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密斯·凡·德·罗评传(全新修订版)

密斯·凡·德·罗评传(全新修订版)

  • 字数: 49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弗朗茨·舒尔茨,(美)爱德华·温德霍斯特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22460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密斯·凡·德·罗评传》是弗朗茨·舒尔茨1985年传记的重大改写和补充,是对这位德国美国现代建筑大师的第一次全面的论述。与建筑师爱德华·温德霍斯特合著,这个经过修订的版本在借鉴了美国和德国学者和评论家们最近作品的基础上,突出阐述了更新、更广泛的原创研究和评论。 舒尔茨和温德霍斯特追溯了密斯欧洲的职业生涯,那是他向前卫现代主义发展的阶段,他在那个阶段的作品丰富多样,但规模不大。第二次成熟和享誉世界的阶段是在美国,那个时期他发明了一种“客观”结构表达的新建筑语言作者最令人兴奋的新发现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范斯沃斯众议院法庭案大量的庭审笔录,这些笔录首次披露了密斯与当事人伊迪丝·范斯沃斯虫诗般法庭争执纪实。这本书揭示了很多关干他与女性关系的新信息,包括他与富有的埃达·布鲁恩的婚姻情况以及婚姻如何破裂,他与天才设计师莉莉·赖希密切的工作和私人关系,以及对于他的美国同伴劳拉·马克思的系列专访的新细节。这个版本也给了几十位认识并与密斯一起工作(有时还反对他)的建筑师的声音——许多来自芝加哥艺术学院建筑系独特的口述历史收藏。 这本传记全面讲述了密斯以及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们如何创造那些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作品的故事。
目录
前言
序言
第1章 德意志帝国的青年时期:1886~1905年
第2章 学徒期,婚姻,以及世界大战:1905~1918年
第3章 灰烬中的欧洲:1918~1926年
第4章 高潮在魏玛:1926~1930年
第5章 政治危机与包豪斯的结局:1930~1936年
第6章 美国的召唤:1936~1938年
第7章 建筑师与教育家:1943~1949年
第8章 全新的建筑语言:1946~1953年
第9章 20世纪40年代
第10章 范斯沃斯(住宅)的传奇:1946~2003年
第11章 在美国的事业巅峰:住宅设计1950~1959年
第12章 在美国的事业巅峰:商业与机构设计1950~1959年
第13章 世界范围的实践:20世纪60年代
第14章 少即是多?1959~1969年
第15章 退场:1962~1969年
致谢
附录A (密斯的)门徒
附录B 密斯的职业生涯,出版作品和展览
摘要
     第1章 德意志帝国的青年时期:1886~1905年 我们每天都把图纸做成顶棚的四分之一的尺寸,然后将它们送到模型制作者手中。就这样在每天的重复工作中度过了两年的时光,直到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绘制出那些图样。 ——密斯回忆起他那段在职教育的青年时光时说 去柏林吧,那里正是当下的中心,一切都在发生。 ——建筑师杜罗给他的朋友路德维希·密斯这样的建议 青年时期的密斯,并没有显露出任何可以预示他未来会取得重大专业成就的天赋。德国亚琛(Aachen)在若干世纪以来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密斯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成年之前,密斯几乎从没离开过这座城市。他的祖辈们都是石匠,以这份职业为荣,而他们的野心也仅限于此。密斯早期所受到的教育非常有限,他周围的人们都不太可能培养出本土知识分子或者具有创意的人。因此,直到19岁,他一直待在亚琛,遵循着传统的成长路径,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虽然亚琛在德国的名气远不及其他一些城市,但它却拥有着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8世纪后期,查理曼大帝建造了北欧第一个统一帝国,疆域从比利牛斯山脉延伸到萨克森州,从北海延伸到罗马,而亚琛,则成为这个帝国的中心。加洛林王朝的学者们引发了西方古典精神的首次重要复兴。查理曼大帝本人对于罗马大帝的承袭和对罗马文化的狂热崇拜,以及他与教皇缔结的命运联盟,都为中世纪的轮廓形成与文艺复兴的出现埋下了种子。 一座9世纪恢弘的圆顶教堂现今仍然屹立在庭院之中,这便是位于亚琛的查理曼大帝早已消失的宫殿遗址(图1.1)。它由来自梅斯的奥多(Odo)参照拉维纳拜占庭风格的圣维塔莱教堂设计而成,成为当时北欧最为精致的建筑,曾经作为德国国王的加冕大厅长达600年。密斯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知道这座教堂的存在,直到成年都难以忘却。他曾经满怀敬畏地站在那些强有力的柱子撑起的八角形穹顶之下:“(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整个空间的全部都成为一种整体,四处都充满了仪式景象和声音,甚至还有它的气味。” 密斯在晚年回忆起陪同母亲清晨在教堂做弥撒,他就坐在那些巨大石材所构筑的宏伟的柱子与拱门之间,沉默不语。 大教堂,以及由15世纪哥特式唱诗班所组成的礼拜堂,都被那些细长精致的拱顶覆盖的玻璃墙面所围绕。它矗立在城镇中最古老的地方,那里充斥着狭窄的迷宫般的街道,大多是源自荷兰与比利时(其边界位于亚琛的步行范围)建筑传统的中世纪砖砌房屋。密斯在形容这些无名的建筑物时充满了喜爱之情:“(它们)大多都简单却又十分清晰……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它们)已经历经千年,却仍然令人印象深刻……所有伟大的风格都已经消逝,而它们仍然留存……它们才是真正的建筑。”正如我们从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言论中了解到的那样,这是成熟的密斯式建筑观点:肯定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的清晰度与简洁性,尤其注重通过摒弃个性与“风格”而达到超越时间的平衡性。 然而在密斯的青年时代,在那些除了教堂及其周围的地方,亚琛仍然存在着多样的“风格”和混杂的变化。1886年3月27日,密斯出生在Steinkaulstrasse街29号一处住宅中(图1.2)。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的家庭曾经多次在这个社区内搬家,一直到他15岁;这也意味着他很可能是在19世纪90年代目睹了所处社区1公里以南的Oppenhoffallee的重建。Oppenhoffallee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条优雅的林荫大道。在1870年德国统一并战胜法国之后不到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密斯出生的时代里,Oppenhoffallee大道两旁的建筑物都肆意地运用了威廉建筑装饰特点。彼时,德国已经呈现出同军国主义密切联系的全新的国家面貌。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德国,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正伴随着德国迅猛的工业化势头雄心勃勃地高涨起来。 亚琛深刻地体现了德国当时的这种变化。亚琛的人口在1825年时为35428人,到了1886年密斯出生那年,人口已经超过10万,直至1905年密斯离开亚琛,此时的人口为14.5万。亚琛不仅延续着自罗马时代(“亚琛”在古德语中意为“水”)以来繁荣的旅游贸易,而今同样见证了德国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在德国统一后的几年间,这个传统的纺织中心也在附近广泛地开采着煤田。到了19世纪90年代,德国规模优选,生产设备优选的钢铁厂——亚琛罗特艾德有限公司——已经雇佣了近5000名工人。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