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前半生(全本)

我的前半生(全本)

  • 字数: 5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487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资历清史审稿人据1964年靠前初版为底本精校,逐字逐句纠正各版本110余处文字体例错误、硬伤。 ★未删节精装纪念版。中国蕞后一个皇帝自传。 ★他当了三年的皇帝,却做了一辈子命运的囚徒。 ★他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他是末代皇帝,是政治傀儡,是伪满汉奸,是战争罪犯,还是新中国的一位公民。 ★帝位之于他,是不幸,是诅咒,是悲凉。他名为皇帝,却无家无国;他坐拥九重宫苑,但这宫苑并不属于他;他有自己的新娘,却没有自己的家。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中国蕞后一个皇帝,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被离婚的中国皇帝。 ★《我的前半生:全本》入选香港大学评选出的“人生*读的100本书”,以本书为基础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荣获奥斯卡9项大奖,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成为永恒的经典。 ★精装双封设计,内文采用进口纸张,细腻轻便,手感顺滑,护眼,方便阅读;特别收录5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兼具艺术与史料价值,典藏佳品。 ★了解中国现代史的蕞佳人物传记。溥仪一人横跨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作为少数身处历史潮流中心的人物之一,他对社会和人生变化的体会尤为深切,是了解百年来历史风云变化的一个窗口。
内容简介
他名为皇帝,却无家无国; 他坐拥九重宫苑,但这宫苑并不属于他; 他有自己的新娘,却没有自己的家。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后一个皇帝。 从登上帝位的那起,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由帝王沦为傀儡,由战犯转为平民,他的一生沧桑巨变,历经荣辱浮沉。 帝国黄昏,满宫残照,斯人已去,一切尽归平淡。翻开本书,让我们走进末代皇帝的内心世界,感受时代洪流下个人的命运浮沉。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 1906年2月7日,溥仪生于醇亲王府,三岁时被慈禧立为嗣皇帝,登基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旋即退位。溥仪一生为命运所缚,由帝王沦为傀儡,由战犯转为平民,历经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荣获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佳影片、*佳导演等9项大奖。
目录
中国人的骄傲

 

章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荣禄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摄政王监国

五、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极与退位

二、生活

三、母子之间

四、毓庆宫读书

五、太监

六、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代

二、丁巳复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绝的希望

五、庄士敦

六、结婚

七、内部冲突

八、遣散太监

九、整顿内务府

十、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在“北府”里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东陵事件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郑孝胥的理想

七、“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东北去(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会见土肥原

四、白河偷渡

五、在封锁中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七、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

—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二、登场

三、“元首”的“尊严”

四、李顿调查团

五、第三次做“皇帝”

六、吉冈安直

七、我的恐惧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十、“后”与“妃”的命运

十一、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惧和幻想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三、我不认罪

四、远东军事法庭

 

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

二、次写自传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四、黑色的皮箱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六、检举与认罪

七、震动

八、原形毕露

 

第九章 认罪以后(1955—1956)

一、观测“气象”

二、劳动滋味

三、生活检讨会

四、血泪控诉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七、第三次崩溃

 

第十章都在变(1956)

一、初的答案

二、会见亲属

三、日本战犯

四、离婚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二、解放了的人

三、美与丑、善与恶

四、“监狱”

五、“所方”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第十二章 特赦(1959)

一、中央的建议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三、告别

 

溥仪一生大事记
摘要
     第一章 我的家世 (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譞,是道光皇帝曼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作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同治(载淳,是慈禧的亲生子,载湉的堂兄弟),兼祧光绪。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譞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湉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①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了醇王府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谡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非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陈世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 “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议和告以结束之后,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也就把朝政抓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肃顺在咸丰朝中很受器重,据说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朝出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推荐提。拔的。因为他重用了汉人,受他排挤的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军声势最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身之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恭亲王奕□,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很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诉丢在北京去办议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诉造成了机遇。奕_沂代表朝廷和英法联军办了议和,接受了空前辱国丧权的《北京条约》,颇受到洋人的信任。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