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析化学手册 2 化学分析 第3版

分析化学手册 2 化学分析 第3版

  • 字数: 150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275677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9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分析化学手册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以来,经历了两次修订改版,目前为第三版。化学分析方法虽然相对于仪器分析发展空间有限,有许多方法已非常成熟,但许多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化学分析分册主要包括分离与富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共三篇。在分离与富集部分,在传统分离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近几年发展较为快速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在无机定性分析部分,重新强调了系统分析。在重量分析法中,除了沉淀重量法外,增加了其他重量法如挥发法的内容,更新了重量分析在国标中的应用。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这一趋势,在定性和定量部分分别增加了生物样品分析的内容。在结构上,将原来分章叙述的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替代以前的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整合在滴定分析法中(第十二章)。在气体分析单独成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水分析,突出环境污染和保护的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化学分析》为《分析化学手册》其中一个分册,全篇对各种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汇总、分析与总结,分为分离与富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篇分别论述。在分离与富集部分,在传统分离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近几年发展较为快速的新型样品预处理技术;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对象包含了无机样品、有机样品以及生物样品,在保留原有方法技术及数据的基础上,增补了部分方法及应用,如气体分析、水分析、污染物分析,氨基酸、蛋白质及糖类的分析。
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和方法,可供读者在进行化学方法分析时参考。
目录
第一篇分离与富集
一、分离与富集的依据2
二、分离富集的方法2
三、分离效果的评价3
第一章萃取分离法4
第一节概述4
一、分配系数4
二、分配比4
三、分离系数4
四、萃取率5
五、萃取常数5
六、pH1/26
第二节常用的萃取方法和装置6
一、单级萃取的常用装置6
二、连续萃取的常用装置7
三、逆流萃取法及克雷格萃取装置9
第三节萃取体系及其基本性质16
一、螯合物萃取体系16
二、高分子胺类54
三、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萃取体系63
四、协同萃取体系73
五、冠状化合物萃取体系74
六、离子液体萃取体系77
第四节萃取溶剂79
一、萃取溶剂的分类79
二、各类萃取溶剂的互溶性规律79
三、萃取溶剂的选用82
四、萃取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82
第五节元素和离子的溶剂萃取分离法86
第六节固相萃取126
第七节固相微萃取134
第八节其他萃取方法149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149
二、双水相萃取法151
三、浊点萃取法154
四、顶空液液萃取157
五、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分散固相萃取159
六、同时蒸馏萃取161
七、加速溶剂萃取165
八、超声辅助萃取169
九、微波辅助萃取170
十、超声-微波协同萃取171
参考文献173
第二章沉淀分离法174
第一节沉淀分离基础174
一、沉淀的生成174
二、沉淀分离的条件176
第二节沉淀分离法176
一、利用无机沉淀剂分离176
二、利用有机沉淀剂分离178
三、均相沉淀法184
四、元素和离子的沉淀分离法189
第三节共沉淀分离法194
一、无机共沉淀195
二、有机共沉淀199
参考文献201
第三章离子交换分离法202
第一节离子交换材料的基本概念202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202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能指标203
三、分配系数、分离因数及其他210
四、离子交换过程及条件控制234
第二节离子交换与吸附剂235
一、无机离子交换/吸附剂235
二、离子交换树脂239
三、特种离子交换/吸附材料253
四、离子交换膜技术及其应用261
五、其他离子交换材料269
第三节离子交换与吸附材料的制备273
第四节离子交换与吸附分离的应用275
一、元素和离子的离子交换分离法275
二、有机物的离子交换分离法300
参考文献308
第四章基于相变的分离方法310
第一节挥发法测定元素310
第二节蒸馏分离法312
一、术语与概念312
二、塔板理论316
三、无机物的蒸馏分离320
四、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分离322
第三节氢化物分离法333
第四节升华分离法336
第五节结晶与重结晶338
第六节区域熔融340
参考文献341
第五章其他分离法342
第一节膜分离法342
一、膜及膜分离的基本概念342
二、膜材料345
三、膜分离操作351
四、液膜分离354
五、分子印迹膜357
六、酶膜反应器358
第二节浮选分离法359
一、离子浮选法360
二、沉淀和共沉淀浮选362
三、吸附胶体浮选363
四、溶剂浮选法364
第三节流动注射分离分析366
第四节仿生分子识别分离技术371
第五节场流分离372
参考文献374
第六章分离富集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75
第一节概述375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75
二、表面活性剂的相关概念377
