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十字运动:穿越历史与回归现实

红十字运动:穿越历史与回归现实

  • 字数: 36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池子华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50510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论文集,收录作者近年来在红十字运动研究领域的近期新学术成果,包括《“红十字学”为事业发展注入“动员剂”》《人道教育:中国红十字事业的百年大计》《“双基地”:红十字文化事业“双面绣”》《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中国红十字事业改革史》《建立理论研究“孵化”和激励机制》《红十字会改革的“问题导向”》《应对灾害:历史警示与现实思考》《饱经风雨,彰显人道本色——中国红十字会11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问题》等论文,这些论文在《中国红十字报》等刊物上发表后,在红十字系统及学术界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目录
【理论探索】
“红十字学”为事业发展注入“动员剂”
——红十字运动研究之我见
建立理论研究“孵化”和激励机制
把握机遇推动红十字事业融入“十四五”规划
“疫后”红会工作的“适应性”改变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
【人道教育】
红十字事业发展目前的一件盛事
——写在“红十字国际学院”诞生之际
人道教育:中国红十字事业的百年大计
【文化研究】
推动红十字文化繁荣发展
“双基地”:红十字文化事业“双面绣”
整合多方资源传播“红”文化
——红十字文教基地建设新探索
走出“体内循环”的尝试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的新作为
红十字文化传播的新尝试
——写在“中国红十字运动知识丛书”出版之际
以史为鉴推进红十字会改革创新
——写在《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1904—2014)》出版之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写在《晚清时期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出版之际
【观察思考】
在深化改革中砥砺前行
——中国红十字事业改革史
红十字会改革的“问题导向”
——浅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
为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道救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浅议
应对灾害:历史警示与现实思考
交流创新合作共赢
——2018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新动态
凝心聚力共筑未来
——2019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新动态
跨越国界的人道行动
——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援助
新冠疫情下的红十字会:问题与出路
红十字会如何摆脱信任危机
【调研报告】
关于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苏州的实践
我国慈善组织“透明之路”探究
——以红十字会为例
上海嘉定区红十字会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与分析
上海嘉定区红十字会基层建设现状调查
上海嘉定区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激励机制研究
苏州市应急救护现状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红十字志愿服务的认知及参与度调查报告
提高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性
——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和意愿情况调查与分析
【历史纵横】
饱经风雨,彰显人道本色
——中国红十字会115年的发展历程
筚路蓝缕启山林
——纪念中国红十字会建会116周年
孙中山与中国红十字运动
沈敦和凭什么成为中国红会的创始人
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分会”与日俄战争救护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营口分会的角色及价值
从合办到自立:中国红十字会的上海转型
廓清历史的迷雾
——中国红十字会常熟分会建会日期考证
日本关东大地震与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
论中国红十字青少年运动的缘起
南京大屠杀中的红形字会
——兼论红陀字会活动的两面性
【学术评论】
做一位有责任与担当的思想者
——读《仁爱之境》随感
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问题
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研究综述
无心之失
——《探本溯源》中的几则史料
【杂文随笔】
“红十字会软实力建设研讨会”总结发言
“姑苏问善”致词
【附录】
青史已书殷鉴在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诞生记
池子华成果汇录(红十字运动研究部分)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