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书林散笔 一位理科生的书缘与书话

书林散笔 一位理科生的书缘与书话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美)卢昌海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875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物理与武侠,可以同时精通吗?如何打破“理科”与“文科”的阅读界限?•理科生的精神世界是由哪些好书构建的?如何同时培养理性思维与文学修养?•怎样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书单?买到 “少量”好书背后有怎样曲折又有趣的经历?•爱因斯坦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费曼与酒,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查令十字街84号》,关于一段书缘、一家书店,一闪而过的作品,萦绕心头的记忆……无论你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只要对读书、买书有着一份喜爱和疑惑,这本书里都有值得你挖掘的答案,或关于如何选书,或关于读者与书店、作家与科学家身后的趣闻,都会带给你一段启迪与共鸣。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理科生谈读书”的随笔集。写书与读书,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书店的故事总为人们津津乐道。作者学物理、写科普,同时也热爱科幻和金庸,跨界的阅读和思考已逐渐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本书采用独特的视角,从难忘的买书经历,喜爱的金庸、张爱玲等文学经典作品,到罗素的《数学原理》、弗雷格《算数的基础》和温伯格《解释世界》等科学经典著作三个角度,将作者的读书感悟、科普及科学史杂谈等一系列与书有关的随笔结集成册。内容深浅间杂,文笔生动诙谐,取材翔实丰富,分析严谨深入,适合大中学生、科普爱好者及广大爱书之人阅读。
目录
我的“理科书话”(代序)
第一部分我与书
我的读书与买书
买书记
第二部分理科生谈书
读武侠小说的日子
随笔之张爱玲篇
“这个版本的事实”
爱因斯坦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费曼与酒
书人的故事
84,Charing Cross Road
第三部分谈理科书
罗素的“大罪”——《数学原理》
弗雷格的算术
科学的征程
摘要
     我的读书与买书 周作人在《书房一角》中曾引前人之语说道:“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谈读书与买书自然也同样可能“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故而同样“是危险的事”。不过爱书之人大都爱谈书,甚至炫耀书——哪怕平素是谦逊低调的人,不是危险吓得住的。 过去这些年,我读得最多、买得最多的自然还是科学类的书,其中物理和数学占多数(这里就不纠结于数学算不算科学之类的话题了),天文占小部分,其他如生物、化学等则属“痕量”。从另一个角度区分的话,那么在科学类的书中,科学史占了不小的比例,且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这一比例还在变得越来越大。不仅读书与买书如此,我的写书也与之相若:名日“科普”,实有很大比例为科学史。我一向觉得,单纯的科普只是“授人以鱼”,科学史却能“授人以渔”,前者传播的是科学知识,后者传播的是科学精神,唯有对科学如何从错误与纠错中取得进步的历史有足够了解,才能有效地辨析披着科学外衣的教条,也才能避免把科学知识当成新的教条。 离题了……回到读书与买书上来。 美国华裔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曾在《书房天地》一文中写道:“我不贪钱,从不做发财的梦,想不到即届退休的年龄,求知欲竟如此之强,每种学问都想多懂一点,多‘得’一点。”我虽远未到退休年龄,这种年龄越大,剩余时间越少,兴趣反倒越宽广的情形倒也深有体会。人生仿佛一个沙漏,上半部的沙子代表剩余时间,下半部的沙子代表想读的书和想做的事。前者越来越少,后者越来越多,实可谓人生之终极悖论。我对世界的兴趣原本集中于自然科学,在学生时代甚至不惜让某些功课不及格也宁愿把时间花在自然科学上,渐渐地,却对世界越来越多的方面产生了兴趣。 比如哲学就是一个我有一定兴趣的领域。如今回想起来,少时课堂上灌输马列主义引发的逆反心理没在我心中把哲学的牌子砸掉应该是拜自然科学所赐。早年我对哲学的兴趣是对自然科学兴趣的延伸,从而关注的是科学哲学。但不无戏剧性的是,科学哲学后来成了哲学中我评价较低的部分,与科学关系较远的人文领域的哲学反倒是我评价较高的。具体地说,如今我对哲学的个人口味或评价是:古代哲学(史)因涵盖了古代科学(史),我最感兴趣;在近现代哲学中,我评价较低的是科学哲学,评价较高的是诸如政治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宗教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哲学。哲学的思辨式思维在科学领域里虽全面落后于现代科学,在某些连思辨都比较缺乏的人文领域却不无令人耳目一新处。 我对哲学的上述看法,以及我曾写过的一些令哲学迷不快的文章——比如《小议科学哲学的功能退化》和《什么是哲学》,使得我常被人扣上鄙视哲学的帽子。其实哲学始终未从我的兴趣领域中消失,甚至对科学哲学的所谓负面看法也仅仅是不认为其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贡献,不认为学科学的人须从科学哲学中吸取养分而已——若说养分,除科学本身之外,科学史才是优选的养分。在我眼里,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就好比体育评论员与体育技能的关系,不认为前者对后者有贡献不等于鄙视前者,甚至不意味着不看前者。事实上,对我这种理科男来说,科学哲学的休闲功能堪比小说,而某些科学哲学著作对科学史的涉及——虽往往是条框化的涉及,也是吸引我阅读的一大原因。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