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灭志士——柳子明评传

不灭志士——柳子明评传

  • 字数: 3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2104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8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在《柳子明评传》中,作家柳燃山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生动再现了柳子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柳子明作为一代历史风云人物,我们从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不仅可以看到朝鲜半岛近代史的发展足迹,而且也能了解到中朝合作,共同抗日的光辉历史,以及历史悠久的中朝友谊的现当代发展轨迹。此书的出版对柳子明先生的生平与思想的研究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柳子明先生(1894年-1985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是中国杰出的现代农学家、教育家,也是韩国有名的独立运动家、国际反法西斯斗士。1938年,柳子明在武汉担任“朝鲜义勇队”政治指导员,从此走上了与中国抗日队伍并肩作战的道路,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1950年应新中国政府之聘,执教于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成为中国农学界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其“水稻起源的探索”与“柑橘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引起世界反响,为中国江南葡萄种植业的奠基人和倡导者。1984年,柳子明教授获中国农学会表彰,其事迹被收录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农学家传》中。在《柳子明评传》中,已故作家柳燃山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生动再现了柳子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
作者简介
柳燃山,笔名柳一叶,1957年8月生于中国吉林省和龙市,198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曾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延边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著有随笔集《首尔之风》《满洲阿里郎》,小说集《荒野恋情》,长篇游记《血缘之江》(上、下),作品集《世人中的中国朝鲜族》,长篇人物传记《不灭志士-沈茹秋评传》,长篇报告文学《不朽的英灵-崔采》等。
目录
第一章 与祖国共命运
1.幼小心灵播下火种/1
2.是日也放声大哭/5
3.农学者的梦想/10
4.朝鲜独立万岁/21

第二章 反日斗士的第一步
1.赤子/30
2.从首尔到上海/38
3.年轻议员/42
4.重返首尔/55
5.出路/62

第三章 义烈团
1.在北京/67
2.与若山握手/85
3.《朝鲜革命宣言》/90
4.失败/97
5.关门/103
6.不屈的义士/105
7.“朝鲜民族革命党”/112
8.厦门救世医院/121
9.铁窗生涯/128

第四章 转折点
1.在南京/144
2.岔路口/150
3.黎明中学/156
4.立达学园/169
5.结婚/183
6.沈克秋与《我的回顾》/190
7.巴金和罗世弥/202

第五章 激情时代
1.朝鲜民族统一战线联盟/213
2.朝鲜义勇队/223
3.孤傲的海燕/233
4.大家庭/245
5.前夜/252
6.光复/272

第六章 漂泊的一生
1.一叶扁舟/280
2.台湾合作农场/286
3.东方学会/294
4.归国路/301
5.朝鲜战争/308

第七章 农学者之路
1.戴勋章的园艺学家/318
2.园艺学者之路/328
3.他乡之歌/345
4.两个月亮/359
5.落叶归根/367

终章/370
抵抗与想象:国际友人柳子明的中国体验叙事/372
国际友人柳子明的生平与意识世界/393
参考资料/405
摘要
     第一章与祖国共命运 (1894.1—1919.5) 1.幼小心灵播下火种 19世纪末,在韩国忠清北道忠州郡利安面三洲里住着“根”字辈的文化柳氏四兄弟。老大仁根,老二义根,老三种根,老四完根。分析其字意,仁、义、种、完,可释为繁衍善良、正义血统之意。笔者着手写此书时翻阅了《韩国族谱字典》,从中得知,文化柳氏第三十一代子孙的名字可选择树根的根、老虎的寅、手柄的柄、栽种的栽等。笔者认为他们选择其中的根字,意在守住柳氏的根本。从他们的名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家族的文化传统气息。 如果子孙是大树的枝叶,那么祖先就是树的根。就是说,只有根深蒂固,才会枝繁叶茂。柳氏家族曾是朝鲜历史上的三韩甲族之一,高丽贵族的四大名族之一。柳氏家族作为名门望族延续了一千多年。可是,进人19世纪以来,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国家的宗庙社稷发生动摇,也加速了柳氏家族的衰败。 三洲里柳氏四兄弟的日子也十分艰难,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们兄弟几个都用功读书。大哥是一位心胸豁达、见多识广的老农。在几个弟弟中,因为老三种根(号春湖)聪明过人,酷爱学习,长辈们对他偏爱有加。因而,当几个兄弟还在大哥那里学习《千字文》和四书五经的时候,就已经单独给老三请了私塾,使他日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儒学家。 本书的主人公,他们四兄弟中老三的儿子柳子明先生(1894—1985),在自传《我的回忆》(辽宁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中这样写道: 我父亲年轻时,在大伯的帮助下学习汉文,是他们四兄弟中学习优选的一个。因此,我的父亲随平壤监事郑庆源在平安道厅做了三年主事。 那时,我的父亲从俸禄中省下二百元回到家交给了大伯。大伯便用这笔钱给我们家买了三十斗地。从那时起,我们家便雇用一个农工,购买一头牛开始种地。 平壤监事郑庆源是柳春湖的同学。他们同出一师门,深知春湖才智过人,为人正直。因此,郑庆源上任时,就邀请柳春湖一道去平壤。柳春湖性格内向,适合在深山里专研学问。他明知自己不适合走仕途,但不好拒绝朋友的邀请,便与之同行。他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事务局长,权力很大。可他因为生性刚直,做事一向光明磊落,在道厅干了三年,除薪俸外一无所得。后来,他憎恶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义无反顾地卷起铺盖回到了美丽的故乡。 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二百元钱交给大哥,大哥觉得三弟在仕途上难以发迹,便用这笔钱购买了几亩地、三问草屋、一头耕牛,交给柳春湖。 因而本书的主人公柳子明,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过过那种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加上父亲是村学堂里的私塾先生,他学得也比别的孩子要好。父亲是朝鲜社会典型的儒学者,柳子明从七岁起便向父亲学习汉语,并精通了《千字文》《童蒙先习》《小学》《大学》《论语》《孟子》《统监》等。柳子明在回忆录中说,后来能在中国熟练运用汉语,得益于父亲的教导。他的母亲李氏精通韩文,他从小与母亲学习韩文,同时也学到了母亲的勤勉精神。 柳子明出生于1894年农历一月十三日。他是三姐弟中最小的孩子。大哥叫兴洙,姐姐叫兴顺,他的小名叫兴甲,学名兴浞。子明是他从事独立运动之后使用的名字。 从幼年时期的小兴甲,到走上儒学之路的兴浞,在这段岁月里,子明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学,在故乡无忧无虑地成长。加之他是母亲李氏四十多岁时生下的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然而,摆在柳氏家族这个宝贝儿子面前的,却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历史迫使他从小就卷入到一个少见、多灾多难的激流中,开始坎坷人生。他像朝鲜所有的百姓一样,只能在日益走向衰败的社会现实中,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