取,应了前人的遗诫,怎得专咎外夷与防边未善呢?别具只眼。
     小子尝欲将这种臆见,抒展出来,好待看官公决是非,但又虑事无左证,徒把五千年来的故事,笼笼统统地说了一番,看官或且诮我为空谈,甚至以汉奸相待,这岂不是多言招尤么?近日笔墨少闭,聊寻证据,可巧案左有一部《晋书》,乃是唐太宗汇集词臣,撰录成书,共得一百三十卷,当下顺手一翻,看了一篇《序言》,是总说五胡十六国的祸乱,因猛然触起心绪,想到外祸最烈,无过晋朝,晋自武帝奄有中原,仅阅一传,便已外患迭起,当时大臣防变未然,或说是罢兵为害,山涛。或说是徙戎宜早,郭钦江统。言谆谆,听藐藐,遂致后来外祸无穷,由后思前,无人不为叹惜。那知牝鸡不鸣,群雄自息;八王不乱,五胡何来?并且貂蝉满座,?尾挥尘,大都龌龌龊龊,庸庸碌碌,没一个文经武纬,没一个坐言起行。看官试想!这种败常乱俗的时局,难道尚能支持过去么?假使兵不罢,戎早徙,亦岂果能慎守边疆,严杜狡寇么?到了神州陆沉,铜驼荆棘,两主被虏,行酒狄庭,无非是内政不纲,所以致此。既而牛传马后,血统变迁,阳仍旧名,阴实易姓,王马共天下,依然是乱臣贼子,内讧不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单剩得江表六州,扬荆江湘交广。尚且朝不保暮,还有什么余力,要想规复中原呢?幸亏有几个智士谋臣,力持危局,淝水一役,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那大河南北,长江上游,仍被杂胡占据,虽是倏起倏衰,终属楚失楚得,就中非无一二华族,夺得片土,与夷人争衡西北,张实据凉州,李嵩据酒泉,冯跋据中山。究竟势力甚微,无关大局;且仇视晋室,仍似敌国一般。东晋君臣,稍胜即骄,由骄生惰,毫无起色,于是篡夺相寻,祸乱踵起,不能安内,怎能对外?大好中原,反被拓跋氏逐渐并吞,成一强国,结果是枭雄柄政,窥窃利器,把东晋所有的区宇,也不费一兵,占夺了去。咳!东西两晋,看似与外患相终始,究竟自成鹬蚌,才有渔翁。西晋尚且如此,东晋更不必说了。有人谓司马篡魏,故后嗣亦为刘裕所篡,这是从因果上着想,应有此说;但添此一番议论,更见得晋室覆亡,并非全是外患所致。伦常乖舛,骨肉寻仇,是为亡国第一的祸胎;信义沦亡,豪权互阋,是为亡国的第二祸胎。外人不过乘间抵隙,可进则进,既见我中国危乱相寻,乐得趁此下手,分尝一脔,华民虽众,无拳无勇,怎能拦得住胡马,杀得过番兵。眼见得男为人奴,女为人妾,同做那夷虏的仆隶了。伤心人别有怀抱。自古到今,大抵皆然,不但两晋时代,遭此变乱,只是内外交迫,两晋也达到极点。为惩前毖后起见,正好将两晋史事,作为榜样,奈何后人不察,还要争权夺利,扰扰不休,恐怕四面列强,同时入室,比那五胡十六国,更闹得一塌糊涂,那时国也亡,家也亡,无论豪族平民,统去做外人的砧上鱼,刀上肉,无从幸免,乃徒怨及外人利害,试问外人肯受此恶名吗?论过去兼及未来,真是眼光四射。
     话休叙烦,且把那两晋兴亡,逐节演述,作为未来的殷鉴。看官少安毋躁!待小子援笔写来:晋自司马懿起家河内,曾在汉丞相曹操麾下,充当掾吏,及曹丕篡汉,出握兵权,与吴蜀相持有年,迭著战绩。懿死后,长子师嗣,后任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各军,废魏主曹芳及芳后张氏,权焰逼人。未几师复病死,弟昭得承兄职,比乃兄还要跋扈,居然服衮冕,着赤舄。魏主曹髦,忍耐不住,尝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即号召殿中宿尉及苍头官僮等,作为前驱,自己亦拔剑升辇,在后督领,亲往讨昭,才行至南阙下,正撞着一个中护军,面目狰狞,须眉似戟,手下有二三百人,竟来挡住乘舆。这人为谁,就是平阳人贾充。特别提出,不肯放过贼臣,且为该女乱晋张本。魏主髦喝令退去,充非但不从,反与卫士交锋起来,约莫有一两个时辰。充寡不敌众,将要败却,适太子舍人成济,也带兵趋入,问为何事相争?充厉声道:“司马公豢养汝等,正为今日,何必多问!”成济乃抽戈直前,突犯车驾。魏主髦猝不及防,竟被他手起戈落,刺毙车中。兄废主,弟弑主,一个凶过一个。余众当然逃散。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