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刘启泉论治脾胃病

刘启泉论治脾胃病

  • 字数: 3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211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医临证中,据理立法是基础,遣方用药是关键。方和药不仅是辨病、辨证、辨症的产物,也是中医医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载体。作者团队在治疗脾胃病的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通调五脏安脾胃”的治疗法则,创立了“一降、二调、三结合”的治疗体系,遣方用药灵活多变、颇显特色,巧妙化解脾胃病治疗中诸多矛盾。本书概述了历代医家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详述了论治脾胃病的方药特色,列举了常见脾胃病证治思路,就病论方,以方议药,对临证常用特色药物分门别类述之,附以医案,结合病证阐述其临证经验和方药特色。
作者简介
刘启泉,生于1956年,河北省河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指导老师,河北省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 历代医家脾胃病治疗特点
第一节 东汉张仲景开脾胃辨证之先河
一、立足脾胃论外感
二、脾胃分治原则
三、强调“胃气”对治疗的作用
四、辛开苦降,寒热共调之法
五、多用甘缓补益之药
六、重视他脏及相生相克传变
第二节 唐代孙思邈启脏腑内伤治脾胃之思路
一、通胃腑,降胃气,从肺论治
二、养胃阴,清胃热,鲜品用汁
三、升脾阳,达气机,风药为将
四、温脾胃,散寒结,不离辛热
第三节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集脾胃方剂之大作
一、病证结合
二、巧用成方
三、习用香药
第四节 金元李东垣创脾胃学说之流派
一、创脾胃内伤说
二、重脾胃升降论
三、制甘温除热法
第五节 元代朱丹溪丰脾胃学说之内涵
一、从痰治脾,实脾燥湿治其本
二、重视升降,调气解郁畅气机
三、善补脾胃,清和养之护阴津
四、治养相合,养生调摄重食养
第六节 清代叶天士创脾胃学说之新见
一、濡润胃阴,以养为通
二、温通胃阳,以通为补
三、温运脾阳,运化为妙
四、敛养脾阴,甘淡为缓
五、肝胃并重,调和为要
第二章 刘启泉脾胃病辨治特点
第一节 通调五脏,以安脾胃
一、健脾和胃调升降
二、疏肝养肝调气机
三、清热养阴调心神
四、宣发肃降调肺气
五、补益肾气调阴阳
第二节 脾胃中州,以平为期
一、平的含义
二、以平为期之法
三、以平为期之治
四、平调五法
五、胃癌术后的以平为期之治
第三节 通权达变,灵活遣方
一、小方、大方
二、急方、缓方
三、复法合方
第四节 气血同调,动静结合
一、气血同调
二、动静结合
第五节 用药配伍,精轻灵准
……
第三章 常见脾胃病症的辨治
第四章 遣方特色
第五章 特色中药
第六章 临证验案精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