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档案(1-3)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档案(1-3)

  • 字数: 149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327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80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科学社由中国留学生于1915年在美国建立,1918年社务转移到中国,1922年成立北美分社。怀着科学专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科学社对推动中国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书收录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资料,包括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相关人士的往来书信、记载北美分社社务活动的相关文献、中国科学社总社文献以及中国科学社的社刊。书信选编内容主要是1930—1936年间北美分社的社长、书记、会计与分社社员、国内总社之间的往来通信,内容十分丰富,揭示了北美分社重建至正常发展过程的大致面貌;社务文献包含北美分社换届选举的记录、年会手册、论文集等内容;总社编印的文献包含《中国科学社总章》、《中国科学社概况》(1931年)、第十七至十九次《中国科学社年会纪事录》等,系统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科学社十几年来的发展情况,记录了社员代表提议的案件,还包括了学社总干事、会计、生物研究所、图书馆、《科学》编辑部的报告,内容丰富,记载翔实;选编的中国科学社社刊《科学》文献内容集中于中国科学社的发展沿革与社务纪事以及重要科学家的研究论文,颇有参考价值。本书收录的这批资料均为首次影印出版,为学界了解鲜为人知的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提供了一手资料,价值重大。这些资料对于中国科学社史研究及中国近代科学史研究亦大有裨益。
目录
第一册
书信选编
1.梅贻琦致杨孝述,表示北美分社社务衰废,十分可惜,应尽快重组(1930年1月17日)
2.梅贻琦就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重组之事致全体在美社员(1930年1月30日)
3.周田致梅贻琦,告知新收到两份入社申请(1930年2月12日)
4.梅贻琦致杨孝述,报告北美分社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理事长梅贻琦、书记吴鲁强、会计黄育贤(1930年7月9日)
5.梅贻琦致吴鲁强、黄育贤,告知选举情况并送上社员总名单(1930年7月9日)
6.梅贻琦致胡竞铭、裴鉴、王德郅,告知近来新入社成员已经达三十余人(1930年7月9日)
7.张贻志致梅贻琦,同意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与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合开年会(1930年7月27日)
8.刘绍光关于年会发言主题之事致梅贻琦(1930年7月31日)
9.张贻志关于协商修改年会议程表之事致梅贻琦(1930年8月2日)
10.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1930年度年会主席团致全体社员的通知(1930年8月9日)
11.中国科学社总干事杨孝述致梅贻琦,祝贺北美分社重行组织(1930年8月10日)
12.梅贻琦就年会具体事务致会计王德郅(1930年8月16日)
13.梅贻琦希望周同庆能够出席年会(1930年8月16日)
14.王恒守、朱熙人致梅贻琦,请求加入中国科学社(1930年8月18日)
15.杨孝述致梅贻琦,告知第九十次理事会正式接收北美分社三十二人入社并希望北美同仁多搜集最近之科学教育资料(1930年8月28日)
16.留美中国工程学会书记黄学诗致梅贻琦,愿与贵社加强联系便于互通信息(1930年10月1日)
17.杨孝述致梅贻琦,对北美分社之重整表示认可并指导今后工作方向(1930年10月3日)
18.厉德寅、杨俊阶致梅贻琦,请求加入北美分社及入社手续已经托人在国内办妥(1930年11月26日)
19.《科学》杂志编辑部致梅贻琦,科学新闻栏目扩充请求北美分社新闻通讯员惠赐近期新科学研究状况(1931年1月20日)
