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间的质量(精装版)

时间的质量(精装版)

  • 字数: 27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艾伦·柏狄克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11637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编辑推荐很好图书。《纽约客》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家艾伦·柏狄克代表作。精装版全新升级,特种纸双封面设计,高档全木浆纯质内文纸。 2影响力——《科学》《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书评》《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经济学人》《三联生活周刊》等国内外各大媒体报道推荐。 3入选“罗辑思维”旗下“得到”APP听书精选书单,由《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得到人气解读人吴晨主讲推荐,该主讲拥有70.3万人收听。《罗辑思维》NO.583,罗振宇精选《为什么时光飞逝》再次推荐。 4名家推荐——普利策奖得主、《大灭绝时代》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百万畅销书《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作者罗伯特•萨波斯,《迷失Z城》作者大卫•格恩等国外知名作家纷纷推荐。 5通俗易懂的趣味版《时间简史》,更接地气地探讨时间的本质,兼具《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对时间演变历程的人文思考。 6本书从物理学、哲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文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探究时间本质,探索人与时间全新关系。通过作者敏锐的科学观察力、趣味的写作方式和富有启发性的思维轨迹,带领读者探索时间的深邃奥秘。
内容简介
“时间”,这个人类频繁使用的词汇,一直在偷偷地颠覆着我们的大脑,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然而,我们对它到底有多少了解呢?为了解开时间的奥秘,科普作家艾伦·柏狄克不惜花费近10年的时间,研读丰富的文献,走访知名学者,从不同维度去观察和解读时间。从时间的节奏和对时间的感知入手,解决了关于时间的棘手问题:为什么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节奏那么重要?如何逃离时间的“僵尸地带”?为什么童年时间显得漫长?经历创伤会让时间变得异常缓慢?为什么红色传到大脑的速度最快,绿色其次,蓝色更慢?所谓的“意识”,真的是大脑拖延了80毫秒之后才给我们讲的故事?同时,柏狄克也进行了许多新颖的科学实验来亲身体验时间的流速。他参观了世界上最精准的时钟,发现“现在”其实发生在过去,甚至还找到了一天中的第25个小时!他亲自登上惊险的“跳楼机”,从高空自由坠落,将真实时间拉长到感知的很好。不仅如此,他还在神经系统学家的实验室里,实现了短暂的时光倒流……《时间的质量》点出了现代人类的软肋:时间的快慢只是记忆的假象,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才是真正的现实。
作者简介
艾伦·柏狄克(Alan Burdick),美国《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曾任《时代》杂志、《发现》杂志高级编辑,其独具人文特色的思想观点,以及深入浅出的幽默解读,使他成为备受关注的科普作家。其刊登在《纽约时报》《哈珀斯杂志》《GQ》《发现》《美国科学写作精选》等期刊中的文章,经常引发大规模的持续讨论。 艾伦的处女作《逃离伊甸园:一部关于生态入侵的史诗》,一经出版便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并获得“海外记者俱乐部”颁发的环境报告奖。而他的《时间的质量》一书,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时间”的热烈探讨,被美国《出版人周刊》评为年度很好图书。
目录
前言 时光为何飞逝
第一章 小时
1. 秒何以成为生活的基础
2. 全世界最准确的时钟
第二章昼夜
1. 与阳光隔绝的生活会变慢
2. 人体生物钟就像一曲交响乐
3. 婴儿对时间的认知来自光线
4. 微生物存亡的“马尔萨斯主义”
5. 至暗时刻
6. 体验北极的永恒阳光
7. 飞机旅行的时差感由何而来
8. 火星上的一天
第三章 现时· “现在”的长度
1. 定义过去、现在和未来
2. 时间就是内容
3. 时间的触碰与感知
4. 时间的测量
5. 24 时区的划分
第四章 现时·刚刚发生了什么
1. 经受创伤使时间变慢
2. 眨眼让时间归零
3. 时间与语言的终极奥秘
4. 时间蒙太奇
第五章 现时·时间开始的地方
1. 婴儿如何构建自己的世界
2. 时间起源于字词
第六章 时间的质量
1. 时间都去哪儿了
2. 被“塑形”的时光
3. 时间传染病
4. 大脑测量的只是主观时间
5. 时间的质量
6. “有限”的时间
鸣谢
文献说明
参考文献
摘要
     秒何以成为生活的基础 我滑进巴黎地铁的座位,揉搓惺忪的双眼,漂泊感顿时涌上心头。时值冬季的尾声,但窗外已经温暖如春,树叶纷纷萌芽,城市洋溢着生机。我昨天从纽约赶来,和几个好友畅谈到凌晨,现在头昏脑涨,身体还停留在前几个时区。我看了眼手表:上午9:44。和往常一样,我又迟到了。 这是我的岳父杰瑞佩戴多年的手表,最近他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苏珊和我订婚时,她的父母曾主动要求给我买一块新手表,但被我婉言谢绝。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担心由此带来的负面印象——什么样的女婿能不重视时间呢?故此,等杰瑞后来提出把自己的手表送给我时,我立刻收下了。金色的表盘配以银色宽表带,品牌名字Concord为黑色,小写的quartz,刻度统一采用竖杠表示。手腕上新添的分量没那么令人讨厌,反倒让我觉得很兴奋。我谢过岳父,言语间向他表达了这份礼物将有助于我对时间的研究,尽管自己当时并没那么深的认识。 在我的认知里,时钟、手表和列车时刻表这些“外在”的时间,与流淌在我思绪中、身体里、细胞间的“体内”时间在数量上是不同的。我对这两种时间知之甚少,既说不清特定钟表的工作原理,又讲不明各钟表间如何保持步调一致。如果“体内”时间和“外在”时间真的存在不同——如同物理学与生物学间的差别——那么我想一探究竟。 某种程度上,使用这块二手“新表”就是一次实验。试问,有什么方法比戴手表更能与时间建立关系?而效果更是立竿见影。戴上后的前几个小时,我的注意力全在这块表上,因为手腕已经出汗,整条胳膊也被拉得不舒服,仿佛时间真的在拖着我走。不过我很快就忘了这事,直到第二天晚上我给孩子洗澡时,才想起它来,因为手表已经泡在了水里。 我曾暗自希望佩戴手表能解决迟到的问题。比如,如果经常看表,就能按时抵达位于巴黎郊外赛夫勒的国际计量局,赶上10点钟的约会。计量局的宗旨是努力确保国际度量衡基本单位在世界各地的标准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度量衡标准的统一也势在必行:斯德哥尔摩的1千克等于雅加达的1千克,巴马科的1米与上海的1米相同,纽约的1秒也是巴黎的1秒。计量局就是单位联合国,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 计量局始建于1875年,依据《米制公约》设立,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基本单位。(公约颁布的第一条法案是让计量局制定米原器:由30个经过准确测量的铂铱合金棒,确立“1米”的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局成员国最初有17个,而现在已达到58个,一些重要的工业化国家均为其成员国。目前,由计量局监管的标准单位已增至7个:米(长度单位)、千克(质量单位)、安培(电流单位)、开尔文(温度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坎德拉(发光强度单位)和秒。 在计量局的诸多下属部门中,有一个管理全球时间的官方机构,名叫“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缩写为U.T.C.。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