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业分析与企业成长/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丛书

产业分析与企业成长/产业组织与企业成长丛书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军//杨蕙馨//冯文娜//徐凤增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199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导论之后,用8章内容去勾画一幅产业分析和企业成长的全画幅画卷。 第2章将会侧重讨论一些基础且重要的和产业分析相关的经济学基础概念和理论,确保读者在并不接近具有全面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就可以读懂全书的内容。 第3章首先介绍了工业革命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之后介绍了产业分类标准以及常用的产业分类方法,帮助读者熟悉起日常工作生活中和产业相关的一些基础概念。 第4章从产业政策、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的SCP范式、产业竞争环境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新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命周期等视角给出具体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第5章重点介绍竞争性产业,第6章则介绍垄断性产业。竞争性产业包括接近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但由于接近竞争市场属于理论上的理想市场形态,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因此第5章实际上重点介绍垄断竞争的市场。 第6章分析的产业与竞争性产业恰好相反,即在产业内接近没有或基本没有竞争陛。这一章主要分析市场中只有一家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产业,分别对应两类垄断陛产业,即接近垄断与寡头垄断,并在分析这两种垄断陛产业的基础上,探究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深入剖析垄断性产业的特点。 第7章开始,转入企业成长的分析。这一章重点解决机会识别和企业成长问题。 第8章首先讨论企业进入的方式,包括从技术视角的模仿和创新进入,以及从创立企业的视角的全新进入、收购和内部发展。进而介绍企业进入的两种阻力,即内部的组织惯性和外部的进入壁垒会阻碍企业进入,这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借鉴。 第9章从互联网的本质入手探讨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而分析“互联网+”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
作者简介
杨蕙馨,博士,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和评审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省政府企业管理专业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席专家。 先后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一等奖等,研究成果《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企业面对唯变不变的时代
1.2 机遇与挑战并存
1.3 企业面临新的选择
1.4 本书的结构
第2章 产业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2.1 市场的本质
2.2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
2.3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4 竞争和垄断
2.5 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
第3章 产业体系与演进
3.1 工业革命与产业发展
3.2 产业分类标准及应用
3.3 其他常用产业分类法
3.4 中国的产业演进
3.5 21世纪以来美国、欧盟和中国的产业选择及演进
3.6 企业的未来
第4章 产业分析方法
4.1 产业政策
4.2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SCP范式
4.3 产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4.4 从模块化、商业生态系统到新产业生态系统
4.5 产业生命周期
第5章 竞争性产业
5.1 竞争性产业的市场结构
5.2 竞争性产业的形成原因
5.3 竞争性产业的聚合路径
5.4 竞争性产业的竞争行为
5.5 竞争性产业的战略制定
第6章 垄断性产业
6.1 接近垄断
6.2 寡头垄断
6.3 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第7章 机会识别与企业成长
7.1 机会的内涵
7.2 机会的识别
7.3 机会识别与企业成长
7.4 企业成长要更多关注未来
第8章 企业进入与成长
8.1 企业进入选择
8.2 企业成长的边界
8.3 企业成长的方式
8.4 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
第9章 互联网下的企业成长
9.1 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9.2 “互联网+”与产业发展
9.3 “互联网+”对企业成长范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