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

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罗平汉主编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219108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立足家风,注重选取家风材料丰富、家规家教鲜明的共产党人,体现了红色家风的一脉相承;在内容上,以人物为主线,着眼于现实指导性,梳理提炼人物学习立志、律己修身、尽孝尽责、艰苦朴素、忠党爱国等特色家风家教条目,结合其家书、家训和家庭生活,讲述其感人的家风故事;在呈现形式上,全书版式精美,图文并茂,力求为读者喜闻乐见、让家风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
罗平汉,湖南省安化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重量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前夜的中国》《“”的发动》《党史现场》《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中国共产党农村调查史》《回看》等。
目录
序 红色家风,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第一章 :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
一、艰苦奋斗,生活向下看
二、“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三、“恋亲,不为亲徇私”
四、做普通人,为人民
第二章 :“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
一、“让孩子尝尝吃不饱的滋味”
二、“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
三、“正人先正己,己不正则不正人”
四、“做个进步的革命的青年”
第三章 周恩来:位尊不泯济民志,权重不移公仆心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我的修养要则”
三、艰苦朴素,过好“生活关”
四、十条家规,过好“亲属关”
第四章 朱德:立德树人,勤俭持家
一、“尽儿孙之孝,尽长辈之责”
二、“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
四、“做平凡的普通群众”
五、“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
第五章 :无私无畏,相亲相爱
一、简单朴素,艰苦奋斗
二、崇尚阅读,奋发图强
三、“按政策办事,不搞特殊照顾”
四、尊老爱幼,温馨和睦
第六章 陈云: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
一、“浪费和贪污一样都是犯罪”
二、亲属子女“三不准”
三、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不搞特殊化
四、读好书,做好人
第七章 彭真:本真为人见风骨,革命家风继世长
一、尊重劳动和劳动人民
二、革命夫妻,伉俪情深
三、刚毅坚强,铁骨柔情
四、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第八章 任弼时:“骆驼”精神传承,“三怕”家风传家
一、乌鸟私情,舐犊情深
二、“要永远记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三、“艰苦朴素是革命的传家宝”
第九章 陈毅:革命是吾风,勤俭是吾宗
一、“诗书传正道,礼仪定天下”
二、一生革命公为先
三、“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第十章 黄克诚: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一、“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二、清正严明,“不怕撕破脸皮”
三、“没有什么后门可走”
四、“一心为公,无私无畏”
第十一章 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一、“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
二、“保持和发扬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
三、“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
第十二章 吴玉章:事事莫争虚体面,行行当立好规模
一、立大志,不二三其德
二、学得一技之长,做有用之人
三、人生在世,事业为重
第十三章 谢觉哉:做官就要做“焦官”
一、“部长不是官”
二、学习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对人宽,对己刻”
四、“不要做社会的寄生虫”
第十四章 董必武:甘当“配角”,朴诚相传
一、“学要有恒,尤要专心”
二、民生在勤,性习于俭
三、严守规矩,约法三章
四、“政府干部都是长工”
第十五章 方志敏:忠党爱国,清白家风
一、“对祖国深深的爱”
二、铁面无私,忠于革命忠于党
三、“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第十六章 钱学森:心系祖国,大智兴邦
一、“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二、“以国家需要为念”
三、“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第十七章 谷文昌:心中“四有”,清白持家
一、心中有党,不计条件
二、心中有民,不忘初心
三、心中有责,不要特殊待遇
四、心中有戒,不能特殊化
第十八章 焦裕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
一、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
二、艰苦朴素,不高人一等
三、不搞特殊,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第十九章 杨善洲:自强自立自清的家风
一、不拿别人一点东西
二、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三、再给人民做点贡献
第二十章 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一、“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
二、亲情常在永相伴
三、不做特殊的那个
四、读书,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20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没有哪一位政治领袖像那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从他率领红军到达陕北不久的1936年,到他告别他所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眠不起的1976年,从他的朋友到他的敌人,亿万人都关注着,关注着这个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改写了中国人的命运,并影响了世界的伟人。同时,人们也深切地关注着他的家庭,渴望了解他的家庭生活。 同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的家庭,有着美好的情感和操守,也有着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悲欢离合。有欢笑,有眼泪,还有难言的苦涩。然而,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20世纪的时代浪潮,共同熏染出了一个革命家庭的独特韵味和风采,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革命时代要求的家国关系,突出体现在的家庭中。 作为人民领袖,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他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始终把自己看作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他教育家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奉献、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良好作风,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民众所称道的平民作风。他的家风,为人们称颂,值得我们学习。 一、艰苦奋斗,生活向下看 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中普通的一员。在生活中,他不要求任何特殊待遇,终其一生厉行节约,始终保持着中国农民典型的艰苦朴素作风。 家庭的穷苦生活造就了的勤俭节约。他在自述中说:“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农,当他年轻的时候,因负债累累,便去投军,他当了一年多的兵。后来他回到我生长的村上,拼命地节省……我七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十三岁。每天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做工。”在革命年代,更是在生活上坚持简朴原则,并身体力行。1940年的春节,请朱德夫妇到家里来一起吃顿便饭。这时延安的条件差,再加上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伙食都是一样的标准:一天两顿饭,每顿只有两个菜,基本上都是白菜、土豆,还有一点少量的肉。每逢周末,总要亲自检查他的伙食账,严格要求炊事员掌握好标准,不得超标。等做好饭后,常叫来炊事员问:“今日的菜做得很好,是怎么回事啊?我的伙食没有超过标准么?”炊事员如实汇报后,连连点头:“这就好!”并说:“我是要带头遵守规定、执行标准的!”其实,对于生活始终奉行简单适合的原则。在日常生活方面,是个“恋旧”的人,生活用品总是能跟随他很久,即使破旧不堪了,他也不允许工作人员随便丢掉。还经常嘱咐工作人员,生活用品需要多少就买多少,不要多买,以免浪费。对于生活用品,他总是利用得“彻底”,因此,的生活账中有很多类似修补热水瓶、换锅底、换皮凉鞋底、修理手表等的消费记录。 不仅自己勤俭节约,而且还铸就了新中国“第一家庭”勤俭节约的风气。深知: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本。 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