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

  • 字数: 35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作者: 方书生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33432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既具有时间性也具有空间性,从空间的视角可以观察到时间维度上被平均以至于忽略不见的地方性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空间资源配置形式与内容。本著尝试从近代中国最为活跃的二大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的角度,从空间力量的层面来考察、比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空间资源配置的进程与特征,并进一步讨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空间经济秩序及其效应与机制。在当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不平衡不充分也包括历史上所形成的,尤其是近代时期所形成的经济空间不平衡,探究这一空间属性因素的起源与演化,是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地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有助于从时间维度上拓展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发展。
作者简介
方书生,1980年生,安徽枞阳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经济史、经济地理,承担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撰有博士学位论文《近代经济区的形成与运作: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口岸与腹地(1842-1937)》、博士后报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空间的演化与机制(1840—2008)》,参与撰著《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
目录
总序
绪论经济空间与增长的理论
第一节经济史的新视角:空间的力量
一、第三只"眼睛"的出现
二、空间与经济的合流:历程与论点
三、发展地理学中的空间经济分析
第二节学术史、选题缘起、思路、框架
一、学术目前的近代经济空间研究
二、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其评论
三、选题的缘起与新的思路
四、方法、资料、说明、结构
第一章两宋以降中国南方外贸港口的偏移与趋向
引言:地理、市场、规制下的长时段经济趋势
第一节地理优先:宋元时沿海散布的外贸港
一、自然散布和新的调整
二、新外贸港口兴起的含义
第二节规制主导:明清时官私贸易港的分离
一、官方选定与私下安排
二、规制的极限与突变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