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的人生大事

我们的人生大事

  • 字数: 11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英)杰西·格林格拉斯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404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入围2018年女性小说奖短名单、入围2019年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短名单、入围2019年惠康图书奖长名单、《卫报》《每日电讯报》《爱尔兰时报》2018年度很好图书。 ☆爱,生育,离别,死亡……写给那些被焦虑、恐惧、抑郁、疲惫轮番轰炸着的女性。 ☆开创“生育”小说先河,给予女性神秘的安慰力。 ☆对于母爱来说,渴望和恐惧,一个是原罪,一个是宿命。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内容简介
我又怀孕了,我很想变成大家理想中的样子:更加体贴、包容、可靠,脾气好得超乎想象,可我也想要被理解、重视、原谅。想到这里,我就满腔怨气,当宝宝的膝盖顶到了我的肋骨,我就隔着自己的肚皮痛骂她。我的母亲怀我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在二十一岁,我失去了母亲,她的生命在我眼前一点点流逝,死亡打垮了我,我整个人碎了一地,成了一座废墟,此后余生,我一直在拾掇拼凑碎片,在废墟上重建自己。 眼泪再一次提醒我,我的身体已经不由自己控制了,我无能为力,我不知所措,我马上就得面对这一切了……
作者简介
杰西·格林格拉斯,英国作家。首部短篇小说集斩获萨默塞特。毛姆奖和埃奇希尔短篇小说奖。2018年,完成首部长篇小说《我们的人生大事》。 当《纽约时报》采访她创作这本书的想法时,她说:“我想写的是人的自我认同感和主体性,想写一个人和她腹中的孩子之间的核心关系——双方似乎亲密至极,但实际上彼此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种关系很妙,让我回味无穷。以此为切入点,我可以探讨许多一直都很想探讨的话题。”
目录
《我们的人生大事》无目录
摘要
     又入夏了。天气依旧难以捉摸,但总算不再乍寒乍暖,而我再一次怀孕了。在我眼前的这张普普通通的书桌虽然零乱,用起来倒是挺方便。桌子紧挨着雨渍斑驳的玻璃窗,从窗户望出去,可以一直望到花园那一头,女儿在那儿玩耍,约翰尼斯照看着她。 近来,女儿走路不再像学步期那样跌跌撞撞了。当我们走在一起,她已经有了自己的节奏,不再对我亦步亦趋;当我们面对面坐在桌前,我总会发现她长高了好多,腰板也挺得更直,举止有模有样。过去,她的想法在脸上展露无遗,就像天气的阴晴变化。可是现在,我再也没法一眼将她看穿,她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像从前那么透明:她渐渐有了复杂的心思,并且学会了如何隐藏。当我抱起她来,她的体重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这种陌生感反复提醒着我:我们之间正拉开距离。过去,她喜欢爬到我身上,双腿盘住我的腰,双臂环着我的脖子,仿佛我是一件家具,又仿佛我是她身体的延伸部分,虽在她掌控之外,却与她亲密无间。而现在,她总是独自站在一边,我要伸手才能够得到她。而且,她站得离我一次比一次远。她成长的过程,也正是她从我眼前消失的过程。我对她的了解越来越少,她的秘密越来越多。我留在原地,她渐行渐远。其实事情本该如此,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赶到她身边,竭尽所能地伸手去够她——她就站在那儿,金黄绚烂的连翘树丛衬托出她的身影,而我要把她拉回到我身边,让她永远待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唯有这样,她才能永远都是我所熟知的那个她。 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大咖啡馆“印度沙龙”,奥古斯特和路易斯这对卢米埃尔家的兄弟从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胶片中遴选出精华部分,首次进行公开放映。整整一下午,前来观看电影的人们沿着嘉布遣大道排起了长龙,他们呼出的热气在冰冷的空气中融成升腾而上的白雾。所有人满怀期待,准备见证一个奇迹。终于,大家在一排排的木质长椅上坐下,奇迹果然出现了:闪烁不定的黑白影像中,奥古斯特把他幼小的女儿抱到金鱼缸上,让她站稳了,好低头看缸里的水。电影放映之时已是隆冬,天色也已经黑了下来,可是当一帧帧画面微微抖动着在银幕上掠过,呈现出的却是好几个月之前某个夏日午后的景象。恰在影片上映的同一时刻,六百英里之外的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疾步穿过街道,把一张纸递到大学物理医学学会会长的手中。那张纸上记录的正是人类对x射线的首次发现。而在数个星期之前,卢米埃尔兄弟刚刚完成了电影胶片的制作,伦琴则独自待在他的实验室里,将窗户统统蒙上厚布,即便是在冬天,无比微弱的阳光也不被允许漏进一丝一毫。就在这间实验室里,伦琴亲眼看见所有原本坚实的东西都变作了透明之物。那些不透光的材质——木头,石头,乃至他本人的皮肉,都在眼前化为带阴影的轮廓。物质世界的基底以图像形式呈现在了底片上,就好比一份清单,上面只列出金属、骨骼以及所有不会腐烂的东西。它保存的是“基底”,而电影保存的是“表象”,二者相映成趣。 几年前,我偶然发现上述两桩事件竟然发生在同一天,简直激动得魂不守舍。当时的我,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始终难以决定到底要不要生孩子。从雨水连绵的春天一直到阴云密布的初夏,一连几个月,每到傍晚时分,约翰尼斯和我就肩并肩坐在沙发上,也有时坐在花园里,谈着孩子的事;也可以说,我们其实并没有真的在谈这件事,可也从来没有谈过别的事,所有的话语都只不过是闪闪烁烁的潜台词,仿佛全在影射我的困境,责怪我作茧自缚。我真的好想要个孩子,可又无法想象自己怀孕当母亲会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孤寺无援.没了主心骨,还满怀恐惧——或许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不过是我自己的想象罢了。我之所以如此忐忑,是因为我知道孩子一旦出生就没法再塞回去,而且出生以后还会有很多的事情。该怎么把孩子养大呢?那是我承担不起又无法推卸的责任,我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一不小心就会把另一个生命塑造成糟糕的模样。我夹在渴望与恐惧的两极之间,整天闷闷不乐,还逼得约翰尼斯也跟我一样闷闷不乐。我一分钟换一个主意,却始终没法儿决定,就好比盯着地上的一道大裂缝,试图跳过去,可每次挨近裂缝边缘,几乎就要跳了,我却又逃走了。那一年,我无数次跪在约翰尼斯面前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直到他无计可施地用双手捧住我的脸,对我说:“我爱你。”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