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陇上大儒刘尔炘

陇上大儒刘尔炘

  • 字数: 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戴恩来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59773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尔炘是近代甘肃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和慈善事业家。博学多识,长诗文,精书法,有多种著作传世,并且为发展甘肃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作了大量工作。本书是刘尔炘的传记,从刘氏家世、求学经历、参与实业救国,到研治学问,痴迷书法,到其理学思想和治学之道,均予详述细究,全面展示了刘氏传奇的一生。
目录


引宫斯文欲坠天茫茫,陇有哲人扶其纲
一、家风熏染
二、名师栽培
怀才不遇之徐铁海
殷切寄予之赵朴庵
传播正基之刘子嘉
褒诩赞扬、不嫌溢量之刘光祖
尚矜严、不苟嘉许之张国常
众多"受知师"
三、少年立志
四、金榜题名
德性升华
六、教书育人
五泉书院二度执鞭
高等学堂任总教习八年
讲读《春秋》,借史鉴今
执存古学堂,用心遭横议
……
摘要
     陕西三原,因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史称“甲邑”,亦谓“池阳”,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系秦都之城池、长安之京畿,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多年历史。三原某地之刘氏家族,可考者至近在明代就已于此生息繁衍。 始祖名刘达,为刘尔炘之七世祖,六世祖刘德芳生有刘璧、刘瑜、刘碹、刘琬四子。刘璧、刘琬二人皆无子。刘瑜生三子,分别为刘世勋、刘世英、刘世荣;刘碹有二子刘世杰与刘世功,是为四世祖。刘世杰早亡,刘世勋以嫡长留在三原,其余刘世英、刘世荣、刘世功均于清康熙年间迁往金城之皋兰,皆为皋兰始迁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关中三原的这支刘氏家族作出如此重大的迁徙行动,让兄弟三人背井离乡,去一个生存环境远不如八百里秦川的地方?后人无从知晓,事实就是如此。 刘世英号武伯,是一位有德才而不愿做官的处士,有孙氏、管氏二位夫人,生长子刘润、次子刘泽,是为刘尔炘之曾祖、叔曾祖。刘泽号雨亭,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主持修建阿甘河桥。 刘尔炘之曾祖父刘润,字玉田,为国子监太学生,历任刑部,她赠奉政大夫,娶妻柳氏,生刘吉泰、刘履泰、刘初泰。刘吉泰号晋三,为邑廪生;刘履泰号晋安,亦为邑庠生。 刘尔炘的祖父刘初泰,号茹塘,为邑庠生,以书法名当世,历游陕甘督署、江西盐法道、湖北武昌府幕,诰封奉政大夫。有张氏、宋氏、柴氏三个妻妾。 刘尔炘的父辈有兄弟三人,依次为刘森、刘榕、刘桐。胞伯父刘森,号葛生,为肃州镇标把总;本生父刘桐,号峄山,五品衔候选州判,历就甘肃藩司钱席,诰授奉政大夫,本生母徐氏,继母魏氏;养父刘榕,号荫之,候选从九品,历办甘肃各州府县书启,例赠文林郎,她赠奉政大夫,母亲王氏,旌表节孝。 至刘尔炘这一辈只有兄弟二人。其弟刘尔炽,字寿昌,为邑庠生,候选训导,却终身未仕,依靠其兄刘尔炘而终老。 清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正月初七日亥时,刘尔炘出生在兰州城关盐场堡一个“皆读书,敦尚品节”的三代游幕士人家庭。相传正月初七日为人类的诞生日,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故而成为一年中最负盛名的黄道吉日。择吉而生的刘尔炘,天赐祥瑞,兆示兴旺,家中的人们无不欢欣,特别是奶奶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她似乎已看到了刘氏家族未来的兴旺景象,为其取名“尔炘”,就有此寓意。考中进士之前曾取字“又宽”、“洞初”,号“晓岚”,之后又取号“果斋”。晚年自号“五泉山人”,而先前的字“又宽”、“洞初”均弃而不用,世人多以“晓岚”、“果斋”称谓。至其谢世后,则门人学子皆以“果斋先生”称之,以至王炬的《刘果斋先生事略》和曹英的《刘尔炘先生事略》都将“晓岚”定为其字了。 中国的古代文人,皆有名、有字、有号。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刘尔炘的“尔炘”之名,尔,即“如此”;炘,为火焰炽盛之貌。尔炘,即火焰如此炽盛!晓岚,即清晨之霭。很显然,刘尔炘的名和字的意思则是相反相成的。至于“果斋”之号,则是取《中庸》“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之意,果,在此作“当真”讲,“道”,自然是指孔孟之道了,体现了刘尔炘的人生志向。“五泉山人”这个自号,笔者认为并不接近像王炬所谓的“爱五泉山水”那样简单,而明显有“穷则独善其身”的归隐之意。 前文已说到,刘尔炘出生于一个“读书、敦尚品节”的游幕之家。所谓游幕,即外出做宾幕、幕僚等,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文书之类。自曾祖玉田公始,即为达官显贵之幕僚,仗义疏财,广结人缘,为子孙后代能重操此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曾叔祖振西公也是一位乐善好施、关注地方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刘尔炘在《卧虹桥记》中说:“出袖川门里许,日阿干河,跨河而过、势若彩虹者,日卧虹桥。桥之建,不知创自何年,而自乾隆辛丑毁于火。至嘉庆丙辰,独出钜赀,重构材木,因旧趾而{多《扩其规模,使往来之人至今称便、获免于厉揭之劳者,则为吾先曾叔祖振西公讳泽者也。”此时此刻,刘尔炘为祖先的盛德而自豪,也钦慕地方人士代代相传、不遗余力而成就的盛业,“继美流光”,同时也“自愧不克绍先人之志事”,自惭而始能见贤思齐,有了家族的荣耀感,那传承祖德必当自强的责任感便会自然而然地扛在肩上。 祖父茹塘公,少年即中秀才,品学兼优,到壮年时,已出入陕甘总督府,游历湖北武昌、江西南昌一带,以其广博的学识、干练的才能、敦厚的品性而深得上司赏识,还结交了不少文人雅士、硕学名流。刘尔炘在《皋兰刘氏先德碑》中记载说,爷爷尤“以书法名当世”,那可能就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事了。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