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源动力 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突围

源动力 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突围

  • 字数: 27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532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李东生不做市长做厂长,刘积仁由教授转型企业家,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选择了打碎旧时光,书写了一群大大的“企业家”? 李书福创办的吉利并购了沃尔沃,上演了一出“蛇吞象”;柳传志管理的联想扯开了欧美主导的电脑市场的一道口子,竖起民族品牌崛起的大旗;格兰仕获得“价格屠夫”的别号,一度将公司品牌与微波炉划上等号。他们是中国市场的拓荒者,他们让企业从无到有,从小而大,从大而强。是什么样的个人特质造就了他们的巨大成功? 杉杉集团由西装生产到铝电产品,历经“三生三世”,艰难变革;远东集团由民营企业再到民营企业,经历了五次改制,顺势图存。他们从优秀到很好,经过了怎样的腾挪跌宕? 宗馥莉不愿接班,放言“更愿意并购娃哈哈”;曹德旺在多次尝试职业经理人管理后,终于还是召回了远在美国的儿子曹晖接班;而柳传志、何享健却选择了职业经理人交接棒。百年大计中,家族亲情与企业责任,如何平衡? 本书囊括了27个企业家族案例,大量鲜活故事和决策的历史瞬间,让你沉浸式感受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时代。 2本书的创新在:新生代企业家大规模集中亮相;素描企业家鲜为人知的人性光辉;典藏百年传承探索范例。 3喜马拉雅FM音频点击近2000万人次。 4适合当下主题教育:主动讲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故事;四史教育之改革开放史教育。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国内27家代表性民营企业,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其创富路径、发展策略以及传承理念。细分为合力、冲突、互训、拓新、制衡、百年六章,不仅注重还原历史场景下的真实瞬间,而且深度挖掘企业家光环下的人性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呈现给读者有角度、有温度的商业案例同时,也相信这些筚路蓝缕的企业家,能用他们的精神风貌影响后来者,用他们的失误乃至失败警醒后来者,用他们的商业手法教习后来者。以使中国现代商业传承之火生生不息,启千百年基业长青之路。
目录
合力
褚氏果业褚时健/马静芬:如何找回自己的姓氏
一钝感力,成就褚时健
二褚时健的绝地求生方法论
三马静芬:褚时健的很好合伙人
TCL集团李东生/魏雪:重生的鷹和他的首席情感官
一实业报国,不做市长做厂长
二TCL,为什么没有倒下
三夫妻,“有所作为”更要“有所陪伴”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刘畅:“混合制”传承模式
一中国“第一猪倌”养成记
二分家的秘密
三混合制传承模式
远东集团蒋锡培/蒋承志、蒋承宏:一个家,活成一支队伍
一五次改革股权,远东如何顺势而为
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三家族四人作战小组
冲突
福耀玻璃曹德旺/曹晖:机遇猎手,直指本心
一如何做机遇猎人
二做慈善的“大手”与“小心”
三折翼试飞
东软集团刘积仁/刘峻麟:只有亲身经历,才最刻骨铭心
一教授如何转型企业家?学会谈钱
二山不就我,我便就山
三新生代的“追光者”
娃哈哈集团宗庆后/宗馥莉:锋芒即是力量
一“一瓶水”成就的首富
二成长的烦恼——达娃之争
三宗馥莉:更希望能并购娃哈哈
酷特云蓝张代理/张蕴蓝:企业家,凭什么不能留长发
一“快人一步”张代理
二转型!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做衣服
三父爱如铁,造就霹雳娇娃
互驯
泰康保险陈东升/陈奕伦:从“高举高打”到“高举低打”
一如何画好一个“瓢”
二从“画瓢”到“造葫芦”
三把哈佛搬进山村
苏宁易购集团张近东/张康阳:跟随榜样,成为榜样
一“独行侠”张近东
二服务才是专享的产品
三榜样式教育,不谈梦想
杉杉集团郑永刚/郑驹:从优秀到很好
一杉杉的“三生三世”
二“巴顿将军”式管理
三自己的孩子别人教
新凤祥集团刘学景/刘志光:先学“拍桌子”,后学接班
一撑起麦当劳、肯德基的“鸡肉大王”
二从“金鸡独立”到“二龙戏珠”——新凤祥转型之道
三父亲的“创始合伙人”
香飘飘集团蒋建琪/蒋晓莹:“定位”胜利法
一奶茶开创者,如何“吃第一只螃蟹”
二王者法则:定位
三“蜗camp”到“订单来了APP”: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
拓新
万向集团鲁冠球/鲁伟鼎:双足支撑,万向传动
一鲁冠球,有点“轴”
二“中国民营企业常青树”的生意经
三千亿元“万向帝国”的新船长
格兰仕集团梁庆德/梁昭贤:从1到100的秘密
一“狠人”梁庆德
二“价格屠夫”的磨刀秘诀
三“一法通,万法通”
海澜集团周建平/周立宸:“我不是空着手回来的!”
