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数字时代 构建安全共赢新生态
字数: 20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翟尤,李南,李俊杰
出版日期: 2021-04-01
商品条码: 978712140262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从数字新基建对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入手,介绍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芯片、卫星互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产业安全方面展开讨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读者展现出新基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内容简介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独特的价值。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的社会背景下,新基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成为产业各方投资和建设的焦点。新基建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契合,既有助于“十三五”规划稳妥收官,又与“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相匹配,是“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同时,新基建作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的维护成为重中之重。网络安全是做好新基建的前提条件,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也没有新基建的安全。本书从数字新基建对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入手,介绍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芯片、卫星互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产业安全方面展开讨论,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读者展现出新基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展现了数字技术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本书内容获得倪光南院士、邬贺铨院士、张平院士、张延川副理事长认可,专家联合做序推荐。由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出品。
作者简介
丁珂,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安全负责人、国内有名安全专家。2003年加入腾讯,曾在电信事业部、无线产品部、无线研发部、3G产品中心等九大业务部门担任部门第一负责人、总经理,是腾讯多条产品业务线的奠基人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产业互联网新图景01
一、后疫情时代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02
(一)疫情推动世界加速调整02
(二)数字化是国际竞争关键02
(三)边界重构成为结构调整新动力03
二、双循环推动数字技术快速普及04
(一)传统比较优势减弱04
(二)竞争优势增长05
(三)国内环境内生化06
三、新基建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底座”07
(一)新基建三大领域呈现新亮点07
(二)新基建是产业互联网发展必然选择08
(三)数字技术成为行业实践新动能09
(四)新基建催生产业互联网四大新趋势11
第二章 5G开启万物互联新世界15
一、什么是5G,它厉害在哪里16
二、5G为何位居新基建首位18
三、中国在5G领域领先在哪里20
(一)标准制定21
(二)必要专利22
(三)智能终端与基站建设24
四、5G创新应用新趋势25
(一)高清视频27
(二)云游戏28
五、5G发展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事30
六、全球加快5G布局32
(一)韩国拔得头筹,发力5G文娱产业32
(二)美国加快5G建设,多方面展开追赶33
(三)欧盟紧随第一梯队,保持较高5G竞争优势35
七、5G发展面临的挑战35
八、未来3年仍是5G技术关键导入期36
九、你可能关心的5G热点问题38
第三章 人工智能从感知到认知45
一、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45
(一)人工智能基本构成45
(二)人工智能发展史46
(三)人工智能典型应用领域49
(四)政策引导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52
二、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53
(一)人工智能的“燃料”――数据53
(二)人工智能的“发动机”――算力55
(三)人工智能的“大脑”――算法55
三、机器学习57
四、人工智能驱动层次58
五、人工智能有哪些应用场景61
六、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64
(一)AI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64
(二)AI产业面临安全风险67
第四章 芯片之心72
一、全球芯片发展现状72
(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73
(二)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情况76
二、国产芯片的真实水平如何78
(一)设计是芯片的开端79
(二)制造是第二个难题81
(三)封测是最后一个环节83
三、能造出“两弹一星”为何在芯片上犯难84
四、其他国家抓住了芯片发展的哪些优势领域89
五、中国在芯片领域有哪些新机会92
(一)AI芯片93
(二)开源架构94
(三)奋起直追的中国企业94
(四)基础学科的重要性95
第五章 卫星互联网――太空中的“拼多多”97
一、人造卫星的前世今生97
二、什么是卫星互联网98
三、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史99
(一)卫星互联网实现从0到1的突破99
(二)绝处逢生的铱星进阶版102
(三)发射火箭吗,可回收的那种103
(四)埃隆·马斯克做对了什么108
四、卫星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113
(一)尚未覆盖地区的通信需求113
(二)航海与航空的需求114
(三)对网络要求严格的高端需求115
五、先驱也可能是先烈――卫星互联网行业风险115
六、卫星互联网与5G技术的区别117
七、卫星互联网热点问题119
第六章 车联网的野望123
一、历史上的人车关系123
(一)人类发明了汽车123
(二)汽车改变了社会124
二、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125
(一)交通事故频发125
(二)交通拥堵城市病125
(三)驾驶员效率与安全126
三、自动驾驶技术走进现实127
(一)自动驾驶领域的参与者127
(二)如何实现自动驾驶133
四、车联网的野望139
(一)车联网基本特性139
(二)我国产业发展优势142
(三)车联网产业布局146
五、未来的人车关系147
(一)汽车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148
(二)用户出现了新特点148
(三)人与车的新关系149
第七章 工业互联网――给制造业插上智能翅膀152
一、工业互联网的内涵153
二、工业互联网的由来155
三、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156
(一)美国156
(二)欧洲各国158
(三)亚洲各国159
四、工业互联网怎么用161
(一)质量检测161
(二)供应链优化165
(三)设备智能运维166
(四)智能营销168
(五)工业信息安全169
(六)安全生产和管理优化170
五、工业互联网的展望173
第八章 数据中心――新基建的新基建175
一、数据中心的发源地――机房175
二、海量数据成就数据中心发展177
三、数据中心发展基本情况179
四、数据中心建设的参与者184
五、促进数据中心发展的要素187
六、数据中心发展趋势188
七、腾讯的服务器时代,我们的时代190
(一)小作坊时代――很好的资源利用190
(二)集群化算力时代――资源快速交付、定制化191
(三)飞速建设时代――满足算力几何倍数增长194
(四)高性能、云时代――复杂场景、海量需求195
第九章 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200
一、越战、猴子与传感器201
