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陈铨评传

陈铨评传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孔刘辉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59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陈铨,具有强烈民族情怀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深具浪漫气质的小说家、戏剧家,同时又是一个卓有成绩的学者和业务精湛的大学教授。本书以“新材料,新发现,新问题”为基本原则,成果中大量使用了新发现的史料,即大量家书、日记、手稿等一手资料;以传为经,以评为纬,力求史、传、评有机结合,全面的对陈铨的生平、业绩、行迹等展开了信实可靠的考述与评估,对于构成传主一生重要事迹,如他对中德文化所作的堪称筚路蓝缕的比较研究,他的对尼采等德国哲学、文学的介绍,他与“战国派”的关系及其主张,他的戏剧创作与实践、特别是抗战时期引起轰动也引发批评非议的《野玫瑰》风波,他作为清华毕业、留学欧美的一代学术精英在时代中的奋发与浮沉等等,都做了有益的、具体深入的学术探究。同时也对传主所处的时代、所接触的人物,如吴宓、林同济、闻一多、沈从文等,做了有价值的、真切细致的体现与反映。
作者简介
孔刘辉,1975年生,安徽南陵人,文学博士,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抗战历史和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抗日战争研究》等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项目5项。
目录
序   陈光还

引言   富顺少年
第一章 清华学子
第二章 美风欧雨
第三章 执教清华
第四章 小说家
第五章 西南联大
第六章 “战国派”
第七章 尼采的魅影
第八章 戏剧家
第九章 重庆·上海
第十章 金陵岁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引言富顺少年 四川盆地的南沿,沱江的下游,有一个千年古县——富顺。富顺为古阳江县治域,因盛产井盐,北周天和二年(567),划设为雒原郡及富世县,后来建制几经变化,或设监设州,或设县撤县,明代以后定为富顺县。晋朝时富顺即开采井盐,“人获巨利”,“百姓得其富饶”,“商旅辐辏”,是以蜀中有“金犍为,银富顺”的说法。衣食足而礼仪兴,富顺自古尊儒崇学,文人辈出,明清以降尤甚,川中俗谚又称“富顺才子内江官”。 沱江流经富顺,向东回旋,再向西南而下,顺流形成的半圆形丘陵地带就是富顺老县城。城内以狭长的西湖为中心,南邻沱江,北靠钟秀山、玛瑙山、神龟山,玛瑙山中有始建于唐代的千佛寺。西湖东北边是清代段玉裁的“读书楼”,往南是宋代隐士李见的“读易洞”,西南有建于清中叶的“试院”考棚,东南则是文泽千年的“富顺文庙”,再往南两三百米就是滔滔沱江了。伫立江边,远处可见高高矗立的回澜塔、文光塔。富顺县域自北向南,沿沱江有狮市、邓井关、怀德、赵化、长滩等古镇,北往成都,南接泸州,东通重庆,西达乐山,旅人商贾南来北往,历来是川南的繁庶热闹之地。 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五(1903年9月15日),陈铨出生在富顺县城西湖边小南门盐井街(今文庙正街439号附近)。陈铨祖籍广东梅县,只知祖父名粤仁,父亲陈智府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本名正心,青年时代随先人经商,后定居富顺。光绪六年(1880),陈智府在叙州府(今宜宾)考取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援陕西例赈捐贡生,由吏部注册为候选儒学训导,但并未出仕为官,以在富顺县城行医、开“同兴和”药号为生,曾自谓“为学韩康混世尘,经营货殖效前贤”。 陈智府先娶胡氏,育有三子,胡氏殁后,继娶吴瑞麟(1875—1937)。吴氏育有四子二女,陈铨排行第二(家族行五),胞兄陈泳南,胞弟陈振华(雄岳)、陈焕章,两个妹妹皆未及成年即夭折。根据辈分,父亲给他取名大铨,字号选卿,陈铨日后用过的笔名有铨、大铨、涛每、唐密、吴瑞麟、金东、陈正心等。 陈铨出生时,正值清政府废科举、办新学之际,风之所及,富顺也兴起了办新式学校的风潮。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富顺就开办了官立高等小学堂,1907年又新建了中学堂。据称辛亥革命前,全县有中小学堂100多所。但到蒙学年龄,陈铨却并未人新学堂,而是从六岁起接受了长达七年的传统私塾教育。 陈智府晚清秀才出身,尊儒崇德,从留下“国粹从来最可夸,数千历史灿云霞。共和变法斯文丧,美雨欧风遍满华”的诗句中,表明他对民国新制新风有所保留。也正因此,陈铨直到13岁(1916)才进了富顺县立高等小学,但父亲还是相继延请了三位老先生在家私教,其中一位业师还是晚清举人、川中有名的鸿儒卢庆家。据说,陈铨白天在新学堂学习算术、地理、博物等新制课程,散学回家则继续子日诗云、四书五经,居然能做到并行不悖,毫无困难。1919年,陈铨高小毕业,考上了四川省立第一中学校。 陈铨自小聪颖好学,过目不忘,表现出极高的禀赋。据陈雄岳回忆:“母亲谈兄出生前几天,梦见一个大猴进屋,认为兄聪明好学与此有关。”陈铨日后也对下辈谈起年少善学之旧事,如彼时川中兵匪炽盛,各路人马过富顺皆张榜安民,喧扰一番,家人常嘱往观之,然后再回家转述,每次都讲得周全。据说,他还能在喧闹嘈杂环境中读书而不受干扰,母亲设法弄了个小书桌,令他兴奋不已。他曾因读书太久,用眼不当,致假性失明。陈铨也因善学在街坊四邻中享有“神童”“天才”之美誉。 幼少时,对陈铨影响优选的是父亲。老先生“为人诚笃,光明正大,急公好义,办事极有才干”,“对于地方事业,非常热心,见义勇为,不顾一己”,“奔走不遗余力”,曾被推选为富顺商会会长,七十六岁时(1934)还曾主持修缮富顺文庙,在县城中有很高的公信威望,人称“陈四公”。陈铨自小佩服父亲的才干,时叹息父亲“生在富顺偏僻地方,无法展布其才能,如能生在大都市”,“定能建树许多事业”。他还曾建议父亲“将生平事业经验,作一自传”,“激励奋发”后人。 陈智府老先生外表持重严肃,但陈铨时时能切身感受父亲的深深关爱和殷殷期盼。在外求学,他一直保持写家信的习惯,随时向父亲禀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形,以及见闻感受、所思所虑,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对父亲的崇敬之心,书桌案几边还总是供放着父亲的照片,以激励自己。1950年代末,身处逆境的陈铨,一次次梦见老父,可见父亲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