20.顾毓珍致梅贻琦,希望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能与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继续合办1931年度年会(1931年6月16日)
21.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年会主席致梅贻琦,咨询其对1931年合开年会之态度及建议(1931年6月24日)
22.梅贻琦致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年会主席,同意两社继续合办年会(1931年7月7日)
23.梅贻琦致汤佩松,请其担任年会委员会主席并负责整理在年会上宣讲的科学研究论文(1931年8月3日)
24.梅贻琦致汤佩松,商讨年会具体细节问题(1931年8月22日)
25.陈友松致梅贻琦,将在考试结束后参加年会并展示科学电影放映技术(1931年8月31日)
26.赵廷炳致梅贻琦,表示愿意积极参加社内活动并附上通讯地址及履历(1931年9月3日)
27.梅贻琦致汤佩松,约定本月十日或十一日见面(1931年9月4日)
28.梅贻琦致汤佩松,对其继续留美还是回国之事提出建议(1931年9月22日)
29.1931年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与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合办年会之主席报告(1931年10月17日)
30.杨孝述致梅贻琦,感谢其为学社之奉献并就北美分社今后发展问题提出建议(1931年10月28日)
31.杨孝述致任之恭,就几名新社员的入社志愿书问题提出疑问(1932年2月8日)
32.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1932年年会主席团向社员告知下届学社领导人候选名单(1932年9月15日)
33.赵元任致汤佩松,以选举委员会主席身份告知其当选为1932-1933年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社长(1932年10月15日)
34.杨孝述致赵元任,告知顾毓珍等九人入社申请已经通过(1932年10月26日)
35.杨孝述致任之恭,收到北美分社第三届年会纪事与论文稿并请北美同仁多给《科学》杂志投稿(1932年11月21日)
36.任之恭致杨孝述,表示留美同学愿意投稿《科学》并同意由分社统一接收分发每月《科学》杂志(1933年1月9日)
37.社长任之恭致全体社员的一号通知(1933年2月22日)
38.任之恭致欧阳藻,商议年会论文发表具体事宜
39.欧阳藻致任之恭,回复关于年会具体事宜(4月5日)
40.任之恭致欧阳藻,阐明年会具体事宜(1933年5月12日)
41.任之恭致赵以炳,请其负责芝加哥年会(1933年5月12日)
42.丁绪宝致任之恭,统计在美社员在康奈尔、麻省理工、芝加哥、密歇根四所大学共计47人(1933年5月21日)
43.任之恭致丁绪宝,经过商议年会地点还是纽约最为适宜(1933年5月25日)
44.丁绪宝致学社社长、书记和会计,就增加社员之事提出三点建议(1933年6月1日)
45.任之恭致欧阳藻,告知学社派出汤佩松为年会主席、丁绪宝为论文委员、熊学谦为总干事(1933年6月5日)
46.任之恭致熊学谦,请其担任年会总干事(1933年6月5日)
47.任之恭致丁绪宝,说明年会论文征集与整理事宜(1933年6月7日)
48.任之恭致全体社员关于年会议程的通知(1933年6月12日)
49.丁绪宝致吴大猷、周田、熊学谦,告知在芝加哥的十二位社员的基本情况(1933年11月11日)
50.周田致熊学谦,告知其尽快收缴社员们的社费(1934年2月26日)
51.裘开明请求高尚荫尽快开始财务工作收集会费(1934年11月7日)
52.杨孝述致高尚荫,请其告知北美分社社务及会计收支情况(1934年12月18日)
53.杨孝述致陈世昌,嘱咐北美分社今后工作应该注意的四点事项(1935年1月17日)
54.裘开明告知陈世昌于北美政治与社会科学年会期间在费城会面(1935年2月14日)
55.裘开明致高尚荫,询问分社财务收支情况并邀请其来费城面谈(1935年2月14日)
56.高尚荫向裘开明告知学社的财务收支情况(1935年2月18日)
57.中国科学社总干事杨孝述告知北美分社会计高尚荫总社1934-1935年财务收支状况(1935年2月20日)
58.裘开明致高尚荫,通知北美分社委任其为代表出席北美政治与社会科学院第39次大会(1935年3月11日)
59.赵廷炳致赵元任,请示选举北美分社新一届领导人办法(8月13日)
60.陈世昌致北美政治与社会科学院主席,告知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的代表信息(1935年3月27日)
61.陈世昌致裘开明,认为陈世昌、裘开明、高尚荫三人应该当面讨论学社的夏季事务(1935年3月28日)
