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视角下的民初政治转型 1912-1928

社会视角下的民初政治转型 1912-1928

  • 字数: 1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毕竞悦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80993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初政治转型是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短暂时刻,在“宪制幻象”中,依然是目前一次“接近宪制”的大好时机。其艰辛探索和失败值得国民深长思索。本书主要在社会视角下解读,阐释民初建国模式何以走向革命。作者毕竞悦从代议政治、政党政治、现代官僚制、公共舆论四个基本方面去解析民初宪制转型及其失败历程,并将其失败归结为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缺失。本书给予读者的启迪是:社会是国家的基础,国家转型应依赖于社会转型。
目录
导论
一、为何关注民国初年?
二、社会的视角
三、关于研究内容
第一章 社会力量与代议政治
一、晚清资政院:绅权与君权之间
二、民国首届国会:派系利益的极化
三、民国第二届国会:官吏俱乐部
四、试行代议政治的正面与负面
五、社会力量与代议政治
六、君权的解体及其问题
七、余论
第二章 政治结社与民初政党乱象
一、政党的类型与现代转型
二、议会选举型政党的形成
三、政党政治的挫折
四、国民党的改组
五、对民初政党现象的解读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现代官僚制的创建
一、现代官僚制的初建
二、中央官僚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专业化
三、地方官员来源的庞杂
四、基层官僚系统的重构与乱象
五、意识形态标准的回归
六、建立现代官僚制的困境
第四章 公共舆论:自由与权力之间
一、民国初年的舆论自由
二、权力对舆论的介入:报刊查禁
三、权力对舆论的介入:政治资金
四、宣传机构的建立
五、社会力量与公共舆论
结论:民初政治转型失败的社会根源
一、民初政治转型的“中国模式”
二、社会力量与现代建国
三、一体化国家与走向革命
参考文献
附录
民初宪法中的政治权利规定
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报刊情况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