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

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666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一套值得全国青少年珍藏阅读的榜样故事丛书。2.汲取榜样力量,谱写青春华章。3.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我国现代数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4.“毕生事业一教鞭”,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令世人敬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苏步青生平为主线,讲述其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力争给读者展现一个立体、真实的苏步青。他17岁时赴日留学,25岁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数,29岁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毅然回国,任职浙大,尽管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但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数学研究和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贫苦求学路
1.牛背上的读书郎
2.恩师引路
3.文史治学的梦想
4.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第二章 赴日深造
1.坎坷东京留学路
2.东方国度的数学新星
3.学成不忘报国
第三章 与浙大共进退
1.践约赴浙大
2.攻坚克难育英才
3.八年离乱中的坚守
4.台北情意
5.不惧白色恐怖
第四章 桃李满天下
1.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2.开创中国计算几何学
3.严师出高徒
4.腾蛟再飞凤
5.拓扑数学开辟者
6.青出于蓝胜于蓝
第五章 数学王国的诗人
1.文理并进的数学家
2.家国眷恋赋诗篇
3.忧山河,赤子情
4.念亲人,寄友人
5.抒豪情,咏壮志
第六章 投身科教事业
1.总结高等教育实践经验
2.辛勤耕耘的园丁
3.呵护幼苗成长
4.为科教事业献计献策
第七章 知识分子的楷模
1.党员典范
2.杰出的民盟领导人
3.严谨较真的惜时老人
4.胸怀博大的宗师
5.勤俭朴素的作风
6.名垂青史,百岁全归
附录 苏步青大事年表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贫苦求学路 苏步青出身贫寒,但他从小就非常好学,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从一个在牛背上读《三国演义》的放牛娃一步步走入私塾、小学、中学的课堂。在经历了混沌不学、赌气逃课、同学欺凌等事后,他遇到数位恩师,并蒙其点拨教引,逐渐生发出对文学、历史、数学的热爱。 1.牛背上的读书郎 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后面有一座山,远远看去就像一头卧着的大水牛,所以这里的人们都叫它“卧牛山”。山上树木繁茂,秋风一起,漫山红叶,景色迷人。山下的带溪如一条白练,从西北向东南流淌不息。带溪村就在带溪的环抱之中。这个村子的人都讲闽南话,因为他们的祖先几百年前是从福建同安逃荒到这里的。 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住着三问木质结构的古老平屋,周围有一圈矮矮的围墙。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为这个山村农家庭院投下一片绿荫。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在这个农家降生了。苏步青的父亲叫苏宗善,以务农为生,如今家中添了一个男丁,意味着苏家后继有人了。 苏宗善夫妇饱尝没有知识的苦,一心希望儿子将来上学读书,成为有文化的人,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于是给儿子取名“步青”,即“平步青云”之寓意。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步青从小就是父亲的好帮手,割草、喂猪、放牛,样样都会。他常常学着父亲的样子,头戴一顶大竹笠,在卧牛山下放牛。家里养的是水牛,个头大,又矮又小的苏步青没少受大水牛的“欺负”。有一次,水牛脾气上来了开始狂奔,把苏步青重重地摔到水沟里。所幸他是跌进泥水里,没有大碍。 江南的农村河流纵横,和其他孩子一样,苏步青也特别喜欢捉鱼、捞虾、摸螃蟹,还经常与小伙伴一起去捕鸟、捉蝴蝶。生活虽然贫苦,但也有许多快乐。苏步青最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不管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还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他都百听不厌,甚至能够背下来,再绘声绘色地讲给小伙伴们听。 每次放牛回家经过村里的一家私塾,苏步青都会被里面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不由得止住脚步、拉着牛站在外面听一会儿。有一次,先生在课堂上教学生念《三字经》中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几句,他跟着念了几遍就记住了,后来跟小伙伴玩的时候还念给他们听。 苏步青的父亲苏宗善没有上过学,但小时候偷听过私塾先生讲课,认识了几个字,还会写毛笔字。他有一本风水书,闲下来时常常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引得小苏步青看得人了迷。父亲见儿子那么想读书认字,就用手指蘸着水在桌子上教他写字。 苏步青7岁时,苏宗善意识到自己认识的字太少,水平有限,教不出什么名堂,跟苏步青的母亲商量后决定送他去上学。恰好苏步青的伯父开了一家私塾,于是他便被送到伯父那里读书。 苏宗善虽然一生务农,但他知道,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更有出息,因此不管家境多么困难,他都坚持让苏步青上学。苏步青的母亲也一样,在苏步青求学期间,她从来不抱怨儿子晚上读书写字费灯油或者不分担家中农活等。他们夫妇一共生了13个孩子,但不幸夭折9个,所以他们对幸存下来的孩子无比疼爱。有时苏步青看见有钱人家的孩子吃零食,也向母亲要,母亲便想了个办法,在米饭里放点盐和猪油,捏成饭团给他解馋。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贫,只有粗茶淡饭,但母亲独特的味道却让苏步青终生难忘! 在私塾里,苏步青学会了《千家诗》《三字经》《幼学琼林》。他知道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学习十分认真努力,加上天资聪颖,一些古文他很快就能倒背如流。认识了不少字后,他开始读《聊斋志异》《西游记》《东周列国志》。遇到书中有很多字不认识,他就步行10多里路,向人借《康熙字典》。 有一天,父亲对苏步青说:“你没法去上学了,先生走了。” 苏步青问道:“父亲,先生为什么走?”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