二、物联网的起源202
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204
四、物联网典型应用――智能音箱206
(一)智能音箱成为竞争新热点206
(二)产业链初步成型207
(三)智能音箱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08
(四)智能音箱未来发展趋势210
五、物联网典型应用211
第十章 区块链214
一、什么是区块链,有什么技术优势215
二、区块链有哪些种类,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做什么的217
三、区块链应用的主要场景220
(一)数字政府220
(二)金融服务221
(三)征信和权属管理221
(四)资源共享222
(五)投资管理223
(六)物联网和供应链223
四、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24
(一)中国区块链企业发展趋势225
(二)中国区块链企业地区分布226
(三)中国区块链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分布228
(四)中国区块链企业的行业分布229
(五)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情况分析230
(六)中国区块链企业的专利分析231
五、DCEP和Libra232
(一)中国央行数字货币232
(二)美国Facebook的Libra项目237
六、中国区块链产业生态典型案例241
(一)金融服务领域242
(二)政务领域243
(三)司法存证领域244
(四)追溯领域245
(五)软硬件一体机领域246
第十一章 构建产业安全“共同体”247
一、国家竞争安全挑战248
二、技术创新安全挑战250
(一)5G面临的安全挑战250
(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带来安全挑战253
(三)物联网接入面临安全挑战256
(四)应用需求多样化安全挑战257
三、产业互联网安全挑战258
四、产业安全四大内涵260
五、构建产业安全前瞻模型261
摘要
第一章 产业互联网新图景 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虽然疫情降低了全球人员交流的频次,但数字化试验却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展开。线上生活和无接触经济爆发出巨大的新动能,不仅满足了用户的生活和消费需求,也解决了个体和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疫情暂时关闭了全球物理世界的窗,但给数字世界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数字化的大门正在向全世界快速打开。虽然全球经济社会在疫情的肆虐下暴露出诸多短板和问题,但是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数字化进程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很优解。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与行业,往往在疫情期间更有效地完成了自救和恢复。数字化转型优先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思考点。 一、后疫情时代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一)疫情推动世界加速调整 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经济格局的变动和调整。这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优选变量。从近期新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G20各国的GDP增速来看,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GDP增速均为负增长。这只“黑天鹅”使得全球经济衰退成为必然趋势,从而导致社会深层次矛盾进一步积累。过去我们认为疫情的冲击会是短暂的,但目前看来疫情对全球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不过,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使是如此重大的灾难,也有它“温柔”的一面。疫情在给各个国家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在孕育新的机会。历史上很多次经济快速增长,都发生在经济危机之后。危机暴露出经济增长的弊端和不足,从而倒逼了技术创新和改革。例如此次疫情就催化了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二)数字化是国际竞争关键 疫情加快了全球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数字技术、传统产业转型、数字货币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 第一,数字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随着数字技术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普及,社会分工更加灵活、多样。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民众参与社会共建、共享、共治。 第二,数字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疫情之后,再也没有绝对的传统产业,各行业或多或少都与互联网进行了融合。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的行业革新大踏步前进,将极大促进新消费业态的增长。 第三,数字货币引发新一轮全球货币竞争。试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使用过纸币了?随着贸易、人员、物流跨国流动的减少,数字化一定程度上在弥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不足。全球金融数字化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正在重塑数字经济规则。 (三)边界重构成为结构调整新动力 长期以来,全球边界一直处在不断打破和重建的过程中,疫情作为“催化剂”使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快。 一是经济安全的边界。全球经济衰退,让各个国家不可避免地开始考虑本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尤其是商品、贸易、技术、数据和人员跨境流动可能面临更大摩擦和的当下,如何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成为各国首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因此,构建本国经济安全边界成为现实选择。 二是产业链区域化边界。过去,一家公司如果设计研发在欧美、生产制造在中国、原材料供应在东南亚,那么它有望成为一家让全球敬仰的跨国公司。但是,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供应链体系断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何推动产业链布局边界稳固更加迫在眉睫。在一定区域内能够完成企业上下游主要产业链的布局,将有效增强行业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为此构建区域性、双边性投资和贸易安排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三是新的治理机制正在建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全球治理体系,新的治理机制正在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而加快落地。 二、双循环推动数字技术快速普及 (一)传统比较优势减弱 长久以来,“劳动力大国”是我国的重要标签。以1980年为例,我国劳动力全球占比为22.4%,而同期的投资总额占比和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2%和1%。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发挥我国的优势成为必然选择。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现如今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在投资总额占比和研发投入占比上,分别达到26%和21.2%,均比劳动力占比高。同时劳动力占比下滑到19%左右。可以看到,劳动力这个过去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P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