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 字数: 2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清]吴敬梓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603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经典,经久不衰。该系列所选图书,均为国学经典读物。书中对人物、典故、知识点随文注释,不仅能帮助孩子抓住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拓展其知识面,让孩子轻松应对语文考试。★注释精准,赏析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经典,本套书特邀专业人士对原著进行注释和赏析,全面提升孩子的见识、智慧和格局。
内容简介
本丛书博采古籍,汇诸多国学经典于一体。其中,既有音韵优美的诗歌,如《诗经》《唐诗三百首》;又有微言大义的诸子典籍,如《论语》《庄子》;还有浩瀚磅礴的史家绝唱,如《史记》《资治通鉴》;以及精彩绝伦的演义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编者用准确的注释疏通晦涩的文字,用精妙的译文展示原著的风貌,用透彻的解读传达先人的智慧,构筑起绚烂的文化盛宴。通过阅读本丛书,小读者将品悟经世流传的人生哲理,含英咀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儒林外史》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所著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者有意将故事发生的年代假托为明代,实际上写的却是清代的社会生活,批判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作者用准确、洗练的白话,不仅生动描绘了范进、严贡生、娄氏兄弟等迂腐丑陋的假儒士、假名士,还刻画了王冕、庾博士、庄尚志等不慕富贵、心胸豁达的真儒贤人,并在他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在本书中,编者在参考多种权威版本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了精心整理,又对文中难解的字词做了精准的注释,为小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使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清代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林山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目录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娄公子捐金赎朋友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鲁翰林怜才择婿蘧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胆湖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蘧驼夫求贤问业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
摘要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嵌崎(qinqi,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比喻品格出众)磊落的人。这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乡村里住。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缝纫、刺绣之类的手工),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阿,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寻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隔壁,邻居)人家放牛。”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间壁秦老家。秦老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古人用箭射出的长度作为度量,一箭约为一百三十步),便是七泖湖。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即“玩耍”。后不赘述),不必远去。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少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钱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王冕自此只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着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来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每天)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弹指又过了三四年。那日,正是黄梅时候,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正存想间,只见远远的一个夯汉(卖力气干粗活的壮汉。夯,ben,通“笨”),来到柳树下。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戴方巾(明朝读书人戴的方形软帽),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一种斜领阔袖、四周镶边的长袍便服),两人穿元色(即黑色。古称玄色,因为清朝时避讳清圣祖玄烨的名字改为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回来了。新买了住宅,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明清时对知府和知县的尊称)都亲自到门来贺。”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明清时,称乡试考中的人为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那瘦子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说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画花卉的一种画法。只用彩色绘画物象,不用黑线勾勒轮廓)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目前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来。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衙门里的高级差人),又是买办(衙门里专管采购的差人)。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常时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就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只位(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大笔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请人作诗文书画的报酬)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傍,着实撺掇(怂恿)。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对地方官的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