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云

  • 字数: 2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英)理查德·汉布林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517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赏云协会创始人、《云彩收集者手册》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大力推荐:“汉布林是一位云彩大师。对于天空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是一座知识与灵感的宝库。” ★ 全彩印刷,一百余幅高清插图,在书中翱翔天际,尽情收集云彩,与科学家及艺术家一起观察云层深处的自然奥秘,欣赏天穹的诗篇。 ★ 看《热气球飞行家》原型、气象学家詹姆斯·格莱舍的云中飞越,11000米的高度,重现19世纪的惊险刺激而又意义无限的热气球大气研究。 ★ 布洛肯彩虹、雅各布天梯、曙暮光、珠母云、夜光云、乳状云、火山爆发上空的帽状云……寻常生活中难以时时寻觅的奇妙云层现象,都可以在书中一一窥见。 ★ 硬壳精装,内外双封,锁线可平摊,特种纸全彩印刷,封面印亮银+压纹工艺,装帧精美,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女神”,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较为不息的讨论。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文字中,就有了以观察云来预示天气的记载。在中国商代,已经有了关于彩虹与光晕的气候记录,而在几个世纪后兴起的道教思想中,有专门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缥缈优雅、来去自如、高悬于九天的特质,古代的神话中常将其想象为神佛、仙人们的坐骑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变化又和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以观察云来预测天气就成了人类延续千年,乐此不疲的爱好。其次,书中对常见的和不常见的云的种类均进行了科学而又有趣味的描述与分类。作者细致讲述了不同的气象学家对云进行的不同分类,例如霍华德卷云、积云、层云的分类法,雨果·H.希尔德布拉松教授和拉尔夫·艾伯克龙比教授低云、中云、高云的分类法。之后,随着气象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云的分类也更加细化。正是由于云的千姿百态,在语言学中关于云的命名词汇与描写云的优美词语也五花八门。云在历代以来的文学、艺术、摄影、音乐中也是备受青睐的描绘对象,留下了诸多受人喜爱的作品,例如雪莱的诗作《云》、达·芬奇《绘画论》中对云彩绘画的建议、雷斯达尔的油画《一场暴风雨》中大团的乌云、奥斯卡很好空战电影《翼》的云中空战等等。人们迷恋于观察云、预测天气的过程也促进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不再满足于渺小地立于苍穹之下,仰望这漫天的云朵,而是竭尽全力去探索天空和云朵的奥秘。如今,是一个科技大爆炸式的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降雨的时间或是降雨量的大小,以此来调节局部气候干旱的问题或是为重大的活动提供较优的场地环境。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飞机航迹云和随着科技进步所造出的人造云也漂浮于各地的天空中。
作者简介
理查德·汉布林是伦敦大学的人文系教授,曾经出版过《云的发明》《科学的艺术》《海啸:地球的自然和人类的文化历史》等经典人文读物。
李佳妮,法语专业本科毕业,英语笔译专业(推免)研究生在读,二外西班牙语。《英语世界》杂志特约翻译、语言桥集团签约翻译。曾获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译汉组、《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英译汉组奖项,曾受邀赴浙江大学参加“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目录
引言 “空洞无物” 1
第一章 神话和隐喻中的云 1
第二章 云之博物志 39
第三章 云的语言学与文学作品 85
第四章 艺术、摄影与音乐中的云 121
第五章 来日之云 181
附录 云的种类及变种 220
大事年表 225
精选参考文献 228
相关协会 232
致谢 234
图片提供致谢 235
摘要
