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莎士比亚简史

莎士比亚简史

  • 字数: 1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美)比尔·布莱森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345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丘吉尔 ◆《万物简史》作者力作! ◆无障碍莎士比亚入门指南。体会莎翁400年经久不衰的天才魅力! ◆美国亚马逊“莎士比亚传记”榜单No.1! ◆《卫报》《泰晤士报》《星期日邮报》《金融时报》重磅推荐! ◆一本短小精悍、准确有趣的莎士比亚传记!既适合新手,又适合专家! ◆作者被誉为“当今最有趣的非虚构作家”,“就算是写药品说明书,也能让人笑到头掉!” ◆翻开本书,开启这次通往莎士比亚时代的超值短途旅行!
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诗人、剧作家、导演、演员、剧院股东,一生身兼数职。
人人都知道他,但人人都不了解他。每一本莎士比亚传都是5%的事实加上95%的猜想。
“我写这本书倒不怎么是因为世界上还需要一本关于莎士比亚的书,我的想法很简单:根据记录,看看我们对莎士比亚能知道多少,又真正知道了多少。” 作者说。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准确有趣的莎士比亚传记。既适合新手,又适合专家。
翻开本书,开始这次通往莎士比亚时代的超值短途旅行!
作者简介
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的作者。 比尔·布莱森曾获得詹姆斯·乔伊斯奖、塞缪尔·约翰逊奖等多个文学奖,更因文学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同时也是仅有的一位获得“英国皇家学会荣誉会员”的非英国籍人士。除此之外,他还曾任英国杜伦大学校长,取得两所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九所英国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86年,35岁的比尔·布莱森从客居的英国回到故乡美国,开始了一场由东到西横跨38个州、长达13978英里的旅途。在此过程中,他考察了上百个美国小镇的风俗、饮食、娱乐和交通,写下了这本还原真实美国小镇文化的《全民寂寞的美国》。
目录
01 寻找威廉·莎士比亚
我们所有人,一看到莎士比亚的画像就能认出来,但却并不真正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他生活和性格的方方面面差不多全都如此:人人都知道他,但人人都不了解他。
02早年岁月
从某种意义上说,威廉·莎士比亚在人生中取得的优选成就,不是写了《哈姆雷特》或十四行诗,而是在人生的第一年活了下来。
03 失踪岁月
在文学目前,再没有哪一段空白比这更诱人、有更多迫不及待的手想要填满它的了。
04 在伦敦
对作家和演员来说,戏剧世界是忙得发狂的地方,而对威廉·莎士比亚个人来说,他是剧作家、演员,股东,还可能是事实上的导演(当时没有正式导演),偶尔说不定忙得歇斯底里。
05剧作
莎士比亚的天才之处不在于叙述事实,而在于野心、阴谋、爱情、痛苦——都是学校里不教的东西。
06 声名岁月
想想看,在不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观看《麦克白》,又或是置身头一次听到哈姆雷特独白的肃穆观众当中,见证莎士比亚说自己的台词,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07 詹姆士王的统治
了不得的事实就是这样:莎士比亚在一部又一部的戏剧中创造出了最感人至深的异性爱情场面,却靠着十四行诗,成了英国文学历史记录至高无上的歌颂同性恋的诗人。
08 辞世
莎士比亚的地位就是这样摇摇欲坠,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逐渐搞不清他写的到底是什么了。
09 余烬
只有一个人拥有必要的条件和天赋,带给我们这些无与伦比的作品,而这个人,无疑就是来自斯特拉特福的威廉·莎士比亚——不管他到底是谁。
致谢
参考文献
摘要
     在1839年继承到大笔家产之前,理查德·普拉坦格内特·坦普尔·纽金特·布里奇特·钱多斯·格伦维尔,第二任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过着基本上波澜不惊的生活。 他在意大利养了个私生子,偶尔在下议院发表讲演反对废除《谷物法》,并对早期的卫生管道产生了兴趣(他在白金汉郡的斯托庄园安装了全英格兰第一批抽水马桶,足足九套),但除去他光明的前途和长长的名字,这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继承了头衔和英格兰的一座大庄园之后,让合伙人.当然也有他自己目瞪口呆的是,通过一系列靠前有违常情的投资,短短九年内,他亏掉了所得遗产的每一个子儿。 一文不名,外加名声扫地,1848年夏天,钱多斯公爵逃往法国,将斯托庄园和庄园里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了债权人。随后的拍卖成为轰动一时的社交盛事。这些斯托庄园里纷繁复杂的家具,占用了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个团队的人力,历时40天才清点完毕。 在不那么出名的拍卖品里,有一幅椭圆形的深色肖像画.高22英寸,宽18英寸,由埃尔斯米尔伯爵(Earl of Ellesmere)用了355个金几尼购得,自此以后都叫作“钱多斯版肖像”。这幅画经过多次修整,并随着时间颜色变黑。遗失了大量细节(至今仍然无法复原)。肖像中是个40来岁的秃顶男子,蓄着修剪过的胡须,样子倒也说不上不好看。他左耳戴着一只金耳环。表情自信,平静而潇洒。你会感觉,这不是一个你能放心把妻子或者成年女儿交托他照料的男人。 对于这幅画,除了知道它是1747年来到钱多斯家族的之外,它是怎么来的,从哪儿来的,都没人知道。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说画中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它看起来当然像是威廉·莎士比亚——但确实应该像,因为它是莎士比亚最早的三幅画像之一,日后莎翁的所有肖像画都以之为本。 1856年,埃尔斯米尔伯爵在去世前不久,将这幅画送到伦敦新创办的国家肖像画廊作为奠基馆藏。这是画廊收购的第一幅作品,从情感上来说颇具分量,但几乎就在同时,立刻有人对它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当时,许多评论家都认为,画中人的皮肤颜色太深,长得像外国人——意大利人或犹太人,不像是个英国诗人,更别说像一位非常伟大的英国诗人。按已故的莎翁传记作家塞缪尔·舍恩鲍姆(Samuel schoenbaum)的说法,有些人被画中人那“放纵”的态度和好色的嘴唇搞得心烦意乱。(有人提出。肖像画中他化着舞台妆,说不定扮演的是夏洛克一角,这大概有点一厢情愿。) “嗯,这些画来自正确的年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动身去找寻我们对这位最受推崇的英语大师知道些什么,又有什么合理推测的那天,国家肖像画廊16世纪肖像馆策展人塔妮亚·库珀(Tarnya Cooper)博士这样告诉我。衣领是大约在1590年到1610年之间流行的一种款式,而这一时期,也是莎士比亚大获成功的人生阶段,故此也是最有可能坐下来让人给他画一幅肖像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判断,画中人有点波西米亚风范,看起来跟从事戏剧行当相吻合;他看上去至少算是过得相当富裕,一如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经济状况。” 我问她是怎么做出这些判断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