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研究

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研究

  • 字数: 5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康啸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859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基于瓦格纳权威史料,包括《瓦格纳作品全集》《瓦格纳书信全集》及瓦格纳自传《我的生平》《柯西玛书信全集》等,系统梳理《帕西法尔》近40年的创作历程,并从中探寻这位作曲家歌剧创作中的习惯和特点。《帕西法尔》有四个基本脚本版本,笔者对不同版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并细致分析了不同脚本之间的差异,关注作曲家不断完善戏剧内容深化戏剧内涵的过程,并将两个散文稿脚本(慕尼黑散文稿、拜罗伊特散文稿)翻译成中文。歌剧音乐戏剧是重点,通过与戏剧脚本、舞台艺术、瓦格纳排练指导等多方面内容的结合,并针对35个主导动机的运用方式、歌剧交响性特点、无终旋律产生的原因及功能等方面研究,探讨这部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及相应的戏剧表现方式。最后,针对《帕西法尔》的思想寓意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阐述了歌剧音乐风格的特点。总之,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历史、脚本、音乐、思想内涵等多方面的探讨,力求全方位地展现歌剧《帕西法尔》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康啸:音乐学博士,供职于中国音乐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啸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完成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并且以论文《瓦格纳歌剧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理事等职。在中国音乐学院、清华大学教授西方音乐史、管乐艺术史、弦乐艺术史、交响乐鉴赏、歌剧鉴赏、中国歌剧分析与鉴赏、瓦格纳歌剧研究、威尔第歌剧研究等课程。代表论著包括中译本《古典音乐精粹》《钢琴的艺术》,论文《论中无终旋律的生成》《神圣与邪恶的对峙——瓦格纳歌剧中的母动机》《萧友梅和他的》《瓦格纳未完成歌剧研究导论》《民族管弦乐曲的改编历史与特色》《音乐与混沌分形理论》《蒙特威尔第与“激动风格”》等60余部。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2014年至2018年,担任美国英文学术刊物《音乐中国》[Journalof Music in China]编辑部主任。自2014年担任《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英文翻译。
目录
绪论
上篇 《帕西法尔》的创作与演出
第一章 歌剧脚本
第一节 艾森巴赫的史诗《帕西法尔》
第二节 苏黎世草稿
第三节 慕尼黑散文稿
第四节 拜罗伊特散文稿
第五节 拜罗伊特诗稿
第二章 乐谱的形成
第一节 音乐创作过程
第二节 总谱中脚本的修改
第三章 歌剧演出
第一节 首演
第二节 1882年以后的演出
下篇 《帕西法尔》的音乐表现与戏剧内涵
第四章 主导动机
第一节 前奏曲:预示歌剧的思想内涵
第二节 第一幕第一场:主导动机配合角色出场
第三节 第一幕第二场:动机展现神圣的时刻
第四节 主导动机的特点
第五章 歌剧的交响性
第一节 第二幕前奏曲:管弦乐营造戏剧气氛
第二节 第二幕第一场:乐队配合人物唱段
第三节 第二幕第二场:人声交响化与重唱段落
第四节 歌剧交响性总结
第六章 无终旋律
第一节 第三幕前奏曲:半音化与帕西法尔的迷失
第二节 第三幕第一场:绵延的旋律与帕西法尔的回归
第三节 第三幕第二场:提图雷尔的葬礼与和声手法
第四节 无终旋律总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