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事程序构造研究

民事程序构造研究

  • 字数: 2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段文波著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5075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37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事程序构造乃是从整体上把握民事诉讼程序的脉络和发展趋势,是促进各民事诉讼制度协和发展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也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理论归宿。在上述意义上,民事程序构造既是体察与认知民事诉讼法的独特视角,也是一种改造民事诉讼制度的方法论。本书旨在以程序正义作为民事程序构造的逻辑起点,试图对民事程序进行整体布局与局部深入,以超越现有的研究范式,展开多角度纵深研究。
作者简介
段文波1979年生于江苏,1997年求学于山城,后成为民诉法学爱好者并以此为业。
目录
目录第一编起诉与受理程序第一章起诉观论:起诉程序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第一节我国立案审查制的现状与当下改革方案之评价一、我国立案审查制存在的问题二、当下出台的登记立案制局限性第二节起诉程序设计的理论内核一、诉讼行为及其分类二、诉之评价及其程序安排第三节起诉模式类型化解析一、大陆法系起诉程序类型化二、大陆法通用起诉程序构成第四节立案审查制改革的设计原理一、权限配置关系优化二、诉之成立对象简化第五节立案审查制改革的具体构想一、诉状审查程序二、补正告知程序三、诉状驳回程序四、诉状送达程序第二章诉状程式论:美日民事诉状比较及借鉴第一节美国民事诉状的功能与记载事项一、普通法诉答二、法典诉答三、告知诉答第二节日本民事诉状的记载事项第三节美日诉状之比较与我国诉状之改善一、美日诉状比较及原因分析二、我国民事诉状的问题及完善第三章起诉机制论:起诉条件界定之惑及其厘清第一节起诉条件前置审理论一、我国立案受理制的历史与现状二、起诉条件前置审理侵害诉权之质疑三、起诉条件前置审理程序保障缺失之质疑四、诉讼要件审理构造的历史考察五、起诉条件前置审理的正当性第二节论民事一审之立案程序一、高阶化:合理质疑与排除二、功能混同:错误交叉还是有意安排三、庭审集中化准备:立案条件的初衷第三节日本重复起诉禁止原则及其类型化析解一、日本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适用要件二、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类型化规制三、我国重复起诉禁止原则的完善第二编审前与庭审程序第四章审前准备论:庭审中心视域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第一节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关系的历史演变一、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审前中心主义二、转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庭审中心主义第二节庭审中心视域下审前准备程序的路径选择一、审前准备程序废除论之批判二、审前准备程序独立化之否定三、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之选择第三节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的法理基础一、期日型审前准备程序的主体与权限二、争点整理的原理与路径第四节期日型审前准备的程序构造一、程序的启动二、程序的终结第五章审理方式论:一体化与集中化——口头审理方式的现状与未来第一节我国口头审理方式的生成与展开一、现代口头审理方式的生成二、我国对德日口头审理方式的继受第二节我国口头审理方式的问题与成因一、我国口头审理方式产生的问题二、成因分析第三节集中审理与审理集中化:四种集中审理模式辨析一、美式集中审理主义二、苏式不间断审理三、德式口头辩论的集中化四、日式口头辩论的集中化第四节我国口头审理集中化的道路选择与完善一、立法道路选择:大陆德日式集中审理二、集中化审理的框架设计三、配套改革第六章庭审构造论:民事庭审构造的域外图景与中国路径第一节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构造论一、大陆法系诉讼构造二、英美法系诉讼构造三、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立法模式选择第二节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一、我国庭审构造的问题与成因二、苏联路径之批判三、去阶段化:我国庭审构造改革路径批判四、保留阶段化:我国庭审构造路径的可能选择五、我国庭审构造阶段化维持之原理及其顺位重置六、法庭辩论活性化与法庭调查高效化第三编证据收集与事实认定程序第七章举证时限论:民事诉讼举证时度的理论解析第一节延续还是重建:新旧举证时度之比较一、新旧举证时度的更迭二、新举证时度的基本要素解读第二节证据申请:当事人举证之实质一、证据申请的时间二、证据申请的方式第三节证据裁定:法官对证据申请之裁断一、证据申请的判断二、证据调查的裁定第四节理论建言:民事诉讼举证时度的再完善一、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二、明晰证据申请的撤回与放弃三、规制其他攻击防御方法的适时提出第八章诉讼资料论:诉讼资料提出失权制度之德日比较与启示第一节失权及其立法趣旨第二节德日失权制度构成与评价一、德国失权制度构成二、日本失权制度构成第三节我国诉讼资料提出制度的道路选择一、失权制度所面临的正当性拷问二、设立失权制度所应考量之因素第九章已决事实效力论:预决力批判与事实性证明效展开第一节已决事实预决效力论争与溯源一、理论上的争议二、预决力概念溯源第二节已决事实预决力批判一、存废论二、法定证明效批判三、事实证明效概念的展开第三节已决事实证明效的作用条件一、前诉与后诉当事人双方同一二、前诉与后诉只有一方当事人同一三、后诉的当事人都不是前诉当事人的时候第四节已决事实证明效的作用方式一、前诉判决书的证据能力二、前诉判决对后诉具有影响力的范围三、证明效的直接作用方式:前诉判决书作为书证的证据力四、证明效的间接作用方式:反证提出责任或证明责任转换第十章损害数额论:事实证明抑或法官裁量——民事损害赔偿数额认定的德日经验第一节德日立法上的损害额确定条款一、《德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二、《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48条对德国法的继受第二节损害额确定条款的法律性质与适用要件一、损害额确定条款的法律性质争议二、损害额确定条款的适用要件第三节我国民事损害赔偿额认定之建言一、损害的性质致使当事人难以举证损害额二、法院裁量认定损害数额的基础资料与方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