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里的雅事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里的雅事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席小丽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50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房四宝不但是中国文人的书写工具,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人与文房四宝须臾不可分离,对于中国文人来说,“笔墨精良,人生一乐”。我们追随历史的足迹,探寻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了解还淳返古的制作技艺,领略独有千秋的笔墨纸砚;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回味中国古代文人的奇闻轶事,窥探文房四宝的现状以及未来之路。
作者简介
席小丽,自由撰稿人,《中国地理百科》作者,有书等多家平台拆书稿作者。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寻访中国文房四宝故里,记录笔记数十万字。
目录
序003
第一章 文房四宝,中国人的特殊符号001
PART 01·中国文人书房与笔墨纸砚003
PART 02·文房四宝名字的由来009
PART 03·世界文化目前的瑰宝——中国书画012
PART 04·中国文人与笔墨纸砚017
PART 05·文房清供,中式书房不可或缺的配角022
第二章 毛笔,起源于中国的书写工具025
PART 01·毛笔的远祖——硬笔027
PART 02·最早的毛笔实物030
PART 03·古毛笔制作法034
PART 04·成就《兰亭序》的宣笔038
PART 05·湖笔走天下044
第三章 墨,五色六彩的主角051
PART 01·从天然染料到书写材料053
PART 02·小小墨丸成就陆机的《平复帖》059
PART 03·名噪一时的“易墨”065
PART 04·战火造就的徽墨068
PART 05·艺术化的制墨利器——墨模073
PART 06·别开生面的墨汁077
第四章 纸,拥有生命力的文房四宝之一083
PART 01·纸的真正诞生085
PART 02·不断发展的造纸术092
PART 03·千年寿纸——宣纸098
PART 04·纸样繁多任君选102
PART 05·被帝王偏爱的纸品110
第五章 砚台,集实用性与收藏价值于一身的文具119
PART 01·从调色盘到磨墨利器121
PART 02·名品众多的砚台——鲁砚130
PART 03·名砚之首——端砚136
PART 04·神奇的歙砚140
PART 05·中国文人的千年珍宝——洮砚143
PART 06·成之于火的砚台——澄泥砚147
第六章 笔墨纸砚话风流151
PART 01·以墨为食的东床快婿153
PART 02·令人称奇的“退笔冢”156
PART 03·被赐国姓的制墨人159
PART 04·激发梅尧臣诗兴的神物162
PART 05·爱砚如痴的苏东坡166
第七章 文房四宝的传承171
PART 01·走进上海世博会的湖笔173
PART 02·聚焦世人目光的墨厂177
PART 03·独一无二的泾县宣纸181
PART 04·重达百吨的砚台185
PART 05·旧颜未改的苍坡村188
摘要
     PART 01 中国文人书房与笔墨纸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房屋共有几千九百九十几间半,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建筑群中,有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房子,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它就是三希堂。 三希堂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书房,是乾隆皇帝(1711~1799年)一生最喜欢的地方,也是他留下的最明显的标记。 乾隆皇帝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是在养心殿,养心殿非常的大,而三希堂在养心殿西边的小角落里,是故宫里最小的房间。乾隆皇帝为什么就喜欢这个小小的书房? 原来,“幽幽书香静心处”的书房,是中围古代文人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这个小天地里,古代的知识分子渎书、吟诗、作画、习字、弹琴,也可以对弈、会友、讨论家同时事。因此,书房就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乐园。乾隆特别喜欢在三希堂读书写字,许多治同方略都是在这里酝酿而出。 书房,古代称为书斋。斋是清心洁净之处,包含着恭敬、寡欲,而这正是占人读书时所追求和要达到的优选境界——清静雅致、避尘绝俗、一心向学、饱读诗书、修身养性。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象征,纵观历史,凡是文人,谁能没有书房?这些书房或恬静雅致,或简单古朴,都是主人志趣的写照。古代文人常为自己的书斋起斋号,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袁枚的“小仓山房”、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都意蕴深远。 书房的别名有“芸窗”“芸馆”“萤窗”“雪窗”,之所以叫“芸窗”和“芸馆”,是因为古人藏书时,用来驱虫的香料——芸,而“萤窗”“雪窗”,是典出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故事。 三希堂的名字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三希”取自周敦颐的名言——“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世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想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另外一种说法是,“三希”同“三稀”,在三希堂有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的《伯远帖》,乾隆皇帝对三件墨宝爱不释手,他将这些字帖收藏在这间小屋,就是为了能随时欣赏、临摹。 走进“三希堂”的笔墨纸砚 在三希堂,湖笔是常客,乾隆皇帝御用的笔品有“经天纬地”“万年青”“云汉为章”“云中鹤”“檀香笔”等,而且笔管的材质也是极尽丰富与名贵,竹管、木管、漆管、瓷管、玉管、玳瑁管、骨角、牙管等应有尽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云南巡抚刘藻贡物,仅湖笔一项数目高达420枝,到后来,进贡的湖笔增加至503枝。乾隆晚期,因皇宫库存数量过多,进贡湖笔的数量才有了减少。 乾隆时期,除了常用的传统管笔外,还流行提笔和楂笔。其中提笔由笔管和笔斗两部分组成,也有管斗一体的,主要用于书写匾额、横幅大字。这些大字在书写时,书写者大多是悬空提笔书写,因此这种笔就被命名为提笔。当时的人为了追求奢华,提笔的管斗装饰精美,笔斗与笔管的取材有玉斗、牙斗、木斗、珐琅斗、骨角斗、瓷斗等。 楂笔,也叫抓笔,是毛笔中优选的品类,笔杆一般为木质,而笔头一般都是用羊须、马鬃、马尾等长而硬的兽毛制成。1987年,河北衡水市的毛笔厂曾制作了一支“巨峰”抓笔,笔杆长达3米,笔头竟然用了40匹马的尾毛制成。这支特制的抓笔一次蘸的墨汁达25千克,书写的字竞有4米见方。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宫廷造办处就设有墨作坊,专门负责御用黑墨和朱墨的制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的墨品均署“御墨”字样或制作年款,并以仿古集锦墨为主。这些墨在造型、装饰等方面都精美绝伦,有独特的宫廷风格。 清代宫廷用纸一般是由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按内廷画样承办制作,除此之外,每年各地朝贡、岁贡、春贡、万寿贡等均有大量纸绢进贡。特别是乾隆时期,每年各地进贡纸品数以万计。皇帝的御笔书画用纸有各色粉蜡笺纸、洒金纸、宣纸、侧理纸、仿明仁殿纸、梅花玉版笺、澄心堂纸等。据说,乾隆皇帝最钟爱的纸是金彩龙纹纸。这种黄色的纸张上面描绘着五爪金龙,极具皇家特色。2015年,一纸金彩龙纹纸曾拍卖了9.2万元。 喜欢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还收集了许多端砚、歙砚等名砚,也曾为众多名砚赋诗作词。在《钦定西清砚谱》中,乾隆皇帝曾写到,松花石砚“冠于砚谱之首,用以照耀万古”,足见其对松花石砚的推崇。 中国文人书房的主角——笔墨纸砚 书房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文人,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报效国家。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难免有差距,当在现实中碰壁后,有的文人就走进书房,闭门读书,吟诗作画,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书房里融合、发酵,酝酿出崭新的、闪动的、灵光的艺术珍品,也为中国历史文化增添了无数光辉。 笔、墨、纸、砚是书房里不可或缺的,当然,对联、书画、书架、油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