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为何物 进化的逻辑

人为何物 进化的逻辑

  • 字数: 2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王一江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65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更开阔的理解。 ●人类诞生于暴力世界,依暴力而存在,暴力是全面理解人类的原点。 ●人类的未来仍取决于对暴力的掌控。 ●人类因暴力而生, 依暴力而强, 赖意识而尊。 ●我们天然具有暴力基因, 在掌握暴力潜能、控制暴力行为的过程中走向文明与和平!
内容简介
二战后高歌猛进的全球化,让许多预言家误以为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地球村”的大同世界。正当人们满怀信心地憧憬21世纪的美丽新世界之际,情势急转直下:全球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余波未了,新冠疫情又将人类打出原形。一时间,各地特别势力肆虐,逆全球化风起云涌,全球合作秩序遇到挑战,面临崩塌危险。其实,人类历史从未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道循环。所幸,重大历史变迁都会促使我们重新理解人类自身,进而重塑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更深刻、更本质、更准确的理解。本书在各学科对人类既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面认识“人为何物”的3×3结构化模型,第一次用建模的方式,超越东西方过往学者,将对人的认识提升至新的高度。作者用这个模型简明扼要地重梳了原始社会至今的人类历史,解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如何在暴力的阴影下组织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重塑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心智模式和精神世界。本书以暴力为原点解释“人为何物”,旨在说明人类进化的过程是一个掌握暴力能力、控制暴力行为,让非暴力合作更加合理、更加必然的过程。
作者简介
王一江,长江商学院经济学及人力资源学教授,学术事务副院长。曾任明尼苏达大学、清华大学终身教授。曾兼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戴维逊研究所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组织理论、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中国经济、货币与财政政策。对相对武力如何决定经济制度有开创性研究。
目录
前言问世间,人为何物
1_关于人
2_关于原始人
3_关于现代人
4_各章内容提要
第一章天有始,地无终|人类时间
1_从猿到人|春花秋月何时起?
2_暴力草原|冰期的危与机
3_暴力升级|一路走来三级跳
4_语言升级|从此人为尊
5_濒危时刻|火山期的危与机
6_远古天问|谁吃谁?谁爱谁?
7_远古重构|现代人的回望
第二章天有经,地有纬|人类空间
1_迟到的嘉宾|宇宙、地球与人
2_普通一员|人在动物界的位置
3_物种起源|命也?运也?灵也?
4_猩猩故事|食婴、夺权、性
5_意识之光|人比宇宙更伟大?
第三章一天下清,四海平|原始大征服
1_征服的动力|原始人的财富观
2_征服五大洲|无远弗届
3_征服四大洋|无波不平
4_永远的遗产|后世文明世界分布
第四章天不应,地不灵|原始大灭绝
1_孤单物种|人类从大观园到伊甸园
2_人种灭绝|一山不容二虎
3_物种灭绝|什么动物最惨?
4_人欲即天理?|物种繁衍的伦理问题
第五章天也怒,地也怨|暴力人间
1_原始暴力|关于冤魂死鬼的统计
2_原始战争|乌合之众的打法
3_小国寡民|世界很大,谁敢去看?
4_暴民政治|民粹的原罪
第六章天行纲,地走常|有序人间
1_部落内政|食、色与人口管理
2_部落外交|谈判与共生共存
3_贸易往来|为了生意,放下武器
4_大师之谬|从霍布斯、卢梭,到追随者
第七章思之乾,信之坤|意识的力量
1_思之伟大|人类封神
2_信之力量|人类造神
3_生来平等|现代征服之难
4_养而有别|教育的奇效
5_人才辈出|《论语》《圣经》之神功,兼谈学数学
6_本末倒置|从安慰到终极安慰
第八章天堂上,地狱中|人类心理世界
1_向往和平的暴力基因
2_热爱集体的自私基因
3_无限贪婪的恐惧基因
4_热衷快思的慢想基因
第九章总结|问世间,“人为何物”?
