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

  • 字数: 4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万蕾 等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14031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5G系统设计——端到端标准详解》由全球知名通信专家、华为院士万蕾博士领衔撰写,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序推荐,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5G新空口(5G NR)和5G核心网(5GC)的设计,同时全面介绍了5G端到端系统设计和关键功能。本书首先讨论5G的应用场景、需求,以及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和相关活动;然后详细介绍了NR和U1E的空口设计、NR流程(IAM/波束管理/功率控制/HARQ)、协议栈(CP/UP/移动性)、RAN架构、端到端系统架构、5GC、网络切片、服务连续性、5GC与EPC的对接、网络虚拟化、边缘计算;接着详细介绍了ITU-R提交的5G能力评估报告,以及NR如何满足5G要求和外场测试结果;最后对5G市场和产业进行了展望。本书适合通信领域相关人士阅读,不仅可以作为5G研发和工程人员的研究资料,还可作为通信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万蕾(Wan Lei),华为Fellow,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政策与标准专利部部长,曾任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华为无线标准首席。 万蕾博士从事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工作二十余年,全程参与了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工作,是ITU4G评估和5G评估的主要贡献者,也是3GPP5G首版标准的主要推动者,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统一标准和一致频谱分配、2019年荣获3GPP终身成就奖。她是当代通信系统评估建模的奠基者,提出的MI-模型被3GPP/IEEE/3GPP2广为采纳。她致力于推动FDD、TDD融合,提出并推动工TE/NR频谱共存的标准化。 万蕾博士还曾担任CCSA TC5副主席、中国IMT-2020推进组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3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信息专委会委员等职务。
目录
第1章 从4G到5G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1.1 引言
1.2 全球5G发展
1.2.1 IMT-2020(5G)研究工作在ITU-R的开展过程
1.2.2 5G在区域中的发展与推进过程
1.2.3 标准制定过程
1.3 应用场景扩展和需求
1.3.1 5G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1.3.2 5G关键能力及技术性能需求
1.3.3 5G需求总结
1.4 标准组织和5G活动
1.4.1 ITU-R评估流程/IMT-2020候选技术方案提交流程
1.4.2 3GPP向ITU-R提交5G候选技术提案
1.4.3 独立评估组协助ITU-R批准IMT-2020规范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5G空口基本设计
2.1 LTE空口概述
2.1.1 LTE帧结构
2.1.2 物理层信道
2.1.3 参考信号
2.1.4 下行传输
2.1.5 上行传输
2.1.6 HARQ定时
2.1.7 载波聚合(CA)和频段组合
2.1.8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流程
2.2 5G NR载波和信道设计
2.2.1 载波的关键参数设计
2.2.2 帧结构
2.2.3 物理信道
2.2.4 物理层参考信号
2.3 5G NR频谱和频段定义
2.3.1 5G频谱和复用
2.3.2 3GPP 5G NR频段定义
2.4 4G/5G频谱共享(即LTE/NR共存)
2.4.1 动机和有益效果
2.4.2 LTE/NR频谱共享:网络部署场景
2.4.3 LTE/NR频谱共享:更高频谱共享效率的需求
2.4.4 NR SUL频段组合:上行链路载波选择和切换
2.4.5 4G/5G下行频谱共享
2.5 5G NR物理层新技术
2.5.1 波形和多址
2.5.2 信道编码
2.5.3 MIMO设计
2.5.4 5G NR针对eMBB和URLLC的统一空口设计
2.5.5 mMTC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5G NR的新流程、RAN架构和协议栈
3.1 5G NR新流程
3.1.1 初始接入和移动性(IAM)
3.1.2 波束管理
3.1.3 功率控制
3.1.4 HARQ
3.2 RAN架构演进和协议
3.2.1 整体架构
3.2.2 NR系统的基本流程
3.2.3 移动性控制
3.2.4 垂直行业支持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5G系统架构
4.1 5G端到端架构概述
4.2 5G核心网服务化架构
4.2.1 NF服务注册示例
4.2.2 NF服务发现示例
4.3 网络切片
4.4 注册、连接和会话管理
4.4.1 注册管理
4.4.2 连接管理
4.4.3 注册管理流程
4.4.4 PDU会话建立流程
4.4.5 服务请求流程
4.4.6 其他流程
4.5 5GC下的会话和业务连续性
4.6 与EPC对接
4.7 5G核心网中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协议
4.7.1 控制面协议栈
4.7.2 用户面协议栈
4.8 支持虚拟化部署
4.9 支持边缘计算
4.10 5G系统的策略与计费控制
4.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5G能力展望:ITU-R提交&性能评估
5.1 5G需求概述
5.2 评估方法概述
5.2.1 eMBB技术性能需求的系统级仿真
5.2.2 连接密度评估
5.2.3 可靠性和移动性评估
5.2.4 分析方法
5.2.5 检查方法
5.3 评估指标定义及评估方法
5.3.1 eMBB的评估指标
5.3.2 mMTC的评估指标——连接密度
5.3.3 URLLC的评估指标
5.4 5G性能评估
5.4.1 5G宽带帧结构和物理信道结构
5.4.2 NR MIMO、多址和波形
5.4.3 LTE/NR共存(上下行解耦)
5.4.4 NB-IoT
5.4.5 LTE/NR频谱共享外场测试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5G市场和产业
6.1 5G市场
6.1.1 5G的增强移动宽带业务
6.1.2 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6.2 全球统一的5G标准和生态系统
6.2.1 3GPP
6.2.2 其他组织
6.3 早期部署
6.3.1 IMT-2020(5G)推进组的5G试验
6.3.2 5G部署计划
6.4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