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贵阳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园区发展研究

贵阳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园区发展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伟杰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3120454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多彩贵州文化资源是贵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作为贵卅省的首府和黔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贵阳市,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随着贵州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贵阳市形成了以多彩贵州城、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孔学堂、青岩古镇等为代表的文化园区(街区)。这些文化园区(街区)走出了一条适合贵阳市发展的道路,但也有园区存在着盈利模式单一、发展后劲不足、亏损严重等问题,亟待改变发展方式,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贵阳文化资源利用与文化园区发展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法、态势分析法等,在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园区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贵阳市所有文化园区进行了摸底调研,详细分析了其开发思路、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对策,以给中西部城市利用自身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园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作者简介
王伟杰,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常务副主任,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副主任,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管理学部副主任、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少数民族非遗蓝皮书》副主编,分别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贵州省文化厅项目5项,参与重量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节 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背景
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二、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
三、高铁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文化资源与文化园区
一、文化资源
二、文化园区
第三节 国内外文化资源与文化园区发展相关研究
一、国外文化资源与文化园区的发展相关研究
二、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园区的发展相关研究

第一章 贵阳市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节 贵阳市文化资源类型及典型代表
一、哲学思想文化
二、历史文化资源
三、红色文化资源
四、民俗文化资源
第二节 贵阳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总结
一、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文化发展规划
二、“文化+”创新模式助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结合,文化品牌宣传力度加大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传播
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实行资金奖励政策
六、积极搭建文化消费平台,促进文化经济增长
第三节 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资源开发程度较浅,文化产品缺乏创意性
二、文化行业定位不明确,主题不明晰
三、文化园区集聚能力差
四、文化与科技缺乏深度融合,文化产业链较短
五、缺乏专业性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六、文化市场中缺乏创新性的文化企业

第二章 贵阳市文化园区发展模式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 贵阳市文化园区的类型及典型代表
一、政府主导型: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为代表
二、艺术创意型:以1958文化创意园为代表
三、休闲娱乐型:以贵阳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为代表
四、地方特色型:以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为代表
五、文化集聚型:以贵阳孔学堂为代表
第二节 贵阳市文化园区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政府主导模式
二、市场参与模式
三、产业集聚模式
四、科技创新模式
第三节 贵阳市文化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
一、融资渠道不完善
二、创意人才严重不足
三、发展建设滞后于整体规划
四、发展定位模糊且文化资源利用不足
第四节 新背景下贵阳市文化园区的分类发展
一、高新技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二、合理利用生态文化资源
三、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
……
第三章 创意文化资源的利用:以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乌当区香纸沟为例
第五章 外来文化的创意性利用:以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为例
第六章 红色文化的弘扬与开发:以息烽集中营景区为例
第七章 夜郎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为例
第八章 山水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天河潭为例
第九章 历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以时光贵州为例
第十章 草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以高坡景区为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