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911,一个帝国的光荣革命

1911,一个帝国的光荣革命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叶曙明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974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晚清最后十年的思潮与变革 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党的赛跑
内容简介
清王朝到了晚期,政治腐败,病入膏肓,泱泱中华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欺负。风雨飘摇的局势下,清朝统治者妄图继续实行君主专制,其内部虽有一股势力较为开放,试图用君主立宪代替,但是其先天的不足必然走向失败。以孙中山为首领导的革命党,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最后在武昌起义的胜利下,成功地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本书稿细讲述了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史事可靠。虽然辛亥革命最后也失败了,但是为共和国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书2011年以《大变局1911》为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过,本次为再版,除新增作者一篇后记,对全书的一些错别字和标点做了校订,其他无改动。
作者简介
叶曙明,广东作家,近代史研究者,颇具代表性的广东历史文化专家,有“广东文化的代言人”之称。1980年起开始写作,并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曾任职于花城出版社、广东省出版总公司、广东潇洒杂志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有著作《草莽中国》《军阀》《重返五四现场》《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等。
目录
第一章多难兴邦
南方人登上舞台
庙堂愈远,江湖愈近
不改,不改,最终还是要改
谁也不想做出头鸟
袁世凯精心布局
盛宣怀与铁路
绅商阶层的壮大
第二章动荡的江湖
不学保皇,就学革命
脱离专制学校之新纪元
把知识分子逼入江湖
“忠义堂”上群英会
“革字派”恶斗“宪字派”
小规则掀起大风浪
第三章一九〇五年的春风
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北京的第一颗革命炸弹
梁启超为立宪做枪手
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官制改革遭遇狙击
官场内斗,误尽天下
为立宪运动提速
冲破“两禁”
第四章积蓄仇恨诉诸流血
革命党十五年“预备立宪”
萍浏醴会党大暴动
江湖好汉,纵横两广
秋风秋雨愁煞人
共进会在中,同盟会在南
第五章最后一线希望
亲者痛,仇者快
公布《钦定宪法大纲》
两宫先后驾崩
老臣的凋零
咨议局为地方自治奠基
风起云涌的国会大请愿
第六章天将变
同盟会的内讧
军队开始掉转枪口
用暗杀来阻立宪
民变蜂起,水要覆舟
孙文决定卷土重来
用热血为和平请愿加温
第七章共和与专制的决战
碧血黄花党人魂
自绝于天下的皇族内阁
铁路成了催命符
和平抗争以流血收场
霹雳一声起义
大厦倒塌前的最后一刻
尾声江湖的胜利
后记
摘要
     南方人登上舞台 1900年,岁序庚子,中国大乱。 这场动乱来得相当突然、猛烈,有如急风骤雨。就其形式而言,义和拳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特例,因为在历朝历代,江湖秘密会党、教门,都是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而义和拳竞被朝廷邀人京师重地,公开结盟,对付外敌,这是少有的。 拉开历史的距离来看,这一罕见的特例,与两年前发生的另一罕见特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1898年的戊戌变法,也是中国政治目前一罕见的特例。康有为只是一个区区工部主事,正七品芝麻官,在官场上毫无人脉,不靠行贿打通关节,靠一支笔打动了光绪皇帝,被任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擢从四品。像一道神奇的闪电,从权力金字塔下层,穿越重重迭迭的官僚架构,绕过了许多官员一辈子也完成不了的程序,直达深宫御前,与皇帝讨论国是,并策动了为期一百零三天的政治改革运动,堪称一次来自基层的政变。 这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政治童话。戊戌变法最后以六君子伏诛菜市口流血收场,维新派死的死,逃的逃,充军的充军,革处的革处,溃不成军。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皇帝被幽。国内的政治空气,突然从三千度高温,降到了冰点。 慈禧又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另一场政变。她把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捧上大阿哥位子,准备由他取代光绪,史称“己亥建储”。烛影斧声,朝野哗然,各国公使也拒不承认。朝廷连续出现超常规的举动,决不是什么好兆头。 经过两次急风骤雨的冲击,政治局势有如盲人瞎马,夜临深池。戊戌变法之后,守旧势力当道,对维新派的主张,统统反其道而行之,“师夷”的牌匾被摘下,换上“攘夷”的旗号。殿陛之上,把洋人斩尽杀绝的呼声,让人三日耳聋。恰好这时山东的秘密教派义和拳,受到巡抚袁世凯的围剿,无法立足,纷纷向直隶境内转移,所到之处,就像蝗虫过境一样,拆铁路,剪电线,烧教堂,杀教民,直搅得日月无光,洋人色变。 4月6日,英、美、德、法四国公使照会中国,要求中国政府在两个月内剿平义和拳,否则派兵代剿。但由于义和拳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被“攘夷派”视为奇货,公然引进京师,赐予“义和团”的名号,允许他们到处聚众设坛。“黄巾红带者流”,一夜之间成了王公卿相的座上客和御林军,其势力迅速席卷京、津、沽。 朝中大臣截然分成两大阵营,新党、旧党,帝党、后党,针锋相对,形同敌垒,对方每出一言,必然招致另一方的攻讦,朝野是非混乱,上下莫之适从。一派认为义和拳民气可用,主张招抚,用来对抗洋人;另一派则认为义和拳装神弄鬼,滋扰地方,必须痛加剿捕,驱拳民与洋人开战,无异于拿国家存亡当儿戏。 廷臣的对立,已到了要赌身家性命的程度。在御前争论,往往要押上脑袋,当慈禧的钟摆摆向甲方时,乙方便要血溅五步;当慈禧的钟摆摆向乙方时,甲方也要人头落地。政策在短期内剧烈摇摆,任何人都有站错队的时候,今天是主和派、主剿派、改革派损兵折将,明天就轮到主战派、主抚派、保守派脑袋不保。 五月北京,往年正是芍药盈筐满市香的季节,但今年却是腥风血雨。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德国公使克林德先后被团民和官兵杀死,横尸街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混乱之中,有人向慈禧谎报,洋人要求她归政于光绪皇帝。慈禧最恨“归政”二字,天朝内政,岂容列强说三道四。她的钟摆迅速摆向主战一边,毅然宣布“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同时向十一国宣战。 朝廷向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命令他们运用刀枪不入、飞天遁地的法术,配合官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区。这种自杀之举,连慈禧身边的第一红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荣禄也看得肉跳心惊,他背地里对各省的疆吏说:“以一弱国而衅开十数强国;两国交锋,不斩来使;此皆不待智者而始知也”,但“两宫似难拒众说”,唯有指望各疆吏各尽乃心。 7月中旬,英、美、法、意、奥、俄、德、日八国,以保护使馆为由,出兵攻陷天津,直逼京畿,一时四边伐鼓血海涌。 当北方告急时,朝廷呼吁各地兴兵勤王抗敌,但南方各省却按兵不动。与北方满目疮痍的惨况相比,南方各省幸运很多,没有卷入战乱,隔水观火,保境安民,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话来说,“不战可以不亡”。要他们去蹚这趟浑水,收拾别人遗下的烂摊子,一百个不情愿。 朝廷在南方的管治系统,经过长达十三年的太平天国之乱,早已像松了发条的时钟,运转不灵了。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