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明

清明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五州传播出版社
  • 作者: 苏槿,萧三闲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854505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清明是什么颜色的?灰色?因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白色?因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红色?因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青色?因为“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彩色?因为“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似乎都有道理,又似乎都不尽然。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是单色也是彩色是追思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郊游日子有细雨纷纷,也有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这本书,不仅介绍清明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节的魅力。
作者简介
苏槿,资深媒体人,行摄作家、专栏作者。《走遍中国》系列作者,摄友最爱的100摄影胜地》(中国篇、外国篇各一卷)《四时之歌:风物里的节气生活》“中国节”系列丛书等。
萧三闲,作家,资深策划人、媒体人。“国家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计划”入选项目《荷包蛋》总策划;主编过《西藏旅游》、《旅游新报》等;著有《乌托之邦》《重庆美女》、《媒变》等作品。2016年起彩墨手绘《闹三闹万一》系列漫画,《四时之歌:风物里的节气生活》“中国节”系列丛书旨在以中国画再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序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_005
第一章 清明,从节气到节日_011
清明,首先是一个节气_014
清明节为何总在四月五日前后?_017
介子推与寒食节_019
祭扫:从寒食到清明_023
唐宋时期的清明与寒食_027
踏青与谈情_029
清明上巳共一时_033
第二章 这样过清明才好_037
慎终追远,催护新生_040
田间地头忙春耕_049
亲蚕,清明大如年_055
清明茶,贵如金_068
改火,清明日出万家烟_070
踏青游乐,玩法很多_076
第三章 清明,尝鲜正当时_111
子推燕、子推馍_114
清明食艾:咬下一口春意_118
待到清明黄花开,要吃清明粑_122
斗过鸡蛋吃鸡蛋_126
滚过枣蛋馍,才算过清明_129
清明螺,赛过鹅_131
清明餐桌,野菜当道_134
第四章 自带“文艺范”的清明_137
画中清明:《清明上河图》_140
苏东坡与《寒食帖》_147
留住清明的诗情画意_150
名家写清明_155
摘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笔下的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所描绘的清明。 一边是无限追思,一边是赏春谈笑。那么,清明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唐代之前的农历三月,清明节并非“一家独大”,和它相近的,还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而现今我们所说的清明节其实是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之后的产物。所以现今的清明,是一个日程排得满满的节日。农人忙着春耕,人们忙着祭扫,祭扫完毕还要聚会、郊游、踏青。少说一天得行上一万步吧!心也没有闲着。既要缅怀先祖,用追思开启这一天;又要释放压力,展望未来,拥抱新生。 清明,首先是一个节气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 夜来微雨洗郊垌。 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苏轼《南春子·晚春》 微雨洗去轻尘,满眼清澈明净。气清景明,是谓清明。寒冬已经走远,春天从此展开画卷,厚厚的棉衣终于可以褪去,轻装上阵,出门踏遍春光。这一日,缓缓中带着许多平静和美好。 清明节,据传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一说源自帝王的“墓祭”之礼。秦汉之前,墓祭只是帝王贵族的活动,作为平民老百姓,是没有墓地的。直到汉代之后,老百姓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墓地,可以为逝去的亲人举行缅怀和祭奠活动,称之为“家祭”。墓祭自周代起,是一项自帝王阶级而起的礼俗活动,直到后来,祭祀、缅怀先祖才成为中国人的传统。只是在周秦时代,这样的祭祀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称其为清明节。后世,人们将此作为清明节祭祀的源流,到底是不是附会上去的,也未尽可知。 可见,“清明”一称可能最早出现在周代,但有关其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作为一种节气被正式提出。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制定出以太阳历中表示时令变迁的24个特定节气,对古代农事作业起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上古时期,中国古人已经开始了对节气的探索,直到西汉年间,《淮南子·天文训》中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清明,作为一个节气才真正形成。至于“清明”是什么?《淮南子·天文训》有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意思是说,春分后的第十五天就是清明,如若斗牛星和太乙星相对(二者皆是古星座名),那么清明这日必定有澄明清澈的风来。 清明风到底是一股怎样神奇的风?“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宋人陈与义的《清明二绝·其一》中说,清明节作东风,风一来,花开满树。清明风果真是东风吗?春秋的《国语》一书将一年中刮起的“八风”都起了好听的名字:东风即明庶风、南风即景风、西风为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这“清明风”就是八风之一,从东南方而来,清爽明净。这是自冬至之后,吹的最温暖和煦的风。那么,陈与义的“东风也作清明节”是错了吗?其实,在清明前后,除了盛行东南风外,也时常作东风,可见诗人描述的也是事实。 总之,春分后十五日,天地便是和风如斯,细雨如丝,阳气上升,万物萌发,正是天清气明之时。 P13-1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