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终朝煮茶,七碗生风

终朝煮茶,七碗生风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叶梓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53373
  • 版次: 1
  • 开本: 24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者以悠久厚重的中国茶文化为背景,以散文的方式勾勒了一个缤纷的茶世界,茶史、茶器无所不包,亦有一款款茶随文字呼之而出,尤其是以日记体的方式所呈现的紫砂世界,颇见功底。
内容简介
《终朝煮茶,七碗生风》是一部有关茶文化的随笔集。作者爱茶的同时,研究茶文化数载,颇有心得。与传统的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图书不同,作者通过翻阅古代绘画中与茶有关的画作,古代诗词中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并结合当时人的生活习俗等等,一一品读,写成了这本书。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辑一:遥远的人与事,仿佛洇在历史册页上的点点茶渍——内容主要是与茶相关的历史、人物、古诗文赏析。辑二:老茶具,是一处处时光的遗址——选取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些与老茶具相关的事和历史。辑三:每一款茶,都有它的前世今生——介绍了18款作者喜爱的茶,讲述了这些茶的故事以及作者品茶的感想。辑四:茶非茶,茶是世事,辑五:盏边闲言,啜茶之帖——所选文章主要书写了作者自己与茶的故事、经历、体会;辑六:与紫砂有关的日记。
作者简介
叶梓,本名王玉国,中国作协会员。现居苏州,供职于吴中文化馆。出版有《馈赠》《天水八拍》《流浪的诗圣》等。
目录
辑一 遥远的人与事,仿佛洇在历史册页上的点点茶渍
葛仙茶圃
夜抄《采茶录》
茶山居士
隐于茶
黄山毛峰
南园茶社
辑二 老茶具,是一处处时光的遗址
“器择陶简,出自东隅”
镏金银的皇皇大美
宛似松段
白底黑花
茶具的家
辑三 每一款茶,都有它的前世今生
岩骨花香
碧潭飘雪
太湖自云
三台之上
顾渚紫笋
剑潭雾毫
敬亭绿雪
紫气东来
庐山云雾
青山绿水
雪水云绿
九曲红梅
狗牯脑
桂花龙井
丫玉
莲花茶
径山茶写意
野茶无限春风叶
辑四 茶非茶,茶是世事
一天
西湖龙井购买指南
背景音乐
午后
老茶馆
回忆罐罐茶
翁家山访茶记
竹叶青茶呀竹叶青酒
碧螺春的春天
河南也有茶
黄河上的茶船
两种喝法
答谢词
差一点去了紫阳
换来的茶
回忆梅园的一个下午
桂花树下
题襟馆前
“长溪茶”
乾元茶场的夜晚
碧螺春虾仁
碧螺峰下炒茶人
挹翠轩记
烘青豆茶
装在雪碧瓶子里的茶
一道一道地喝
春兰茶室
西和油茶
云台的面茶
乘风邀月
守拙
苏园记
辑五 盏边闲言,啜茶之帖
君携佳茗西行来
气愤
与韩斌书
顾渚紫笋爆鳝丝
书房一角
2012年11月24日记
尚焙坊记
西湖茗女
三生有幸
“原配”
茶境
下午茶
诗床茶鼎
逛茶店
小盅喝酒,大碗喝茶
茶话会
月光自
不雅的雅集
辑六 与紫砂有关的日记
紫砂日记
摘要
     葛仙茶圃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那个久远时代里,大地深处充满了阴谋、血腥、杀戮与残酷。刀剑相见的影子,在白花花的阳光里,寒气逼人。但远在江南的天台山顶,却有人安心求道,与世无争,在那古木参天葱葱郁郁的华顶山峰的一间小小寺庙里,随心所欲地活着。他自吴国赤乌元年的某一天开始,于山顶创建道观后,开辟茶圃,以茶养生,以读老庄安度余生,累了,就走出居住着的山洞——后世者命名为归云洞——在茶圃里散散步,放松一回。回来的时候,眼前自然会多出一杯汤色鲜亮的茶。他在独享着这份宁静时,并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在多年之后的唐代,有一个叫陆羽的人,没有忘记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隐秘历史,并且怀着一腔敬意前来瞻仰他生活过的这块仙气盈盈的地方——甚至有日本的僧人前来在此求学,并且在归国时带去了若干茶种,在他们自己的国度种下了第一株茶。又过了很多年,另一位日本高僧虚心地来这里考察茶种,研习茶道,撰写《吃茶养生记》,成为传播天台山茶文化的鼻祖,且被日本国尊称为“茶圣”“茶神”“茶祖”——浪潮般奔涌而来的盛名,反而让更多的人记下了华顶山峰那间小小寺庙里的主人——葛玄,生于164年,卒于2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有名道士,天台山道教源流始祖,被后世尊为“太极左仙翁”,故叫葛仙——他的一生像一片隐于时间深处的茶圃,甚至没有肉体,只有辽阔的云雾烟岚。 夜抄《采茶录》 温庭筠(约812一约866),一名庭云,字飞卿,山西太原人,晚唐时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其事迹在《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里均可见到。在文学目前,他跟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而且,一提起他,不少人总要和“词为艳科”联系起来。也许,这是大学教授们给我们造成的错觉。而温庭筠于我,有两事一直铭记于心。其一是他的一首《梦江南》里,用短短几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州”,就把曲子词的深长意味和盘托出,让我迷恋得都有点喜欢那个愁对江水的思妇;其二是他曾撰写过一册《采茶录》,虽有佚失,却是茶目前的一件大事。 《采茶录》是温庭筠于大中十三年(859)以乡贡进士被谪授随县尉后写就的。《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都有其名录。其中《通志》作三卷,其他各书都作一卷。嗣后即不见记载,大抵佚失于北宋时,《说郛》和《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中虽有《采茶录》,但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共计不足四百字。 我曾不止一次地读过这残存下来的区区四百字的《采茶录》,在我看来,它比陆羽的《茶经》更有烟火气,所以我更喜欢。 其文如下: 【辨】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逢陆鸿渐。抵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别茶闻,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命军士谨慎者深入南零,陆利器以俟。俄而水至,陆以勺扬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似临岸者。”使者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敢于有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日:“自此南零者矣。”命名者蹶然驰白:“某自南零赍至岸,覆过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某其敢隐焉!” 李约字存博,汧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性辨茶,能自煎,尝谓人曰:“茶须缓火灸,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汽全消,此谓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客至不限瓯数,竟日热火,执持茶器弗倦。曾奉使行至陕州石县东,爱其渠水清流,旬日忘发。 【嗜】甫里先生陆龟蒙,嗜茶也。置小园于顾渚山下,赍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继《茶经》、《茶诀》之后。 【易】白乐天方斋,禹锡正病酒,禹锡乃馈菊苗、齑、芦菔、鲜,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以自醒酒。 【苦】王蒙好茶,人至辄饮之,士大夫甚以为苦,每欲候蒙,必云:“今日有水厄。” 【致】刘琨与弟群书:“吾体中愦闷,常仰真茶,汝可信致之。” 2010年初夏某日晚,无事,小酒过后,遂置宣纸于桌,泡一杯明前的碧螺春伺候于侧,开始闲抄《采茶录》。虽初学柳体,但点点淡墨泼于纸上,因是小楷而望之密密麻麻,甚是得意。抄录间,茶香漫于书房,惬意似忆美人,亦似读了一阕温庭筠的艳情词。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