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青少年习惯心理学

儿童青少年习惯心理学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 作者: 李进林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510780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4大关键影响因素,6个重点培养领域,39种顽固习惯难题,39条高效矫正方法,精准帮助家长掌握孩子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内容简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孩子的一生。幼儿阶段是养成生活和语言习惯的关键期,青少年阶段是养成情绪情感和人际关系习惯的关键期,如何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帮助孩子形成必不可少的优良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本书从认知观念、环境、自我调节和人际关系4要素出发,针对生活、思维、表达、学习、社交、课外活动6大领域,列举了39个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顽固陋习,并针对性地分析了不良习惯下孩子潜藏的心理需求,提出了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从孩子自身和环境两方面塑造孩子的优良习惯,激发孩子向上的力量。
作者简介
李进林,80后宝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教育从业者,酷爱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深入了解大量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心理学知识。
目录
第一章 生活习惯篇: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第一节 熬夜:每个孩子对睡眠的需求不同
第二节 挑食:零食里藏着说不出的快乐
第三节 脏乱:会整理的孩子效率更高
第四节 龋齿:洗洗刷刷也有小智慧
第五节 懒惰:每一滴汗水都浇筑着健康的体魄
第六节 拖延症:我斗不过你,但是我可以拖垮你
第七节 急躁:着急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块棉花糖
第二章 思维习惯篇:成长型思维让孩子活得更轻松
第一节 忽视:每一朵小花都有独一无二的花瓣
第二节 模仿: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第三节 瞎想:纸飞机怎么能去太空
第四节 啰唆:孩子的好奇心绝不局限于十万个为什么
第五节 胡搅蛮缠:那些让人发笑的总结恰恰是最宝贵的
第六节 受挫:如何从复盘的过程中赋能
第七节 退缩:重新开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三章 表达习惯篇:孩子的语言习惯里藏着家长的养育模式
第一节 指责:你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
第二节 撒谎:骗孩子一时,会害了他一世
第三节 随意许诺:明天我一定带你去玩
第四节 说脏话:那个孩子是傻瓜
第五节 语言暴力:孩子忽然说,我要“杀死”你
第六节 闹情绪:不给就哭
第七节 眼睛会说话:你的反馈决定了孩子的语言色彩
第四章 学习习惯篇:好习惯让你事半功倍
第一节 玩手机:手机不是洪水猛兽
第二节 早教谁来教: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
第三节 高效课堂: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么火
第四节 提问与讨论:提问让你理解得更深入
第五节 家长代劳作业:自我效能感低
第六节 补习班:补习真的有营养吗
第七节 阅读习惯:孩子一年读几本书
第五章 社交习惯篇:你是那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戏精”吗
第一节 抱怨:一味地抱怨只会让人厌烦
第二节 装傻:要“装”得自然才是关键
第三节 炫富:平民阶层里养出来的“富二代”
第四节 胆怯:战胜恐惧的优选办法就是面对恐惧
第五节 心不在焉:一桌人有说有笑,你却低头玩手机
第六节 斤斤计较:你会做个礼物记录本吗
第七节 以自我为中心:众星捧月的滋味别人也喜欢
第六章 课外活动习惯篇:技多也压身
第一节 跟风:报什么辅导班听谁的
第二节 迷恋证书:证书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第三节 学习总比玩耍好:技多不压身
第四节 网课时间:打游戏还是睡觉
摘要
     第一节 熬夜:每个孩子对睡眠的需求不同 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电子产品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并且入睡时间也越来越晚。从婴幼儿期开始,家长经常感到烦恼,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睡个整夜觉。而当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主意识,知道自己想玩什么时,家长就更头疼了——因为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担心孩子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发育。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是能量无限的,他们关起门来,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夜里是几点睡的,所以家长甚至只能通过没收电子设备或拉闸限电来控制孩子的睡眠时间。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生物钟,成了众多家长心中的问题。 那么,儿童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睡眠习惯问题呢?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哪些心理原因?下面我们从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年龄阶段来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婴儿期的睡眠习惯及心理分析 婴儿期是个体在一生发展中经历的比较特殊的时期。婴儿的大脑一直处在生长发育中,因此,婴儿的睡眠模式受大脑发育的影响很大。新生儿,即从出生到28天以内的婴儿,睡眠时间可能达到每天20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有一些婴儿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睡眠不安的情况,如哭闹、要人抱,甚至要摇晃着才能入睡。 父母或直接照料者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婴儿的睡眠时间,如祖辈在哄婴儿入睡时逗笑婴儿,或是担心婴儿在床上睡不好,而坚持要抱着睡。有些婴儿非常警觉,本来抱着已经睡着了,但是一放到床上,又立马醒了,并开始哇哇大哭。家长只好再次抱起来轻轻摇晃,直到婴儿真正入睡。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好几遍,直到婴儿疲惫不堪,沉沉睡去。 有些婴儿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他们白天睡得很沉,家长甚至经常担心会不会饿着他们了。睡得香甜的婴儿,简直像天使一样美好,很多妈妈在这时充满了幸福感和满足感。然而,一到凌晨1点或2点,婴儿就像体内有个闹钟一样,总是会准时醒来,必须有家长起来陪着哄,否则就哭闹不止,也很难再次入睡。等到了早晨七八点,天使又再次降临,婴儿又心满意足地睡了。 幼儿期的睡眠习惯及心理分析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时,一般会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因为午饭时间比较早,基本上午饭后就开始进入午睡时间。幼儿由于刚进入新环境,一方面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另一方面又对周围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儿在幼儿园的午睡问题通常会表现为认床、入睡困难,或是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尿床。 在幼儿园里,午睡的表现通常是学校考查评估学生是否能正常适应学校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幼儿不能按时入睡,或入睡后惊醒、说梦话、尿床等,会被认为是适应不良。而午睡充足的幼儿,通常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班级活动中,会拥有好心情、好脾气和好身体。 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的独立玩耍时间、与家人的相处时间都会大大减少。因此,有些幼儿从幼儿园回到家之后,便会补偿式地在户外玩到天黑回家,回家后又要求家长读绘本、讲故事或是自己玩玩具,不断推迟上床睡觉的时间。第二天,没睡好的幼儿又需要按时起床去上学,因此睡眠时间大打折扣,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不足。 还有一些家长在幼儿期就为幼儿开始报各种早教班、兴趣班,导致幼儿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奔波。到家后,幼儿已经身体疲惫、情绪崩溃了,有时甚至连晚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睡着了。有的家长会坚持让幼儿吃完晚饭再睡,不论幼儿是不是已经困得不行了。而吃完饭的幼儿已经过了困意,又继续玩耍,最终又导致晚睡。不论是饿着肚子睡觉,还是吃饱了肚子玩到很晚才睡觉,都是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哪怕只是每天晚睡了半小时,长期累积下来的对睡眠的剥夺,必然还是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尤其是会对记忆力造成损害。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