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

储能技术发展及路线图

  • 字数: 24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1223744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书作者为储能各分支领域参与过国家重大项目的一线专家,起点高、实用性强,探讨了储能未来的发展趋势。 2.涉及面广,既指明了储能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探讨了至到2025年及2050年技术指标及路线图,指导性强。 3.储能学科规划的专业参考书 4.本书适合储能学科及技术领域或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学科规划、企业战略研究的人员,以及负责制定和实施与储能产业相关政策的各级政府人员阅读,也适合作为对储能学科及产业发展感兴趣的人员了解储能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共11章,主要介绍了储能学科基础、锂离子电池技术及金属锂电池、压縮空气储能技术、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高温衲电池、新概念储能电池、铅蓄电池储能技术、电容及超级电容、飞轮储能、抽水蓄能技术、储热(冷)技术等的国内外近期新进展、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及2025年、2050年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本书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细化和明确了储能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预测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及其优先程度,力图发挥高屋建瓴,引领储能学科发展的作用,可为广大开设储能学科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提供学科规划的重要参考和清晰指弓I,也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确定科技支持重点领域和创新项目及为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我国储能产业进行有效集聚提供参考借鉴。
目录
第1章储能学科基础1
1.1储能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1
1.1.1储能技术与产业的重要性1
1.1.2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4
1.1.3储能在不同场合的应用6
1.2储能技术分类8
1.2.1物理储能8
1.2.2电化学储能8
1.2.3储热和储氢8
1.2.4电场储能9
1.3储能技术发展现状10
1.3.1国际储能产业技术与各国产业政策11
1.3.2我国储能技术现状与产业政策14
1.3.3储能技术评价准则18
1.4储能技术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20
1.4.1储能过程基础原理21
1.4.2储能过程的共性技术22
1.5储能产业技术的绿色发展23
1.6储能名词与术语25
1.6.1电化学储能26
1.6.2物理储能34
1.6.3储热(冷)技术37
1.7储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建议38
1.7.1培养目标39
1.7.2培养要求39
1.7.3知识体系40
1.7.4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43
参考文献43
第2章锂离子电池技术及金属锂电池45
2.1国内外发展现状45
2.1.1简述45
2.1.2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47
2.1.3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模组及电池包52
2.1.4锂离子电池的装备技术55
2.1.5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56
2.2锂离子电池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及下一代研发方向68
2.2.1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关键材料68
2.2.2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技术77
2.2.3下一代金属锂基新电池体系81
2.3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与路线图84
2.3.1储能用锂电池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84
2.3.2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85
参考文献88
第3章压缩空气储能技术91
3.1国内外发展现状91
3.1.1发展现状91
3.1.2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94
3.1.3应用领域的现状与问题97
3.2未来发展方向预测与展望100
3.2.1产业发展方向预测100
3.2.2学科未来发展方向预测与展望102
3.3国内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路线图103
参考文献104
第4章液流电池储能技术108
4.1国外发展现状108
4.1.1全钒液流电池109
4.1.2锌基液流电池技术109
4.1.3有机体系的液流电池技术110
4.2国内发展现状110
4.2.1全钒液流电池110
4.2.2锌基液流电池技术111
4.3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现状112
4.4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114
4.4.1电极材料114
4.4.2双极板材料115
4.4.3电解质溶液117
4.4.4离子传导(交换)膜材料117
4.5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与展望120
4.6发展路线图123
参考文献124
第5章高温钠电池126
5.1概述126
5.1.1钠硫电池与钠镍电池126
5.1.2高温钠电池材料130
5.2高温钠电池发展现状136
5.2.1钠硫电池136
5.2.2ZEBRA电池140
5.3我国高温钠电池发展战略146
5.3.1高温钠电池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146
5.3.2高温钠电池发展方向与路线图146
参考文献147
第6章新概念储能电池149
6.1概述149
6.1.1基于水溶液电解质的离子嵌入型二次电池150
6.1.2全固态电池150
6.1.3液态金属电池151
6.1.4多电子二次电池152
6.2发展现状153
6.2.1国际发展现状153
6.2.2国内发展现状160
6.3我国新概念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关键材料发展战略165
6.3.1新概念储能电池的发展目标165
6.3.2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167
6.4新概念储能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169
6.4.1水系离子嵌入电池的发展方向169
6.4.2全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170
6.4.3液态金属电池的发展方向171
6.4.4多电子二次电池的发展方向171
6.5发展建议路线图172
参考文献173
第7章铅蓄电池储能技术175
7.1发展现状175
7.1.1概述175
7.1.2技术演变177
7.2技术方向180
7.2.1铅炭电池特性180
7.2.2铅炭电池技术发展路线182
7.2.3高功率铅酸蓄电池184
7.2.4铅酸蓄电池的铅回收技术186
参考文献189
第8章电容及超级电容191
8.1国内外发展现状192
8.1.1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192
8.1.2应用领域的现状与问题198
8.2产业领域创新方向与展望200
8.3生命周期评价202
8.3.1影响超级电容器寿命的因素202
8.3.2超级电容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204
8.3.3现有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05
8.4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与展望206
8.5国内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路线图207
参考文献208
第9章飞轮储能210
9.1国内外发展现状210
9.1.1概况210
9.1.2我国飞轮储能技术研发现状212
9.1.3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分析213
9.1.4应用领域现状214
9.2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217
9.2.1飞轮、轴承与电机关键问题217
9.2.2充放电控制及系统技术220
9.3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与展望221
9.4飞轮储能技术国内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路线图222
参考文献223
第10章抽水蓄能技术224
10.1概述224
10.1.1电站结构224
10.1.2效益及其作用226
10.2国内外研究现状226
10.3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228
10.3.1上、下水库关键技术问题229
10.3.2引水管道关键技术问题230
10.3.3地下厂房关键技术问题231
10.3.4蓄能机组设计及自主制造能力231
10.4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与规划路线图232
10.4.1抽水蓄能未来发展方向232
10.4.2抽水蓄能规划发展路线图236
参考文献237
第11章储热(冷)技术238
11.1国内外发展现状238
11.1.1显热储热(冷)技术238
11.1.2相变储热技术239
11.1.3化学储热技术(thermo-chemicalenergystorage,TCES)240
11.2未来发展方向预测与展望241
11.2.1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预测与展望241
11.2.2学科未来发展方向预测与展望246
11.3国内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路线图248
参考文献25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