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近庄子

走近庄子

  • 字数: 1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 作者: 张希峰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88413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政以无视,变而求生,品鉴大智大慧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庄子》《史记》《老子》《列子》等关于庄子的历史文献,从庄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中提炼精华,总结他在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智慧;主要内容包括庄子的生平事迹、“齐物”价值观、“无为”君德论、“无为”政治论等方面;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合理有序,方便读者阅读;内容积极健康,既能帮助读者读者了解庄子思想精华,又能让读者在喧嚣中获取一份宁静、淡定生活。这是一部思想和语言俱佳的著作。
作者简介
张希峰,历史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擅长古文字学和词源学。讲授课程有甲骨文研究、两周金文词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说文解字》研究、字源学、毛诗故训研究。主要著作有《汉语词族丛考》《汉语词族续考》《汉语词族三考》《说文谐声同源词释》《说文谐声同源词释例》。
目录
第一章哲人的风采——游戏人生,超世脱俗
一、"贫贱不能移"
二、游戏人生
三、超世脱俗
第二章超越时空的境界——大道皇皇
一、道与道的境界
二、修道的过程
三、修道的方法
四、得道者的形象
第三章"齐物"价值观——"和之以天倪"
一、大自然的绝响
二、"终身役役"的悲哀
三、关于价值标准
四、"万物与我为——"
第四章"无为"君德论——去私正己而归天道
一、"顺物自然而无容私"
二、"正而后行"
三、无德的卫灵公
四、得天道而为天子
……
摘要
     从前475年到前221年赢政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史称“战国”。“战国”的命名,大概是因为战争在这一历史时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战国时期的254年内,战乱频仍,烽火连天,战争成为诸侯兼并争霸最主要的手段。另一方面,各国诸侯为增强争霸实力大都积极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的改革,迫切需要多方面的、大量的人才。于是,传统的宗族出身和政治经济地位被突破,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禁锢被打开,一大批有才能、有文化的士走上政治舞台。他们有的高居相位,如李悝、卫鞅、吴起、申不害等,充当改革先锋;有的成为名将,南征北战,如乐毅、白起、王剪;有的成为游说之士,如张仪、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谋求富贵,合纵连横;有的成为高士,如段干木、颜周、鲁仲连,高洁尚义;有的成为侠士,如聂政、田光,荆轲,视死如归。除此之外,在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学士,他们著书立说,广聚徒众,成家立派,争相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共同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百家争鸣”不仅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空前繁荣,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天才思想家,如墨翟、孟轲、惠施、公孙龙、荀卿等,一时群星璀璨。而庄子,当然是这璀璨群星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一、“贫贱不能移”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其家世不可考,史籍无传。庄子生活在前369年至前286年,与有名的战争狂人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尝为蒙漆园吏,即管理漆园的小官,因这与其志趣不合,不久庄子便辞职而去。此后,庄子从未出仕,大约终身为自由职业者。 因为没有固定职业,其祖辈大概也没有留给他丰厚的家产,所以庄子的生活状况一直很惨。在庄子所处的时代,士这个阶层的人出路还是较多的。如上所述,士可以去游说诸侯,鼓吹治国兴邦之术。一旦得到赏识,可以入朝为将相,例如苏秦曾挂六国相印。次之是投靠权贵,做个门客。例如,冯谖寄食孟尝君门下,吃饭有鱼,出门有车,所得还可供养家人。但这些庄子皆不愿为。另外,当时齐国东门外有个稷下学宫,招罗天下著名学者,列第为大夫,不治而议论。孟轲、苟况曾先后去讲学。庄子“善属书离辞”“其学无所不窥”,有盖世之才。按理说,他不愿出仕与暴君、贪官同流合污,去稷下学宫讲讲学混碗饭吃总可以吧。但庄子认为,稷下学宫那班学者整日摇唇鼓舌、喋喋不休地争论一些诸如“卵有毛,鸡三足”之类的事情,实在无聊得很,所以也没有去。 庄子究竟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史书没有记载,不过从庄子的著作里可以看到一点儿蛛丝马迹。他曾垂钓于濮水,可能是为了辘辘饥肠;他也曾同弟子行于山中,可能是砍樵换米。尽管庄子如此辛苦,挨饿的时候也是有的。据《庄子·外物》记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日:“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日:‘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 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虽然庄子穷到了告贷无门的地步,但是仍然对监河侯的无理予以辛辣的讽刺。 庄子告贷,监河侯非但不予救济,反而以其将得封邑百姓之租税骄人,并以“将贷子三百金”戏弄庄子。由此可见当时统治者对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士人的敌视和仇恨。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要保持清白而不丧失人格,又是多么艰难! 庄子“忿然作色”回击监河侯。他说,昨天于车辙中见一鲋鱼,为“东海之波臣也”,欲求斗升之水活命;而他称要南游吴越之王,然后激西江之水迎鲋鱼回东海。这实际是见死不救,因此遭到鲋鱼“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的痛斥。庄子用这则寓言,揭露了统治者对正直清白不为其所用之士赶尽杀绝的狼子野心。 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庄子对他自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原因是清楚的。《庄子·山木》中记载说: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縻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日:“何先生之 惫邪?”庄子日:“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 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非遭时也”,一语道破真机! 身上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衣衫,脚上是一双麻绳绑着的草鞋,而庄子这衣履不完的样子,魏王认为其是“惫”,庄子则自称是“贫”。庄子通过对“惫”和“贫”的辨析,表现了其“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格。他清醒地认识到,他的贫困是他所处的那个黑暗社会的“昏上乱相”造成的。 二、游戏人生 黑暗社会的压迫和贫穷的困扰,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但这对庄子来说并不算什么。衣履不完,饥肠辘辘,改变不了他豁达乐观的态度。在主观世界里,庄子常常幻想“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在现实生活中,庄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