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深处的滋味

历史深处的滋味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范军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565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这里 读懂历史中国的格局与视野,转折与惆怅 在这里 感受城内城外的王朝意象与生存哲学 一些时代的千回百转 一座城池的起承转合 作者从事历史写作多年,见闻深厚,笔力纯熟。评析历史文化与制度、事件与人物,论述兴衰得失,表达了其对于历史的深刻思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历史随笔集,也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该书以紫禁城为中心,讲述了明清时期的一些政治历史,文化与制度,人物与事件,论述历史兴衰,分析朝政得失,探讨时局演变、发展走向,研究可能性与局限性。
作者简介
范军,浙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乾隆的惆怅》《帝国不语对枯棋》《崇祯权力场》等历史小说、散文十余本,计二百万字。其中,《乾隆的惆怅》入选“中国文化散文经典”系列。
目录

那些历史中国的格局与视野 转折与惆怅
第一章 人事
最初:文治武功的具象容器
紫禁城中官与吏的百年博弈
第二章 人物
甲|君主
错位者:"木匠皇帝"朱由校
收官者:崇祯帝
中衰者:嘉庆帝
惆怅者:光绪帝
乙|人臣
善变者:严嵩
权斗者:高拱
中庸者:张廷玉
错位者:奕圻
丙|外来者
利玛窦
马戛尔尼
丁|零余者
宦官魏忠贤
宫女何荣儿
德龄公主
……
摘要
     最初:文治武功的具象容器 一座城与一个人,冥冥中是有相互对应关系的。历史选择了朱棣,让他成为这座城池的,虽然存在很多偶然的元素,但是帝制中国,无论是在南京还是在北京,都需要一个巨大的容器来承载天子的欲望与冲动。 这欲望与冲动,换一个说法,就是文治武功。 紫禁城,这座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的建筑物,从它营建那天开始,就是承载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的具象容器。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这是紫禁城“天人合一”规划理念的内涵所在。 而《明实录》上说:“癸亥,初营建北京,凡庙社、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至是成。”这个说的是北京紫禁城与帝都南京的比较。“高敞壮丽过之”,把明成祖朱棣渴盼文治武功的心理隐秘地表达出来了。 而大臣们对于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给出的理由同样是充满政治正确——“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 城与人的关系有时就像人与自身影子的关系一样,总是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情感。当燕王朱棣战胜建文帝朱允炆,成为龙椅中人时,继续待在帝都南京或许让他对自己权力的合法性产生了一丝忧虑。迁都之举不仅从一个侧面曲折地表达了朱棣对权力合法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界的强烈占有欲。从南京到北京,帝国的都城虽然只是在地理方位上产生了变动,但落到疆域上,却是无与伦比的廓大。 因为朱棣的战略视野发生了改变。他不愿像父亲朱元璋那样,以蜗居南京、打造小农社会为人生快事,也不仅仅是以亲率大军五征漠北为能事。北京曾经作为朱棣的藩王府,在永乐朝构成了他重新观察和占有世界的新视点。而北京此前又是元朝的首都,是忽必烈经营天下的一个基点。只有从这里而不是南京辐射出去,才能拥有或者说凝聚一种横跨欧亚的大国情怀与动力。 所以从永乐四年(1406)开始,朱棣就诏建北京宫殿,开始其经营天下的准备和努力,直到十五年后的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为其永乐王朝的版图定下雄心勃勃的中心点。而永乐王朝的版图,据《地理志》记载,“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不可谓不廓大。但其实在朱棣看来,一个固定而没有弹性的国度还不是他理想中的帝国。他的理想一直是天下——“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P9-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