一“直男”的创业法则
二海澜之家,不只是衣服
三衣柜不应是“老男人的专利”
正佳集团谢铁牛/谢萌:“红色”改造创二代
一正佳集团12字发展心得
二把海洋搬进市中心
三“海归欧巴”变形记
观澜湖集团朱树豪/朱鼎健:看好中国,“高尔夫+”
一荒地上的高尔夫球场
二“超级联系人”的超级策略
三“二代创业者”朱鼎健
制衡
吉利汽车李书福/李星星:家族创企,用人“排内”
一蛇吞象的“汽车狂人”
二营销实战手册
三吉利如何去家族化
联想集团柳传志/杨元庆:如何打磨接班人
一“IT教父”,40岁创业
二“贸工技”还是“技工贸”
三接班,为什么是杨元庆
美的集团何享健/方洪波:美的模式,“体外”传承
一“三好学生”美的如何打怪升级
二“机制管理”大师那些年绕过的坑
三去家族化传承,“管家”如何管好家
碧桂园杨国强/杨惠妍:选择道路,不握方向盘
一“借人帮忙”杨国强
二碧桂园模式:水桶管理法
三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的“收”与“放”
百年
华茂集团徐万茂/徐立勋:司令员是打出来的
一篾匠办教育,一份情怀
二做教育的“笨功夫巧方法”
三打响“三枪”,成为司令
老牛基金会牛根生/牛犇:老牛要活一千年
一“想要知道,打个颠倒”——蒙牛睁眼狂奔
二三大战役定乾坤
三慈善传家
均瑶集团王均瑶三兄弟:企业愿景要“看十年,做一年”
一胆大包“天”
二后均瑶时代,如何给大船掉头
三中国百年老店的探索者
罗莱生活薛伟成、薛伟斌/薛嘉琛:圣贤心法,古为今用
一“我最满意的四个决策”
二罗莱的“伙伴”文化
三打造传承基因,从阅读圣贤心法开始
方太厨具茅理翔/茅忠群:半部《论语》治方太
一方太做高端,首在不贪
二科技的人文基因
三“狭路相逢”,儿子胜
摘要
     褚氏果业褚时健/马静芬 如何找回自己的姓氏? 郑四方 褚时健和妻子马静芬之间的浪漫,或许就表现为平时的那些磕磕绊绊。但每当人生最危急的时候,这对生活中的“冤家”就成为最坚定的战斗伙伴,从新平到曼蚌到玉溪,从红塔山到监狱到哀牢山,从巅峰到谷底,从黑发到白首,他们始终相伴。 褚时健用40年,翻越红塔、哀牢两座“山”,成为一名大写的“企业家”。马静芬用一辈子,找回姓氏,在褚时健去世以后,仍热火朝天地筹建“褚马学院”,传播企业家精神。 面对这对夫妇,人们只能感叹:时间苛待的只是弱者,而不是老人。 一钝感力,成就褚时健 褚时健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被“下放”,老年进入监狱,并且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却在74岁高龄再次创业成功。这个老人一生踩过了无数的沟沟坎坎,他的力量来自他强韧的神经,用一个现代的词形容,叫“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词来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它指在面对灾难和痛苦时需要的从容坚定的状态,因而显得迟钝。老话讲“商场如战场”,想把事做好,“玻璃心”是最要不得的。 褚时健的钝感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咱们慢慢道来。 1927年农历腊月初一,一个男孩出生于云南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爷爷给他起名叫“石柱”,后来他有了个大名叫“褚时俄”,再后来才叫“褚时健”,他曾经还有个代号叫“黑猫”。