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境界与精神 象征主义诗潮在中俄的接受与异变

境界与精神 象征主义诗潮在中俄的接受与异变

  • 字数: 2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姚晓萍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066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境界与精神:象征主义诗潮在中俄的接受与异变》从比较诗学的维度切入中俄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价值论到方法论层面对两国象征主义诗潮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进行钩沉与梳理,力求在比较的视野中把握中俄象征主义诗歌的源与质。
从本体论意义上看,中俄象征派诗歌是基于异质的美学观念生发出来的。《境界与精神:象征主义诗潮在中俄的接受与异变》旨在对中俄象征诗派的“象征”观、“纯诗”观和“契合”论做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中俄象征诗本体观念中纠缠的浪漫和颓废的基调;在此观念框架中,中国象征诗追求的是宇宙万物与诗人主体冥合的“纯诗”境界,俄国象征诗渴求的则是神性世界与诗人本我应和的玄秘精神,他们在心灵世界和彼岸世界完成对“象征诗学”的构筑。
目录
导言中俄象征主义诗歌比较的学理依据
第一节同源异质的理论前提
第二节由“显”入“隐”的精神对话
第一章中俄象征主义诗歌发生发展举要
第一节“象征”的诸种话语含义
第二节中俄象征主义诗歌的发生学考察
第三节中俄象征诗派流变概览
第四节接受的向度:先验与经验
第二章诗之本质:象征、纯诗、契合
第一节以“象征”为共相的对话
第二节以“纯诗”为理想的分野
第三节以“契合”为共情的类比
第四节传统与立场:勃洛克与戴望舒诗学观念比较
第三章诗之价值:主题、涉世、自我形象
第一节主题:现代社会的精神奇观
第二节涉世:凝视深渊
第三节诗人与“自我”
第四章诗之意象:建构与表现
第一节“恶之美”的意象反拨
第二节意象建构原则:象征-神思与象征-寓意
第三节意象表现策略:感知体验与神秘冥思
第五章诗与音乐:本体与载体
第一节象征诗的音乐本体:“诗情”与“精神”
第二节象征诗的音乐载体:词语与声音
结语
参考文献
咖啡与茶的相遇(代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