62.裘开明致陈世昌,建议采取单独写信的方式发出年会邀请(1935年4月14日)
63.陈世昌致裘开明,通知其被选为代表参加学社与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合办之年会(1935年4月15日)
64.高尚荫致裘开明,告知学社成员耶鲁大学一位学习化学工程的中国留学生请求差旅费支持(1935年4月30日)
65.裘开明致高尚荫,告知收到学社财务相关文件与资金并请求汇来收支明细(1935年5月4日)
66.帕尔默·C.施(Palmer C.Sze)告知裘开明,因前往北美国家城市银行工作不得不辞去学社的职务(1935年7月5日)
67.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主席就年会议程相关事宜致裘开明(1935年7月23日)
68.裘开明就年会议程事宜回复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主席(1935年7月29日)
69.彭光钦致梅贻琦,介绍三人加入中国科学社(9月16日)
70.华美协进社社长助理孟治致裘开明,商讨出版每月新闻简报之事(1935年9月21日)
71.华美协进社社长助理孟治致裘开明,表示希望和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今后保持密切联系(1935年10月30日)
72.裘开明致万绳武,通知其被选为学社新一届社长(1936年1月17日)
73.万绳武致裘开明,表示因为即将回国工作而无法胜任社长一职(1936年3月1日)
74.华美协进社社长助理孟治请裘开明帮忙联系在美专攻物理学而且即将回国的留学生(1936年4月15日)
社务文献
1.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社员名单(1930年3月20日)
2.学社司选委员会关于职员选举情况的说明(1930年10月)
3.北美分社1930年10月职员选举结果详情
4.1930年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与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合办年会手册
5.1931年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与中国工程学会北美分会合办年会议程表
6.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1933年1月)
7.1932年9月学社换届选举详情
8.刘绍光编写之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成员名录(1932年10月14日)
9.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与中国工程师学会北美分会联合年会会程及论文摘要(1933年8月24-28日)
10.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年度财务报告(1934年4月30日)
11.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选举委员会关于新一届领导人选举情况的说明(1934年9月28日)
12.丁燮林、赵元任订购丁在君讲演录音的材料(1936年4月7日)
13.北美分社1934-1935年度财务情况
14.裘开明等十二位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社员1935年社费收据
15.陈励刚、熊廷柱、谈家桢的入社志愿书
16.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刘绍光提交到1930年年会的研究报告《化学动力学的新进展》(1930年8月31日)
17.波士顿大学医学博士陈耀真关于治疗青光眼的报告
第二册
中国科学社总社文献
1.中国科学社总章(1929年9月)
2.中国科学社总章(1932年10月)
3.中国科学社概况(中英文,1931年1月)
4.中国科学社社员分股名录(1933年1月)
5.中国科学社第十七次年会纪事录
6.中国科学社第十八次年会纪事录
7.中国科学社第十九次年会纪事录
8.中国科学社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题及提要
第三册
《科学》杂志选编(1915-1949)
1.发刊词(1915年第1卷第1期)
2.杨铨:战争与科学(1915年第1卷第4期)
3.任鸿隽:科学与工业(1915年第1卷第10期)
4.任鸿隽:科学与教育(1915年第1卷第12期)
5.中国科学社社友录(1916年第2卷第1期)
6.中国科学社总章(1916年第2卷第1期)
7.新入社员(1916年第2卷第4期)