这四个风格迥异的名字,也代表了他人生的几个不同阶段。 “石柱”,意为石头做的柱子,这个名字透着一股子憨厚朴实。褚时健的父亲褚开运做生意,母亲操持家里,家境相对富裕。褚时健小时候很自由,没事就下水摸鱼,或者上山打猎,这俩爱好他也保留了一辈子。后来,90多岁依旧眼不花耳不聋,可能也跟褚时健年轻时掏鸟摸鱼打下的底子有关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钝感力的第一个秘诀就是一副好身板。 褚时健15岁以前是比较幸福的。后来,在日本侵略云南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边追“画着膏药旗”的日本飞机,还一边喊:“飞机飞机,下个蛋嘛!”但1942年,他的父亲褚开运被日军的轰炸机炸伤,去世前的半年多,在病床上一直咒骂着侵略者,褚时健一下子长大了,他知道了“国仇也是家恨”。父亲的去世,极大地冲击了这个15岁的少年,他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离别,什么是责任。 褚时健还用过“褚时俄”的名字。这个“俄”是“俄国”的“俄”,起名的小学老师对他说:“俄国呀,大国家,气派着呢!”后来他才知道因为老师是共产党人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 褚时健16岁时去昆明上初中一年级,巧合的是,他的堂哥褚时俊在昆明读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一座特殊的大学,是抗日战争期问北大、清华、南开等几所高校为躲避战乱、联合成立的,这个学校了不得,诞生了邓稼先、李政道、汪曾祺等一大批人才。西南联大的这些学生,穿着破旧的长衫,经常一边啃着窝窝头,一边谈论着中国的未来,激动时甚至还有人站到桌子上来场即兴演讲。褚时健经常给堂哥送咸菜,不知不觉就获得了思想启蒙。 1945年,褚时健跟党组织建立联系。后来正式“闹革命”,代号“黑猫”。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他的堂哥褚时仁、弟弟褚时杰先后为革命牺牲。褚时健在游击战的时候,有次他和通讯员正抽烟聊天,突然一颗手榴弹飞了过来,因为引信长了点儿,被当兵多年的通讯员一脚踢开,但炸起的泥土碎石仍溅了一身,那是褚时健第一次如此近地接近死亡。 父亲的去世,亲人的永别,战友的牺牲,褚时健也时刻面临着死亡。面对生死这个终极命题,以及战争这种极限环境下,藏着钝感力的第二个秘诀豁然开朗了:在极限环境下,提高自己的痛苦阈值,不要“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1957年开始的“反右运动”被扩大化,褚时健不幸被波及,他的妻子马静芬老人后来这样回忆道: 我们平时相距只有几公里路,具体我记不得了。每个礼拜六我都带着儿子闺女回去,出事那个礼拜我就背着女儿回去,正好半路碰上他了。他问我到哪里去,我说就回家嘛。他说“回什么家嘛,回学校”,就转头回学校了。我也没问他什么事,就一起回学校去了……他递给我一个存折,里面有几百块钱,这是我们平时积攒的。他说“收好”,我就藏在一个洞里面,那些人来了没有找到。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