     世界上最早的一些书面材料揭示了云与气象的奥秘。记载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巴比伦文本中,字里行间都是对降雨与干旱的预测。一则有四千年历史的迦勒底预言写道:“当黑暗的光圈环绕月亮,该月将出现降雨或屯云。”另一条预言警示道:“云之黯淡,狂风将至。”到了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公共广场上登出了天气简报,简报上写满了对天文气象的预测,如“9月5日:大角星升起,南风,降雨,雷”或“9月12日:天气或将有变”。中国商代的学者已详尽地撰写气候日志,其中记录了彩虹与光晕的出现以及降雨和盛行风。阴阳和谐学说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建立起来的,其中阴和云、雨(作为平衡女性原则的地象元素)相关联,阳与火、太阳的热量(作为平衡男性原则的天象元素)相关联。太阳(阳)的温暖通过神秘的蒸发作用滋养了云(阴),而过量的雨(阴)则触发了火(阳)的补偿性雷电,以平衡大气中丰富的物质。 几个世纪后,道教的神职人员援引了一个叫作“雷部”的天庭署部,里面有雷神、风伯和雨师,其弟子名为推云(“云之童子”),是一个行为放纵的小神,他被赋予了管理雨云的职责。而就是他造成了雨云动向的奇诡莫测以及突如其来淋透下方人们的倾盆大雨。在道教神话中,八仙通常乘小飞云出行,尽管在15世纪,也就是明代的一篇文章中,八仙放弃了“他们惯常的空中运动模式——坐在云上”,而是往海面上扔法宝并乘之过海,以显示他们的神通广大。与此同时,正如气象学家拉尔夫·艾伯克龙比在1887年一次关于民间传说中的云的演讲中指出,道教的神话创作者从雷云滚滚的激流中变出了飞龙: “1608年,第四个月。在一座装饰华丽的宝塔顶上可以看到一条盘旋的龙。四周云雾弥漫,唯有龙尾依稀可见;进餐时,它消失无踪了,只在宝塔上留下了爪痕。” 这些明显指的是狭长的漏斗云或尾状云,它们形成了龙卷风或旋风的喷口。 云是神圣的交通工具,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佛教的故事中。在佛陀早年的一个故事中,他召唤了一小片云彩,小云彩对他俯首帖耳,载他渡过恒河,而佛教的宇宙观也包含了十层云类,而其分类层段则反映了其十层开悟等级: 一、大圆满光明云;二、大慈悲光明云;三、大智慧光明云;四、大般若光明云;五、大三昧光明云;六、大吉祥光明云;七、大福德光明云;八、大功德光明云;九、大皈依光明云;十、大赞叹光明云。 或许这便是“在第九朵云上”这一表达满心喜乐的短语的起源?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离大彻大悟仅有一步之遥吗? 作为上界与下界的分界线,云始终如一,围绕着它有诸多神话。在一系列保存完好的5世纪的壁画中,斯里兰卡的“云之少女”从锡吉里亚岩上涂描的薄雾中款款浮现,人们认为她代表着西藏众神们所栖的冈底斯山上受人膜拜的仙女;而在古老的北欧万神殿中,奥丁的妻子弗丽嘉端坐在雾气缭绕的殿堂里,纺着金灿灿的纱线,再由风编织成清晨与傍晚的云朵。这些高贵的卷云为她所专属,尚未经他神之手,比如博尔粗野的儿子们,他们曾把冰霜巨人尤弥尔的头颅抛向空中,“将其变成五花八门的云朵”。 古希腊人同样对天气的脾性与外象注目凝心,他们的哲学家着手对雷电学、闪电学和云学进行研究。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25—前545年)常常被称为欧洲的第一位科学家,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气象理论家。他就如古代中国人(他们的思想很可能已经沿商队路线传播了)一样,心怀半玄想的虔诚之情,将水视为地球上亿万生灵的维护者。怀着这般崇敬之情,再加上希腊人本就相信地球是漂浮在一张庞大的水床上,他描绘了一个接近基于水体的宇宙,一种在天界与地球之间沉沉浮浮的流动介质。泰勒斯关于水的思想吸引了灿若繁星的追随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来自爱尔兰的追随者——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前547年),他撰写了世界上第一篇科学论文。在文章中,他指出闪电是由云层湍流内部的摩擦累积引起的。此般洞察力实属超群绝伦,因为这些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们没有任何工具,能够对其想法进行检验或再深入。 然而,他们的确有纷繁复杂的神话,在其中,云不再仅仅作为众神的宝座。涅斐勒(名字来自“nephos”——云)是宙斯从一朵云中依照其妻赫拉的形象捏塑而成的仙女,作为诱捕特萨利的国王伊克西翁的陷阱,因伊克西翁曾试图追求宙斯的妻子赫拉。这个计谋奏效了,伊克西翁强奸了这朵乔装成赫拉的云,并使她在佩里翁山上的一场阵雨中诞下半人半马的怪物。(在该版本故事中,所有的人头马都是伊克西翁和涅斐勒的子嗣。)因此,伊克西翁被宙斯用雷电击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奥维德在他的《变形记》中写了另一个故事,朱庇特(宙斯)不情不愿地被雷火缠身,化作神形,因为他的情人塞墨勒一旦看到他光辉的神形,便会被雷火毁灭。她被赫拉蛊惑,仍然坚持提出想要见一下他的神形。朱庇特泪水潸然,无助地“收集雾气弥漫的云环围绕他身体周围”,特德·休斯那如雷贯耳的诗句是这般翻译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