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牧司一方 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管窥

牧司一方 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管窥

  • 字数: 67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必素,彭万,韦松恒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0306003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对中国土司制度、贵州土司、播州与杨氏的基本情况作简要叙述;第二章,对播州土司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情况进行回顾;第三章,对播州土司遗存进行分类并对其做初步认识的阐释;第四章,重点介绍发现和发掘确认的杨氏土司墓葬,并对之从择地因素、墓葬形制及相关问题、腰坑葬俗、“四神”的演变及发展、陶俑、祭祀空间及祭葬仪式、丧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儒、释、道在播州的并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解析;第五章,将播州杨氏土司墓葬与杨氏家族墓、播州宣慰同知罗氏墓、播州地区其他墓葬以及周边地区职官和土司墓葬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研究;第六章,结语,对在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工作中关于土司考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探索和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而言,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图文并茂,适合考古学、历史学、土司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中国土司制度与贵州土司略述002
一、中国土司制度的形成002
二、贵州土司略述004
(一)思州田氏006
(二)水东宋氏009
(三)水西安氏010
第二节播州与杨氏013
一、播州沿革013
二、杨氏治播017
(一)杨氏入播018
(二)基业初成019
(三)播州盛世020
(四)土司强权022
(五)平播改土024
(六)“平播”原因分析025
三、杨氏世系028
四、杨氏联姻039
(一)入播初期的杨、谢联姻039
(二)南宋至明中期与思州田氏的联姻039
(三)明代中后期与俞氏的联姻040
(四)杨氏末期与江西龙虎山张天师家族的联姻041
(五)杨氏其他姻亲042
五、杨氏族属042
(一)既往研究及夷族说042
(二)汉族说044
(三)小结046
第二章播州土司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回顾049
第一节发现历程050
第二节研究回顾057
一、历史文献研究058
二、考古研究061
第三章播州土司遗存类别与初步认识065
第一节遗存类别067
一、司治遗址067
(一)白锦堡治冉川067
(二)晚期司治穆家川067
二、关囤遗址068
三、田庄堰塘069
四、寺观遗址069
(一)云峰山寺069
(二)紫霞山山寨及先天观遗址070
(三)中寺遗址070
(四)回龙寺遗址070
五、桥道071
(一)普济桥071
(二)马坎关古道071
(三)楠木渡遗址072
六、碑刻摩崖072
(一)鹤鸣洞摩崖072
(二)普济桥、普济庵摩崖石刻072
(三)石敢当碑073
七、墓葬073
第二节初步认识074
一、司治变迁074
(一)早期堡治——播川074
(二)中期堡治——冉川076
(三)晚期司治——穆家川078
二、关囤体系的形成和发展082
(一)体系概况083
(二)背景分析086
(三)形成、发展087
三、遗存格局及相互关联089
第四章杨氏土司墓葬的发现与解构093
第一节土司墓地095
一、皇坟嘴墓地095
(一)杨粲墓(M1)097
(二)杨嘉贞墓(M2)106
(三)杨炯墓(M3)109
(四)杨斌墓(M4)111
二、赵家坝墓地118
(一)杨忠彦墓(M2)118
(二)杨元鼎墓(M1)122
(三)权殡厝葬的土司夫人墓(M3)125
三、新蒲墓地126
(一)杨烈墓(M1)128
(二)杨铿墓(M2)130
(三)杨价墓(M3)133
(四)周边相关遗址136
四、高坪墓地139
(一)杨文墓(M1)141
(二)杨升墓(M4)145
(三)杨纲墓(M3)150
(四)杨爱墓(M5)154
(五)杨相墓(M6)159
(六)五室墓(M2)161
五、雷水堰墓地185
(一)墓园186
(二)M10189
(三)杨辉墓(M11)190
(四)两墓关系197
(五)墓祠遗址197
(六)雷水堰墓地祔葬的推测200
第二节疑是土司墓地:桃溪寺墓地202
一、M1203
二、M2203
三、M3205
四、墓葬年代及墓主蠡测205
第三节墓葬解构207
一、择地因素分析208
(一)环境制约208
(二)专地入葬209
(三)权力彰显210
(四)风水堪舆211
(五)庄田权属215
(六)结论216
二、墓葬形制及相关问题研究217
(一)杨氏土司墓葬形制演变218
(二)相关问题研究220
(三)结语224
三、腰坑葬俗224
(一)播州杨氏土司墓葬腰坑类型224
(二)腰坑形制演变原因分析227
(三)播州杨氏土司墓葬腰坑溯源229
(四)结论232
四、“四神”的演变及发展233
(一)黔北宋墓“四神”雕刻的分型及分期233
(二)腰坑“四神”的发现240
(三)腰坑“四神”的演变规律及功能245
(四)结论250
五、陶俑刍议250
(一)播州杨氏土司墓葬陶俑的发现251
(二)播州陶俑的分期及时代风格255
(三)播州陶俑的文化渊源及所反映的习俗258
(四)结论264
六、祭祀空间及祭葬仪式264
(一)墓外祭祀空间及分类264
(二)墓内祭祀空间269
(三)结论274
七、丧葬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75
(一)墓地格局276
(二)“祔葬”制度278
(三)播州杨氏丧葬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85
(四)结语287
八、儒、释、道在播州的并流发展288
(一)儒学传统及礼制遵守288
(二)佛教史迹289
(三)浓郁的道教之风291
(四)结论303
第五章对比观察305
第一节播州相关墓葬306
一、杨氏家族墓306
(一)高坪笔架山墓地306
(二)高坪黄秧嘴墓地309
(三)龙坑范家堡墓地314
(四)对比分析317
二、宣慰同知罗氏家族墓317
(一)墓葬基本情况318
(二)对比分析321
三、其他墓葬321
(一)墓葬发现情况322
(二)对比分析325
第二节周边职官、土司墓葬326
一、四川安丙家族墓326
二、湖南永顺彭氏土司墓330
三、湖北唐崖覃氏土司墓333
四、四川平武王氏土司墓335
五、云南景东陶氏土司墓338
第三节初步认识340
第六章结语:土司考古探索343
一、理念、方法、技术344
二、保护、展示、利用350
三、土司考古探索及意义351
后记35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