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涯海角有遗珠——广西北部湾非遗传承人小传

天涯海角有遗珠——广西北部湾非遗传承人小传

  • 字数: 5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720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杂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民俗礼仪、民间文学等六个部分。本书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广泛采集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第一手口述性材料,对该地区60余个重量、自治区级和市级“非遗”项目近80名代表性传承人生平事迹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立传,重点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技艺传承以及技艺背后的文化生态、文化记忆等,使“非遗”文化研究更具鲜活性和立体感。
作者简介
黄宇鸿,男,广西钦州人,北部湾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北部湾经济区高校高水平创新建设团队负责人,钦州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汉字学、训诂学、民俗学和地方文化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史》《<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汉字学导论》《国学经典引论》等著作5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主持省级科研项目近8项,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6项。
目录
第一辑 传统音乐舞蹈
八音只应天上有,我为伊人奏一曲
——记钦北区那蒙镇八音代表性传承人陆金庭
悠悠海歌情
——记钦州海歌代表性传承人王正曙
海边回荡咸水歌,万水千山总是情
——记北海咸水歌代表性传承人郭亚十
蓝海依旧,咸水悠悠
——记侨港镇成水歌代表性传承人郭其友
集宗教与民俗于一体的歌舞艺术
——记合浦县耍花楼代表性传承人谢荣明
高山流水,海韵魅影
——记京族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
京族第三代哈妹传人苏海珍
企沙山歌如潮涌
——记企沙山歌代表性传承人郭志新
虽蕾只应上思有,山歌美妙把情传
——记上思县虽蕾(山歌)第二代传承人岳建霄
人生不设限,嗷加与青春的情缘
——记上思县瑶族嗷加代表性传承人盘清春
第二辑 传统戏剧曲艺
生在世家天赋高,坚守一生艺高超
——记钦州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何世平
满腔热血献梨园,薪火相传红豆梦
——记北海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孙汝荣
我唱鹩剧留美名,谁人为我继衣钵
——记浦北县六艰镇鹩剧代表性传承人廖发旺
世上千般万种,最喜采茶敬亲人
——记钦州采茶戏名家刘北尤
双星引领出世家,千里奔波爱采茶
——记钦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邹月娟
空巷回荡戏曲声,最喜采茶唱戏来
——记钦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施杨春
采香悠扬,薪火永传
——记防城港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黄国凤
茶香醉心人神往,一曲名乐永流传
——记防城港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钟永
烟墩大鼓声声震耳,声声学问大
——记灵山县烟墩镇烟墩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劳传永
鸳鸯对凤凰,唱响客家情
——记合浦县公馆木鱼传承人廖烈莲
千年古镇南康情
——记南康镇卖鸡调代表性传承人陈宜积
南国春风乘歌来,山歌传情万里暖
——记合浦县廉州山歌剧代表性传承人容君传
菩萨慈悲胸怀,杨公普度众生
——记合浦县老杨公代表性传承人李日喜
传统戏剧——木偶戏
——记合浦县山口镇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耀文
第三辑 传统体育杂记
蟾宫耀异彩,乐民舞青龙
——记浦北县乐民镇中秋舞青龙代表性传承人韦锦皤
天赋异禀舞麒麟,不忘初心世代传
——记浦北县平睦镇舞麒麟代表性传承人李枝群
传承太极,传播太极
——记钦州杨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家杰
编狮龙,一代传承人的手艺
——记钦北区编狮龙代表性传承人尹炳诚
攀登刀梯翻越火山的勇士
——记合浦县党江镇上刀梯过火山代表性传承人顾冠太
百年龙舟数代人
——记合浦县廉州镇赛龙舟代表性传承人钟国坤
双狮跃起千人醉,李老昂首动云霄
——记上思县叫安镇磨福传承人李琉彬
第四辑 传统手工技艺
心和手的完美结合
——记钦州坭兴陶制作传承人李人帡
引领行业,发扬光大
——钦州坭兴陶大师李人饼
拾贝甄陶,实至名归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贝雕陶刻家利成世
陶艺世家之全才,实业传承之楷模
——记钦州坭兴陶烧制传承人卢德辉
书香画艺,壮乡海情
——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陆景平的陶艺人生
陶艺世家,薪火传承
——记几位钦州坭兴陶世家的大师
我刀刻我心,我手书我情
——记以刀代笔妙手雕刻陶艺人生的钦州坭兴陶雕刻大师
万里荣归传承梦,一生情系小江瓷
——记浦北县小江瓷器制作第四代传承人陈世俊
传承千年古瓷韵,重焕魅力小江瓷
——记小江瓷手工制作第五代传承人林河源
砂轮上的技艺与匠心
——记北海贝雕传承人林日光
何为传世好技艺,北海贝雕永留世
——记北海贝雕传承人曹世莲
北海城市的名片——北海贝雕
——记北海贝雕传承人林雄
角雕守望者
——记合浦县角雕传承人白耀华
传统手工艺——赤江陶制作技艺
——记合浦县赤江陶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陈李明
几度波折过,缘深情未了
——记合浦县南康镇扎花灯代表性传承人徐其芳
古朴技艺蛋家情
——记北海昼家服饰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吴常斌
融生命于雕刻之中,化深思于作品之内
——记防城彩石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邓弦
汉族女子的京族情怀
——记京族服饰制作第四代传承人樊文英
家族船业三代传承,家族船厂服务沿海
——钦州造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伍荣进
艺术难的不是技巧,是心境
