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 字数: 13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英)基夫·班福德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522889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利奥塔是二十世纪极为重要的一位法国思想家,但在中国他并没有像福柯、德里达、德勒兹那样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利奥塔的著作、研究利奥塔的专著没有被大量引入,导致国内对利奥塔感兴趣的大部分读者无法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利奥塔画像;《后现代状态》令利奥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却也造成了对他的误解和断章取义,“后现代”无疑成了利奥塔的标签,一个阻止读者进一步探索其广泛性、复杂性的标签;等等。 利奥塔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所涉猎的领域也是庞杂的。理解利奥塔的思想,以及他思想中的某些倾向,对于读者而言充满了困难。本书作者班福德抓住了利奥塔思想中几个重要的特质,追溯了利奥塔迂回曲折的人生旅程,揭示了他哲学观点的主旨、他与思想的斗争,以及他在哲学和政治面前承担的写作与思考的使命,还探讨了他与政治、艺术、电影和文学的关系。这部评传非常精巧、透彻,兼顾深度与广度,实属难得。
内容简介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复杂的法国思想家之一,以《后现代状态》闻名于世。他拒绝遵循法国学术界常见的清晰轨迹。在本书中,基夫·班福德追溯了利奥塔迂回曲折的人生旅程,揭示了他哲学观点的主旨、他与思想的斗争,以及他在哲学和政治面前承担的写作与思考的使命,还探讨了他与艺术、电影和文学的关系。
目录
引言:警告
1开端
2政治
3阿尔及利亚及其后
41968
5漂移
6“关于知识的报告”
7非物质
8“盲点”
9无尽的童年
注释
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版权说明
摘要
     1 开端 1996年,在去世前两年,意识到身患白血病的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利奥塔出版了最后一部宏大的作品——《签名,马尔罗》(Signed,Malraux)。这是一本传记。体裁的选择让一些评论人士感到意外,它势必会超出人们的预期。利奥塔说选择体裁是另一种策略,是一种不同的哲学方法,“冒着哲学思想被认为是外来的,对它怀有敌意的风险”,这种做法是在效仿安德烈·马尔罗(Andr6 Malraux)的另类自传《反回忆录》(Anti-Memoirs)。巧合的是,在利奥塔的书出版后不久,马尔罗就被移入先贤祠:在马尔罗逝世二十周年时,他的骨灰被隆重地转移到了先贤祠,即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国家陵墓。尽管对世俗神化的仪式和国家不可避免的收编感到有些不安,但利奥塔认为,对于马尔罗在他生命中创造的神话来说,这一事件构成了恰如其分的贡献: 在这种忧郁的姿态中,我们都感到一种内心的悸动:我们能否再次看到,马尔罗作为杰出人物,置身于富有诗意和历史意义的史诗之中?。 作家、抵抗运动者、美学家、在戴高乐政府任职长达十年的文化部部长,这些身份使得马尔罗成为一个矛盾的人物。利奥塔将他的复杂性黏合进一个故事之中,它跌宕起伏,关注生活和小说中令人沮丧的元素:生命(bios)和书写(graphia)之间的不确定性。在《签名,马尔罗》中,利奥塔的方法呼应了非线性的、时空错乱的并置,这种并置在马尔罗“想象的博物馆”(museum of the mind)中非常有名,利奥塔这样描述道: 安德烈经常参观吉美博物馆(Muse Guimet),他的眼睛已经适应了佛教雕塑和波斯微雕。但是,现在他从《沉默的声音》(The Voices of Silence)中看出了他要做什么:他可以把兰斯天使和四世纪的犍陀罗头像放在对页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从一个微笑的人身上提取一些精华,也不是想象一个作品对另一个作品的某种影响,而是要显示所有形式之间连续的亲缘关系——它是非主题性的:“他们强加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不一定是地狱或天堂,不仅是一个后世,而且是一个超越的现在。”。 尽管在政治和写作风格上,利奥塔和马尔罗截然不同,但如果没能听到利奥塔所思主题背后的声音,就很难读懂《签名,马尔罗》。为了描述他在传记方面的冒险,利奥塔创造了“次传记”(hypobiography)这个词,他在法语版的致谢中将其低调地隐藏,但后来很多评论家还是都强调了这一点,包括他的同事菲利普·邦内菲斯(Philippe Bonnefis)。邦内菲斯若有所思地说,这是一本假想的传记吗?“当事件不确定时,生命故事中还剩下什么叙事?” 不确定性、犹豫——图像同时被切割,记忆的碎片浮光掠影。利奥塔曾希望他的《签名,马尔罗》能成为一部电影。当邦内菲斯告诉我们这点时,由蹒跚学步的马尔罗快速绘制的生活小片段构成的《签名,马尔罗》的开场场景,就上升到大银屏的高度: 灵车经过克里希广场,这个小家伙用他的大眼睛往外看,看到一辆出租马车经过,一个戴圆顶礼帽的大胡子男人,一辆公共汽车,没戴帽子的女职员挽着篮子,一匹白色的佩尔什马拖运牛奶罐,挖沟工人的裤子系着祖阿夫式腰带,成堆的热气腾腾的马粪,一辆敞篷汽车,毛石外墙装饰着仙女,杂货商店和咖啡馆音乐会的标牌。 然而,利奥塔自己生活的开头缺少类似的剧情——或者需要大量类似的电影设备,才能让它接近史诗。在他之后一篇名为《前言:宇宙飞船》(“Foreword:Spaceship”)的短文中,他经常回想起蔚蓝的夏日天空。这是他出于友谊或责任感偶尔写下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这些文章经常被用来展示一种轻松灵活,即故事既能暗示想象的自由,又能提出问题: 多年前,我和妹妹会带着两三个小朋友,装上一天的食物补给,在父母的祝福下,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驶向蓝色的大西洋。也许上学只是为了填补开心的假期之间的时间…… P6-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