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范巧
  • 出版日期: 2019-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100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对重量新区的辐射带动力及其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本书先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及与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中相似概念的比较入手,明确了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概念。即重量新区对属地省市和邻近省区市或地区的拉力效应、推力效应和综合推拉效应;也将重量新区的辐射带动力划分为主动性辐射带动力、协调性辐射带动力和外溢性辐射带动力三种类型,并阐释了不同类型辐射带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还基于对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的总结,阐释了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动力源泉和形成机制。同时,本书还对相对成型的重量新区的辐射带动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解。随后,本书从地区经济增长、人口迁徙、创新扩散以及产业协同等视角,阐释了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表现和发展战略。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关于重量新区研究的文献回顾
1.3 全书的分析框架:逻辑与方法
第2章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概念厘定及作用机理
2.1 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视角下辐射带动力的概念厘定
2.2 区域经济学经典理论框架下辐射带动力与相似概念的辨析
2.3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类型及综合作用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动力源泉与形成机制
3.1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外部驱动力
3.2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内驱力
3.3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形成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评价及比较研究
4.1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评价方法及数据说明
4.2 省域内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评价结果: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4.3 省际视角下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评价结果及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量新区辐射带动力的影响因素分解
5.1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简单的回顾
5.2 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基本设定及数据处理说明
5.3 时空权重矩阵的确定:基于全局莫兰指数比值的内生设定方法
5.4 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影响因素分解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量新区对属地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评估
6.1 双重差分CES空间计量模型的设计
6.2 基于双重差分CES空间计量模型的重量新区经济增长效应评估
6.3 重量新区批设对属地省市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效应评价
6.4 重量新区批设对属地省市经济增长的个体影响效应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重量新区人口迁徙效应与人才发展战略
7.1 关于劳动力转移研究的近期文献回顾
7.2 重量新区批设视角下劳动力区际转移的理论逻辑
7.3 重量新区批设视角下劳动力区际转移的产出效应评估
7.4 重量新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核定
7.5 重量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重量新区创新扩散效应与创新发展战略
8.1 关于区域创新扩散研究的近期文献回顾
8.2 省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方法与核算结果
8.3 重量新区创新扩散效应评估模型及评估结论
8.4 重量新区的创新发展战略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中国南北方区域经济协调视角下重量新区的协同发展研究
9.1 近期文献回顾
9.2 中国南北方经济协调逻辑及重量新区协同的杠杆作用
9.3 中国重量新区发展的南北方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分项集中率的分析
9.4 中国南北方区域经济协调下重量新区的北-南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主体
9.5 中国南北方区域经济协调下重量新区的北-南方“五新区协同”发展路径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