第二节用于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390
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体系390
二、有机溶剂萃取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392
第三节水溶液中分离富集的表面活性剂397
一、形成凝聚体的析相法397
二、胶束增强的超滤法(MEUF)398
三、吸附胶束絮凝法399
参考文献399
第二篇定性分析
第七章无机定性分析402
第一节常用试剂与离子的反应402
第二节初步试验408
一、灼烧试验408
二、焰色反应409
三、熔珠试验409
四、溶解度试验410
五、氧化还原性物质试验410
第三节元素和离子的化学鉴定法412
一、系统分析412
二、分别分析413
参考文献440
第八章有机定性分析441
第一节初步试验441
一、初步审查441
二、灼烧和热解试验442
三、高锰酸钾、溴-四氧化碳、三氯化铁及碘仿试验444
第二节元素定性分析450
一、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鉴定法451
二、根据元素鉴定结果进行初步试验452
第三节官能团检验457
第四节衍生物的制备461
参考文献497
第九章生物样品分析498
第一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及制备498
一、生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498
二、生物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500
第二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及物理性质503
一、氨基酸的结构及分类503
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及分类504
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物理性质505
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样品的分离纯化508
一、沉淀法508
二、色谱法509
三、电泳法510
四、其他分离提纯方法510
第四节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反应与分析510
一、茚三酮反应511
二、坂口反应512
三、米伦反应512
四、Folin-酚反应513
五、黄蛋白反应513
六、双缩脲反应——蛋白质特有的反应513
七、其他反应513
第五节糖的化学反应与分析514
一、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514
二、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515
三、蒽酮比色法515
四、费林试验(Fehling试验)515
五、巴弗德试验(Barfoed试验)515
参考文献516
第三篇定量分析
第十章重量分析法518
第一节概述518
第二节沉淀重量法518
一、重量分析中使用的一般沉淀剂519
二、元素和离子的重量分析方法520
三、常用的有机沉淀剂536
第三节挥发重量法537
第四节重量分析法标准方法538
第十一章滴定分析法542
第一节概述542
第二节滴定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543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558
一、酸碱滴定指示剂558
二、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575
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576
第四节配位滴定法578
一、配位滴定剂578
二、配位滴定指示剂618
三、EDTA滴定法中金属离子的掩蔽679
四、元素及离子的配位滴定法692
第五节氧化还原滴定法705
一、物质的预氧化和预还原705
二、氧化还原指示剂707
三、元素及离子的氧化还原滴定法719
第六节沉淀滴定法731
第七节非水滴定法746
一、非水滴定体系746
二、非水滴定的应用758
参考文献780
第十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781
第一节有机元素的定量分析781
一、试样的分解781
二、碳和氢的测定783
三、氧的测定787
四、氮的测定788
五、卤素的测定790
六、硫的测定794
七、磷的测定795
八、其他非金属元素的测定796
九、金属元素的测定797
第二节有机官能团的定量分析798
一、酸碱滴定法802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805
三、沉淀法807
四、滴定测水法808
五、气体测量法808
六、专属反应809
七、其他分析方法810
第三节生物样品中的定量分析811
一、生物样品中氨基酸含量的定量分析811
二、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定量分析813
参考文献817
第十三章气体分析818
第一节气体和蒸气的物理化学常数818
一、常见气体和蒸气的密度、熔点和沸点818
二、气体的蒸气压820
三、气体的临界常数828
四、气体的膨胀系数830
第二节气体分析中的基本计算831
一、气体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换算831
二、气体分析中的计算832
三、气体容量分析中的计算840
第三节分析气体的纯化840
一、气体分析中使用的封闭液及相关数据841
二、微尘及除尘法842
三、除湿装置和抽引泵843
四、气体的纯化和吸收剂843
第四节气体的检测方法846
一、气体检测试纸846
二、检气管847
三、气体容量法850
四、气体分析仪853
五、常见气体的分析方法855
第五节空气中有害组分的分析856
一、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856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
允许浓度及检测方法860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868
四、环境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指数869
参考文献874
第十四章水分析875
第一节样品中水的定量分析875
一、气体样品中水的定量分析875
二、固体或液体样品中水分的定量分析879
第二节水中污染物分析882
一、概述882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905
参考文献916
主题词索引917
表索引9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