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

中外经典名著导读

  • 字数: 4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5020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不同作家在选材、构思、立意方面的不同,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九,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与融合能力,增强对世界、人生、情感的感受力,促进阅读者形象性思维的形成和提高审美感受力。  2.名著是具有可读性、通俗易懂地讨论有关人的问题的基础性著作。它超越每一个人的头脑,让人钻研不尽,是启发智慧永不柘竭的源泉。
内容简介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文学是美好而迷人的,它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科学”与“文学”是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是互补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绝不能用研究科学的眼光、方法去读文学作品。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本书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快速选读,更准确有效地进入文学艺术的氛围,感受文学无穷的魅力。
目录


《朝花夕拾》

《繁星》《春水》

《西游记》

《水浒传》

《骆驼祥子》

《鲁滨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名人传》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论语》

《孟子》

《庄子》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子夜》

《家》

《边城》

《堂·吉诃德》

《毋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传》

《复活》

《老人与海》

莫泊桑短篇小说

契诃夫短篇小说

欧·亨利短篇小说

《女神》

普希金诗歌

泰戈尔诗歌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西厢记》

《雷雨》

《茶馆》

《哈姆雷特》

《语文常谈》

《谈美书简》

《歌德谈话录》
摘要
     《朝花夕拾》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12岁时,祖父因科场案入狱,周家陷入困境。15岁时,父亲病逝。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为维系家庭生计而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17岁时离开家乡,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受进化论思想。1902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两年后离开东京到仙台学医。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书。1912年,应蔡元培邀请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不久随部迁到北京。他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地认为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 1918年,鲁迅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参加了《新青年》杂志的编写工作,并于5月发表《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为笔名。五四运动后又组织“语丝社”等进步社团,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同时,他还在北大、北师大等校兼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鲁迅愤而辞去一切职务,抛弃了进化论思想,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30年3月,他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左联的发起和领导工作,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坚决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19日,因积劳成疾,他在上海病逝。成千上万的人自发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鲁迅一生创作了近400万字的小说、杂文、散文、文学史等著作,译作达300多万字。代表作有《呐喊》《彷徨》《坟》《热风》等。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创作的一本叙事散文集,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在广州重新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依然写了不少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到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只任教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污浊。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这里,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内容简介 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篇目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狗·猫·鼠》:通过猫的故事,讽刺了以陈西滢为代表的反动帮闲文人的丑恶嘴脸。作者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总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文章用“猫”这样一个形象,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本文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幼年的保姆。文章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唠叨、朴实而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特质,并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描述了幼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表达了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故事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写的是年已七十的老莱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地上打滚,来使长辈们开心,以示自己的孝顺;“郭巨埋儿”写的是汉朝郭巨为了省出口粮给母亲而打算活埋自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