8.董事会决议(1916年第2卷第5期)
9.新入社员(1916年第2卷第7期)
10.成立二周年纪念会(1916年第2卷第9期)
11.分股委员会章程(1916年第2卷第9期)
12.本社致留美同学书(1916年第2卷第10期)
13.预备常年会(1916年第2卷第11期)
14.驻美经理易人(1917年第3卷第1期)
15.常年会干事部报告(1917年第3卷第1期)
16.任鸿隽:外国科学社及本社之历史(1917年第3卷第1期)
17.茅以升:中国圆周率略史(1917年第3卷第4期)
18.杨铨:中国实业之未来(1917年第3卷第7期)
19.美国各地之社友谈话会(1917年第3卷第12期)
20.1918年常年会之盛况(1918年第4卷第4期)
21.杨铨:中国科学社、中国工程学会联合年会记事(1919年第4卷第5期)
22.美国新社员——去年八月至十一月在美洲入社之新社员名单(1919年第4卷第7期)
23.杨铨:詹天佑传(1919年第4卷第10期)
24.任鸿隽:何为科学家(1919年第4卷第10期)
25.南京社友会近况(1919年第5卷第1期)
26.尤乙照:铁路在战争中之价值(1919年第5卷第1期)
27.杨铨:中国科学社第四次年会记事(1919年第5卷第1期)
28.北京社友会近状(1920年第5卷第3期)
29.今年年会筹备情形(1920年第5卷第3期)
30.美国社友会筹备之经过(1920年第5卷第12期)
31.中国科学社第七次年会记事(1922年第7卷第9期)
32.美国分社之新气象(1923年第8卷第9期)
33.中国科学社年会纪略(1924年第9卷第7期)
34.中国科学社驻美分社章程(1925年第10卷第5期)
35.驻美分社消息(1925年第10卷第5期)
36.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1926年第11卷第6期)
37.翁文灏:如何发展中国科学(1926年第11卷第10期)
38.中国科学社第十一次年会记事(1926年第11卷第10期)
39.理事会记录(1928年第13卷第7期)
40.摘译第四次太平洋科学会议理事会议纪录(1930年第14卷第5期)
41.理事会纪录(1930年第14卷第8期)
42.美国分社消息(1930年第14卷第11期)
43.本社第十五次年会记略(1930年第14卷第12期)
44.中国科学社第十六次年会纪略(1931年第15卷第11期)
45.中国科学社第十七次年会纪事(1932年第16卷第11期)
46.刘咸:一九三七年科学界之展望(1937年第21卷第2期)
47.本社昆明社友会成立(1938年第22卷第7-8期)
48.刘咸:一年挣扎(1938年第22卷第11-12期)
49.刘重熙:中国科学社第二十二届昆明年会记事(1940年第24卷第12期)
50.本社董事会理事会互选职员结果(1941年第25卷第1,2期)
51.陈省身:中国算学之过去与现在(1941年第25卷第5,6期)
52.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二十九年度工作概述(1941年第25卷第9,10期)
53.编者:《科学》第二十五卷完成感言(1941年第25卷第11,12期)
54.中国科学社成立三十周年宣言(1944年第27卷第9-12期)
55.本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十四届年会记(1944年第27卷第9-12期)
56.中英庚款委员会十年来概况(1946年第28卷第3期)
57.邹钟琳:中国最近十年内(1937-1947)迁移蝗发生状况及防治之结果(附表)(1949年第31卷第2期)
58.张昌绍:三十年来中药之科学研究(附表)(1949年第31卷第4期)
《科学》杂志选编(1950年第32卷)
1.任鸿隽:说“爱科学”(第1期)
2.卢于道:上海科联的光荣(第2期)
3.新民主主义的医药卫生建设座谈会记录(第2期)
4.陈新谦:对于新的药学教育所提的原则意见(第2期)
5.沈嘉瑞:新中国的科学研究(第2期)
6.张孟闻:科学工作者的联合阵线(第3期)
7.竺可桢:中国科学的新方向(第4期)
8.卢于道:科学与政治斗争(第4期)
9.周谷城:科学的新生(第5期)
10.李四光:欧美自然科学界向的现状(第5期)
11.李四光:读了“欧美自然科学界向的现状”讲词记录以后(第6期)
12.刘咸:建设与科学的人力(第6期)
13.土地改革与农村建设第6次座谈会(第6期)
14.郑集:新中国科学发展的途径(第7期)
15.怎样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纪录(第7期)
16.胡永畅:和平,科学,与科学工作者(第8期)
17.工人业余技术教育座谈会记录(第8期)
18.张孟闻:团结与建设(第10期)
19.卢于道:治淮是计划科学的革命工作(第11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