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都城走向天城/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从都城走向天城/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 字数: 2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 作者: 姜青青
  • 出版日期: 2020-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65133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北宋文明陷入被野蛮“打断”的绝境时,杭州为什么会浮出水面,走上历史的前台? 当历史选择了杭州之后,“临安”为什么反而成为了“长安”? 南宋是以怎样的方式,造就了中国在世界丛林之中的政治大国地位? 南宋杭州又怎么会触发两百年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十篇故事,还原历史真相,再现南宋“高光时刻”。
作者简介
姜青青,1960年生于杭州。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现任《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编委、集团新闻和发展研究所所长、高级编辑,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 出版著作有:《马扩研究》《马扩事迹编年》《丝绸之路万里行》《最后一支罗马军团》《一品茶趣》《中国茶文化丛书·数典》《写意之旅》《三江两岸潮文化》等。 发表论文有:《“骊轩”意为“罗马军团”》《“骊轩”二题》《南宋初年诸将帅军事合作初探》《(方舆考证)的一波三折》《南宋水军之利弊得失刍议》《古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源流考》《南宋西湖的真相》等。
目录
第一章 趁夜潜逃的曹勋,听到金兵在聊一个词:天堂
走在末路上的皇帝,一“梦”难求
一阕杏花词,写尽一个王朝的“绝望”
“绝望”的夜空中有颗最亮的星
一份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情报”
金人眼中的“天堂”是个“战略目标”
第二章 赵构三迁“户口”,“天堂”起到关键词作用
欧阳修对“东南第一州”的历史性解答
钱俶的一场盛宴,尴尬了大宋第一学士
南渡的逻辑思维:卧榻之旁唯恐他人鼾睡
第三章 建都临安最叫得响的理由:漕运问题不是问题
一个吃饭问题,破了赵构最初的“中兴梦”
凤凰山“乌鸦嘴”挺烦人,却是件大好事
酷暑中,亏得给力的“特快专递”送清凉
择都“三选一”参考答案是一场君臣激辩
第四章 开门第一件事的画面感:京城画风和世俗民风
山清水秀之城,天天面临烟熏火燎的考验
胡桃纹、鹁鸽色,御炉炭烧出的扰民隆事
严州税费变革,保障都城“能源安全”
一个烧炭,烧出了“家家打炭墼”的民风
第五章 西湖一首词一幅画,竟然触动了一颗好战的心
金朝使者见四下无人,忽然说:“今日北风甚劲!”
“三秋桂子,+里荷花”, “撩”动了一代枭雄
“撩湖”汉子重振旗鼓,百年西湖越“撩”越美
一名画坛宗师的职业追求:一“马”当先
点睛“十景”:开创西湖文化新范式
第六章 一份“菜单”背后的“酒市”及“幸福指数”
旷世罕见的豪门盛宴,把“酒”漏了?
这张“酒水单”中不可言说的秘密
“德寿私酿”,酿出了京城酒市新格局
推倒重来的湖畔第一大酒楼:丰乐楼
新酒“嘉年华”,御街上演万人“嗨”
第七章 山珍海味八方而来,临安人的“口福”故事
大内宫中的“肥水”为啥不流外人田?
被一网打尽的各路水族“精英”
秀州的猪,越州的羊,婺州牛筋很荒唐
一位让人惊掉下巴的“京都厨娘”
第八章 涨海声中万国商:千年丝绸之路的另辟蹊径
破天荒的乌纱帽,西转东的“风向标”
到临安去!一个海上商人的异想夭开
在都城的日子里,幸福来得稍稍晚了点
放之四海而皆准:出来混,要讲诚信
第九章 从五十人到十万人,一座永恒之城的正气歌
鹅湖论西湖,辛弃疾醉里挑灯看“漏”
那一场逆势血战,铸就了新的“长城”
海上突发兵变带来的“京师驻军布防图”
御街“东三班”,彰显宋人“硬核”品格
第十章 哥伦布“迟到”两个世纪的“Quinsay之旅”
佛罗伦萨来信令热那亚人备受刺激
哥伦布看到了一座最富丽名贵的“天城”
西班牙探险者在古巴四处寻找Quinsay
行在杭州,西方古地图中的中国代名词
尾章
格局重构——历史进程中的三次“蓦然回首”
誉美“天堂”:中国经济重心的向东南转移
利好“海丝”:中国对外贸易由西向东转向
憧憬“天城”:世界史开启“大航海时代”
参考文献
摘要
     走在末路上的皇帝,一“梦”难求 钦宗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对千百万宋人来说,这是个至暗时刻:一个如此光鲜亮丽的王朝,竟然以一出旷古罕见的悲剧,戛然“落幕’’!那些台上曾异常耀眼的“本色演员”,也在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 这天,在河北保州(今河北保定)以北的官道上。长长一溜望不到头的军队,正在向北进发——他们是金国二太子斡离不④麾下的金兵,正押送他们的头号俘虏宋朝太上皇赵佶②及其后妃、宗亲和臣僚,前往东北大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 俘虏队伍中有一辆牛车,里面那位倚篷半躺在一件青袍上,正在打盹的半老头儿,就是太上皇赵佶本人。 这天一会儿斜风阵雨,一会儿又目光灼耀。车轱辘在滚过一个水坑时重重地颠簸了一下,赵佶被震醒了,皱眉嘟哝了一声:“却连个囫囵梦都叫做不成!”他往篷子外眯了一眼,问道:“这在哪里了?”没人应答他。他迟疑了片刻,这才想起,往日追随左右片刻不离的内侍张恭,早几天趁着押队金兵的一个疏忽,逃了出去,生死不明。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赵佶仍在做“梦”。从一名艺术家的禀性来说,做梦是他的常态,哪天没有了梦,他的创作激睛就会大打折扣,那些他特别爱显摆的“瘦金书”和花鸟工笔画就会失去飘逸、道劲、工丽、精妙的神韵。但他现在的梦,是梦想能有忠义之人来搭救他脱离苦海,即使是做梦,他也要梦回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汴京)的“清明上河图”,梦回大宋的“千里江山图”。 原先他还寄希望于身为当今皇帝的儿子赵桓④能密传诏旨,号令天下,但后来发现赵桓以及一大帮宗室和大臣,都被金兵编成另外一路,取道河东(今山西地带)北上,然后在燕京(今北京)再与自己这一路会合,两人走的根本不是一条道,自己现在也根本不可能去跟赵桓说。再一想,赵桓这可怜虫连老婆都没几个,他能有什么昭告天下的激情和抱负?算了算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他回味着刚刚那个转瞬即逝的梦,觉着自己刚才仿佛就在东京的宣德门上,仿佛又看到了元宵节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呵呵! 外面忽然传来一个河南人的口音,打断了他的胡思乱想:“陛下醒醒了!俺们快到白沟河了。”他一抬头。见车外站着的是闷门宣赞舍人曹勋。闷门宣赞舍人就是皇帝身边通报有哪位臣下要来奏事的官员,说白了就是提醒皇帝开会的小秘书,也就从七品的级别。原先赵佶身边供使唤的张恭“拜拜”走人了,现在只有他临时来顶个缺。 队伍打尖停下了。赵佶在曹勋的搀扶下爬出牛车。他本想大大地伸个f赖腰,却见边上执刀挺枪、瞪大眼睛、凶神恶煞般的金兵,便只好悄悄地深呼吸了几下。初夏的太阳下,他觉得有些燥热口渴,便向曹勋索要水喝。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