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擦肩而过 肖复兴散文新作选

擦肩而过 肖复兴散文新作选

  • 字数: 2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作者: 肖复兴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069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7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精选著名作家肖复兴近三年散文新作岁月温情 生活感悟 艺术遐思 读书杂谈这本《擦肩而过:肖复兴散文新作选》,收录的是2017年3月到2020年4月这三年间我所写的散文中的大部分。雪泥鸿爪,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痕迹,都刻印在这里了。在这里,有我的所思所想,所读所感;有我的屐痕行踪,旧梦新景;也有我的情感回溯和生命的流逝。 ——肖复兴
内容简介
这本散文集,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精选近三年(2017.3-2020.4)的散文新作萃集而成。其中既有对往昔温情岁月的回忆,又有对平凡生活的点滴感悟,更有关于艺术的遐思、关于读书的杂谈、关于域外的旅行见闻等等。肖复兴先生的散文,题材丰富、视野开阔,既不乏知识性、趣味性,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示,让人读后为之感动,回味再三。书中还特意选用了肖先生的二十多幅绘画作品,以彩图精美呈现,文与图相得益彰,将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
目录
001 平安报与故人知
005 诗人老傅
012 凤仙花祭
015 海河边的那间小屋
019 燃烧的蜡烛
022 诗是重构的时间
025 发小儿就是那把老红木椅子
029 幽径春生豆蔻长
032 投稿记
039 郎平和一个时代
043 做韦伯一样的猪
047 一书犹望及生前
050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
053 街头九章
060 桂花六笺
065 岭南四记
076 后窗
079 大白菜赋
085 老屋
091 房顶
096 那一排钻天杨
102 紫薇花对紫薇郎
105 白葫芦花
109 荷花塘
113 杭州读画记
119 西湖邂逅
123 早晨的画
125 跟雪村学画像
129 霸王从来不别姬
133 樱桃沟
136 在《诗刊》上画画
143 藏书票
146 一壶时叙里闾情
150 冰镇百合汤
153 擦肩而过
156 孙犁的芦苇
160 图书馆的名字
163 废圃谁知博士斋
169 世界杯需要场外裁判吗
172 一啸猿啼破梦中
175 扫壁苦寻往岁诗
181 戏剧学院门口
184 小镇之春
187 天堂之树
190 瓦浪如海
195 在美国小城遇见巴黎
198 流水斜阳太有情
202 春日四帖
206 唐花坞
209 圣路易斯速写
212 餐馆的细节
215 雨中邂逅
219 春联和年画
222 大悲院旧事
225 雪雀
228 养老院母子
231 栈桥书店小记
234 文化街的礼物
237 草有时比花漂亮
242 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
246 为母亲拍照
249 寂寞的冰心
253 自画像和自拍照
256 诗意这个东西
259 岁月陶然
262 书房的沦落
265 如今的聚会和当年的聚会
268 谁还在等待盛装出场的未来
271 送给诗人的礼物
276 水果之香
279 孙犁和石涛
283 梁启超的绿豆粥
286 二进宫
290 西瓜记事
294 北京的树
299 《大讼师》中的主角
302 黄昏跟着父亲一起进来
305 北京城需要我们不断重读
308 回不去的城南
312 三十岁生日那天
315 遥远的土豆花
319 答《易读》杂志问
324 写作源于对世界的深情
328 关于京味文学
331 读书的乐趣和读书的意义
336 文学的边界
摘要
     平安报与故人知 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全球,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携妇将雏全家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那里受阻,还是被疫情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任凭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在这样非常时期,没有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了。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重要的期盼。 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对这家人也充满平安的期待。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揪肺的武汉和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与祈愿呢? 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不过,确实俯拾皆是,足可见平安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心相通的期待与祈愿。如果做大数据的统计,猜想“平安”会是在诗词中出现非常多的词语,可以和“山河”“明月”“风雨”“鱼雁”“香草”“美人”等这些属于中国独有的意象词汇相匹敌。 “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填的一阙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却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是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不会仔细看,觉得写得太水,大白话,没什么味道。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心里却是暴风骤雨。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出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而让“平安”二字格外升高,让人多么期盼。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这是唐代王维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的酒,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 “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这是宋代陈允平怀远之诗,写闺中情思。“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这是放翁的诗,一样怀人念远,是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他们都强调了对日日平安的渴望与期盼。如果仅仅是和平时期时光的阻隔,便只是日常的情谊缠绵,甚至是儿女情长;如果是灾难的阻隔,那平安的分量便会沉重无比。“尺书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同样是平安书信,同样是宋代的词人,刘克庄的这句词,多少道出了这样的分量。 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心情,什么时候读,都让人心动。比起同属于唐代诗人的张籍的诗句“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要好;比起元代顾德润的“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要好不知多少。 张、顾、岑三位,同样都是归去难,一个只是守株待兔般空等使者的到来,好传递平安家书;一个是已经写好哪怕只有两字的平安书信;一个是偶然遇到归家的故人,托他传达平安的口信。一个让平安如同栖息枝头的鸟;一个则是让鸟迫不及待地放飞家中;一个是根本没有鸟,只是心意凭空传递,如同风看不见,却让风吹拂在你的脸庞和心间。平安,让相隔的关山万重显得多么沉重。岑参的好,是因为哪怕只得到平安的口信,也可以抚慰一些我们内心的牵挂与期盼。它会比接到真正的平安书信,更让我们感动,并充满想象。平安,在虚实之间,在距离之间,变得那样绵长,是属于我们心底的一种期盼和祈愿。 同在望乡或怀远之中渴望平安消息一样,关于得到平安消息和终于平安归家的诗词,也有很多。“平安消息好,看到岭头梅”,这是文天祥的诗句;“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这是周邦彦的词;“难忘使君后日,便一花一草报平安”,这是辛弃疾的词。无论是得到平安消息,还是平安归来,他们都是将平安与梅花、春鸟,乃至一花一草那些美好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平安,真的是好看好的一种意象,一种无价的向往。因为平安是和无价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富贵、权势等其他东西,都无法与之相比。 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 “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平安同那海上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让人充满担忧,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 “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