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轨道号

中国轨道号

  • 字数: 1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吴岩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707095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目前第一个里程碑。本书旨在向中国进入航天时代50周年献礼,赞颂航天成果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作用,传递植根于代代航天人内心的航天精神。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个空军部队的科研所里,孩子们发现了秘密的高新技术研究基地,一群科学家正在为实现国人第一次载人飞行项目“中国轨道号”而努力。两代人为了实现“航天梦”联系在一起,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小说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是科幻作家吴岩的长篇少儿科幻新作,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增补项目、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安徽省2019年重点出版物选题。1972年春天,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短期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军装所的孩子为此欢欣鼓舞,但又必须守口如瓶。这些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新人。而他们所参与的那些发明和发现,不但会让中国人在太空中画出一条自己的轨道,还将会在更多方面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
作者简介
吴岩,是荣获世界科幻文学领域的重磅奖项克拉里森奖的首位中国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中国少有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中国专享的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生死第六天》《心灵探险》等科幻小说,《科幻文学论纲》《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等理论专著。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国优秀科普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第一章 水系
第二章 舱门
第三章 飞壑
第四章 飘灯
后记
摘要
     1 红机响了。 我和妹妹都紧张地看着桌子上那部有点陈旧的红色胶木电话机。 每当红机响起的时候,我们都有种预感,惊天动地的事情即将发生。因此下意识地,妈妈总会揽住我跟妹妹,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爸爸做出反应。爸爸呢,通常是有点惊惶又故作镇静地看一眼我们,再过去提起话筒,接听电话。 红机上面没有拨号盘,爸爸只能接听,无法自由地拨出。红机的另一端,是来自上级领导的指令。 “首长好!” 爸爸接听电话的时候,跟平时非常不同。他的腰会挺得很直,两个脚后跟还会磕一下,好像在行军礼。虽然对方根本看不见他,但这种上下级之间的礼仪,他都会做到。 “嗯,嗯,明白了。随时准备迎接顾所长。是!” 然后,哐当一下,他挂断了电话。 我跟妈妈、妹妹还站在那里,这也是我们的习惯,好像爸爸不叫“稍息”,我们便会一直保持那种被禁锢的姿势。 放下电话的爸爸通常不会立刻转过来看我们,他总是若有所思地站一会,然后,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 “呀,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没事没事。” 妈妈这才放开我们:“去吧,继续写作业!” “可以出去跳皮筋吗?”妹妹比我年级低,作业少。 “去吧去吧!” “你还没写完?”爸爸问我。 我摇了摇头。 “继续写!”他的口气像是在战场上下命令。 我回到自己的小椅子边,继续用板凳当桌子,写我的算术作业。 爸爸跟妈妈到隔壁的房间里去讲话。我们住的是两个连通的房间,中间有一条不到一米的过道,平时都不关门,两边说话都能听到。虽然今天爸爸特意关上了门,但是,也不知道怎么,那几天地板翘了,门关上的时候地上留下一条缝隙,所以我能隐约听到里边到底在说什么。 我发誓我不是故意在听,但我确实为下面的话感到吃惊。 我听见爸爸说要上714工程。 “714工程?” “对,东方红一号的后续!要把咱们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天!”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面播放着《东方红》乐曲。现在,我们又要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这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项目不会全给我们,只给一点点,要看看我们的能力怎样。空军党委说我们会接四个小项目,都是载人发射的辅助项目。换句话说,没有我们,载人发射照常进行。但如果我们能在这些项目上有所突破,那以后将有更多项目转交给咱们。” “但我们是空军,不是太空军!”妈妈虽然心里高兴,可嘴上还是特别谨慎。 “谁规定我们只能是空军,不能是太空军?”爸爸适应新情况的能力总是很强,“太空军不是更好?借助太空军,没准我们还能飞到月球上去呢!我们不会跟着714工程设定项目代号,而是单独有一个项目名称。你猜叫什么?” “什么?” “中国轨道号!多棒啊,意思是中国人永远会在自己的轨道上飞行。” “这个名字是谁想出来的啊?真的是太令人振奋了!”妈妈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别高兴得太早。”爸爸说,“中央只给了我们六个月时间,看我们能否在这些项目上有所突破。为了能跟空军的各种建制衔接,空军党委决定将其称为‘空军特种兵装备和选拔项目’。” “空军特种兵?哈,我们也有特种兵啦!” “嗯,是啊,我敢肯定,这会是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我至今仍然记得,1972年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爸爸得到这个消息时声音中透着激动。恰恰是因为他这种不可抑制的激动,让他跟妈妈说的这些悄悄话,都被我这个机敏的孩子细心地听到了。 “将有一批来自其他军种和地方上的同志来我们所参加工作。” “会恢复路友的所长职务吗?” “恐怕这会还不行。不过,上级说国防科委要派遣一位熟悉这方面业务的新所长到任,中国轨道号项目将由他全权负责。” “好,好!”妈妈似乎早就盼着这一天了,“真想马上见到新所长!老吴,你说会是钱学森博士吗?” 那个年代整个部队都知道钱学森博士。对,就是那个美国人认为能顶五个师兵力的人。 “新所长的名字叫顾正平。” “哦,从来没听说过呢!” “据说是海外归来的那一批科学家之一,也是个热爱祖国的洋博士呢!” 看来,1972年的这个春天会跟过去大不一样。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