1_全书要点回放
2_“人为何物”:3×3结构图
3_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人都有好奇心。小孩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有些母亲会搪塞说:“有天晚上我们走在路上,捡到一个孩子。”“白鹤从头顶飞过,扔下一个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孩子。”终于,有一天,孩子明白了,他是父母所生。他不会满足和止步于知道自己是父母所生。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孩子,想清了妈妈与外婆的关系,像发现了宇宙真理,扬扬得意,满脸笑容,充满幸福感。 父母心里可能会想,小孩子真幼稚。是有些幼稚。但父母要做好思想准备,正因为幼稚,小孩经常提出优选的问题。他们不会停下来。外婆也有外婆吗?外婆的外婆的外婆是哪来的? 稍大些的孩子可能会问:世界上第一个人是哪里来的?问到这里,孩子已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伟大。 他们的逻辑能力,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不知不觉,他们已将我们带入了人类起源的课题,带入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哲学问题。 不要笑话孩子,不要小看他们平淡无奇的随口一问。他们提醒我们,是我们的祖先,塑造了我们的身体,塑造了我们的灵魂。 1 从猿到人:春花秋月何时起? 相信李后主唱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千古名句时,没指望谁来回答他的问题,事实上也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 何时了难说,何时起倒是知道。地球能欣赏春花秋月的人,大约起于250万年前。250万年是多久?我们来找点儿感觉,看看汉语里面哪个词适合描述这个时间长度。 中国人最重视家族关系,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家族祠堂中,供奉着列祖列宗。汉语是关于家庭关系词汇最丰富的语言,在汉语中,有多少专用名词用于称呼祖孙关系? 战国时齐威王的儿子田婴,一日对四十个儿子说:“周旋列国,辩才当先,谁若能问得住我,便是田门英才。”大小哥哥相继发问,竟没人能难住父亲。 此时,田文霍然起身,高声发问:“子之子为何?” “为孙。”父亲笑答,兄弟们也哄堂大笑。如此问题,太浅薄了! “孙之孙为何?”田文接着问。 “玄孙。” “玄孙之孙为何?” 父亲愣住了,摇摇头:“不知道了,你等谁知道啊?”厅中一片摇头,却没有人再笑。 父亲回头问:“文儿,你自己知道吗?”田文答道:“玄孙之孙为来孙,来孙之孙为昆孙,昆孙之孙为仍孙,仍孙之孙为云孙,云孙之后,以代计之。此谓人伦梯次也。”举厅惊愕,鸦雀无声。 田文庶出,是母亲违抗父命偷偷生的,原本在家中地位卑微,此次却一举成名,令父亲刮目相看。后来,他被齐宣王指定为田婴嗣子,不负家国厚望,成为合纵抗秦核心人物,战国四君子之首,名垂青史,人称孟尝君。1 汉语中有专用名词可以描写祖孙各18代。对中国人来说,祖宗18代是个很重要、很神圣的概念,若被人骂了祖宗18代,那可是奇耻大辱,让人产生要拼命的念头。上下各18代,前前后后800来年,时间不算短。 但真要说祖宗,800年放进250万年中,是近乎零的概念。 其他汉语词汇呢?百年易过,弹指之间,人们常这样感叹。 千年老乌龟,长寿令人羡慕。曹操感叹:神龟虽寿,犹有竞时。 千秋万代如何?中国帝王优选的愿望,便是千秋万代,江山永固。结果,无论怎样费尽心机,历代王朝,传承少有超过18代的,绝对没有超过两个18代的。中国家族传承最为悠久的,是创建了儒学的孔家和创建了道教的张家,薪火相传都已有70多代。但即使这两大家族,距传承百代也还有不小距离。 号称万世一统的日本天皇体制,世代延续在世界各国王室家族中靠前,是绝对的冠军。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到当今的德仁天皇,已传承了126代。 126代不可谓不多,但和千秋万代相比,还不足一个零头。250万年光阴,若以25年为一代,是10万代。 难怪,如果孩子要坚持问外婆的外婆,外婆的外婆的外婆……妈妈会觉得好烦。 汉语中还有一个词,叫海枯石烂,人们喜欢用它表达永恒,表达永远不变的忠贞爱情。殊不知,人类历史之久远,海枯石烂亦不足以描述。地球大概每9万年便会经历一次极寒,进入冰期。冰期气温下降使海水大量结冰,海平面下降,更多陆地露出海面,这就是所谓的“海枯”。人类在250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已见证过数十次这样的“海枯”周期了。2 无论千秋万代,还是海枯石烂,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都太短暂。人类历史之久远,没有文学词语能够描述。 佛教中有个“劫”的概念倒是够长,一大劫十几亿年。佛教说万劫不复,万劫的时间超过了宇宙的时间,显然是想象的概念,没法用来描述人类历史。 必须承认,岁月如此漫长,没有只言片语的文字记录人类进化究竟始于何时,这自然是个大问题。虽然我们采用了人类历史始于250万年前的说法,但要记住,这只是目前一个相对可信的说法,学术界对此并无定论,随时可能重写。帕夫拉克(Brian Pavlac)认为人类历史始于200万年前。3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200万年和250万年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