——灵山县傩面具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陈肇梅
淳朴粽香情,动容真故事
——记灵山大粽代表性传承人周家英
寻泰香之粽,觅“粽”华之根
——记灵山大粽代表性传承人张龙芬
钦州猪脚粉,神仙也打滚
——记钦州猪脚粉制作传承人黄力强
小巷深处米粉香,独特工艺引人尝
——记钦州猪脚粉制作传承人卢炳荣
京族鱼露,一年光阴酿成满口生香
——记东兴京族鱼露代表性传承人黄尚文
人生情系风吹饼,妙手传承好味道
——记京族风吹饼制作传承人杨日妹
……
第五辑 传统民俗礼仪
第六辑 民间文学
后记
摘要
     钦北八音是一种古老的吹打类型的民间音乐,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京胡、低音胡)、琴(月琴、秦琴)、唢呐、长号、横筲、锣、鼓、钹等,主要分布于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那蒙、小董等镇。其中那蒙镇平福村的八音班拥有代表性,也是钦州最有名气的八音班之一,共有13人。那蒙平福八音班历史悠久,历经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可考究到的就有四代人,第一代传承人为黄忠伦(已故),目前健在的传承人有陆金庭、黄其祥等。 2012年2月14日,在浪漫气息浓郁的西方情人节,笔者一行几人驱车前往那蒙镇平福村拜访一位古稀老人。到达约定的地点后,笔者看到的是一位衣着朴素、体形纤瘦的老人,早已带着行当在那里等候许久了。那蒙镇文化站的钟站长介绍说,他就是我们所要采访的对象——那蒙镇民间八音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陆金庭。老人很热情地跟大家握手寒暄,淳朴的气息、和蔼的笑容、爽朗的笑声,瞬间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一进人会议室,陆金庭就轻手轻脚地把随身携带的八音行当一一摆在会议桌上,见我们看着好奇,便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说起他与八音的故事来…… 一、多彩生活路辛酸,有苦有甜昧百般 1940年5月,伴着清甜的花香和村旁潺潺的流水,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li~T"山村的宁静,平福村的村民陆友华家又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在大家祈盼黎明到来之时,小生命的诞生给村庄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新意、新希望。 陆金庭说,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所以他的童年与“苦难”二字紧紧相连。和其他同时代的人一样,陆金庭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岁月,那些苦日子在今天仍然历历在目,然而最让他难忘的是父亲和母亲给他留下的记忆。 陆金庭拉了拉帽沿,向我们说起他童年的故事…… 陆金庭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名叫陆金朝,比他大3岁,兄弟俩关系很好。陆金庭家祖祖辈辈务农,母亲是淳朴憨厚的农民,父亲陆友华不甘守着自家的几亩薄田,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又有着不怕输的冒险劲,终日沉迷于赌博之中。在陆金庭的记忆里,父亲长年在外赌博,几乎丢下了田问的所有劳作。从陆金庭记事起,一家人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吃上一顿N NN.家里也很少有欢声笑语;更不幸的是,在陆金庭9岁时,家里就NTNN~。 说到这里,陆金庭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声音像有块沉甸甸的石头梗在喉咙里,老人哽噎了…… 陆金庭9岁那年,父亲在外出半路上遭歹徒劫财,命丧黄泉。噩耗带来的不仅是悲惨的现实和残缺的家庭,还把照顾一家人的重担落到了一个女人柔弱的肩上。在陆金庭兄弟俩眼里,母亲是亲切而伟大的。父亲走后,母亲担心兄弟俩的生活失去依靠,就一直没有改嫁他人。母亲很少在兄弟俩面前掉眼泪,每天总是朝五晚九地忙完家务又忙地里的农活,还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帮别人打短工赚些零钱补贴家用。尽管母亲如此卖命地操持着,但毕竟是一个女人顶起的家,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日复一日,青丝变成了白发,皱纹也爬上了母亲的眼角。看着母亲因辛劳而微驼的身影,兄弟俩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学知识,长大后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就是这股从小就有的求知欲和责任感,对陆金庭兄弟俩后来毅然决然地走上八音的道路,并一路坚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儿时的陆金庭和哥哥陆金朝一样,很热爱学习,在学校里表现优异,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经常得到老师们的表扬。可是,父亲走后,一个女人撑起的家就再也无法支持两个小孩同时读书了,紧张的经济情况使得兄弟俩其中的一个必须选择辍学回家。懂事的陆金庭明白母亲的苦衷,便主动把继续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哥哥。他含着泪捡起课桌里的书本回家了,一路上不停地回望“曾经”的学校,内心尽是不舍。快到家时,他赶紧把泪抹干,生怕被母亲看到了自己难过的表情。那一年,陆金庭只有10岁,刚读完初小二年级。这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担当,学会了替别人着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陆金庭辍学回家后用稚嫩的肩膀和母亲一起扛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陆金庭有个嫁在本村的姑妈,是个热心肠的人,看到陆金庭一家人以番薯粥度日,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一家人如此受苦,便主动帮陆金庭料理家务农活。陆金庭辍学后,姑妈主动送了一头小黄牛给陆金庭照看。小黄牛的到来,既给家里增添了劳动力,又给陆金庭带来了欢乐。姑妈的淳朴、善良激励着陆金庭勇敢地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所有困难,也让陆金庭把邻里乡亲的关心一一记在了心里。他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大家带去欢乐和幸福。 说到这里,陆金庭的脸上浮起了浅浅的笑意。他的童年因浓浓的母爱和亲戚邻里的关心照顾而变得温馨起来。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