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希腊罗马六千年

希腊罗马六千年

  • 字数: 29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作者: (英)托尼·斯帕福斯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443936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1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1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BBC主讲人、古代史荣誉教授力作。 ◆希腊罗马一起读,一次性读懂西方文明的诞生。 ◆【希腊使罗马伟大】 ◆希腊人的城邦模式被早期的罗马人借鉴,原先一盘散沙的族群得以凝聚成整体; ◆希腊神话中的各类神祇成为了罗马诸神的原型,构建起了罗马人的精神世界; ◆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思想建设起罗马强大的法治精神,使罗马帝国有序高效地运转。 ◆【罗马使希腊永恒】 ◆罗马人高度景仰希腊的柱式建筑,大量仿造,以至于后世将源自希腊的柱式称为“罗马柱”; ◆罗马人传承了希腊人的雕塑技艺,并赋予其崇尚人性的审美追求,至今仍是西式古典艺术审美的典范;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人的哲学思想,让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打开西方思维探索的大门,泽被后世两千年! ◆翻开本书,一次性读懂西方文明的诞生!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这是一个从青铜时代晚期到公元七世纪,一个跨越六千年的关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融合的非凡故事。
爱琴海中诞生的希腊文明成为了罗马强盛之路上的“文明导师”,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为罗马的强大注入了原动力。
罗马凭借武力征服了希腊,却全盘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正是凭借罗马帝国强大的国力,希腊文明的影响力才能迅速扩张至整个欧洲,得以光耀后世
作者通过希腊和罗马帝国的相遇、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西方文明如何诞生的故事。
作者简介
托尼·斯帕福斯,从事教授教和研究希腊、罗马历史的工作约30年,毕生投入于希腊罗马的研究之中,现任纽卡斯尔大学古代史名誉教授。他是BBC“古代之声”系列节目的主讲人,同时任英国具影响力报纸《每日电讯报》《观察者》等节目的历史讲解人。
目录
序言蛮荒与开化:文明的古代观念I
第一部分希腊人
第一章希腊文明的曙光003
第二章古希腊人的崛起020
第三章新事物:第一个希腊城邦035
第四章像克洛伊索斯一样富有——早期希腊人和东方051
第五章大希腊人——西方的希腊移民065
第六章遭遇(西方)邻居080
第七章“万众之主”——波斯的威胁097
第八章同中存异——雅典和斯巴达113
第九章“空前的灾难”——伯罗奔尼撒战争129
第十章审慎的生活和金玉良言145
第十一章“闪电之光”——马其顿的亚历山大161
第十二章权力的游戏——亚历山大身后的世界177
第二部分罗马人
第十三章“罗马的元老院与人民”195
第十四章调兵遣将——建立罗马帝国213
第十五章恺撒万岁——独裁者降临230
第十六章“凶猛的罗马被俘获了”——希腊的诱惑248
第十七章罗马人为他们的帝国做了什么266
第十八章门口的“野蛮人”282
第十九章基督运动299
第二十章合则兴——最后的世纪315
第二十一章分则亡——双国记331
后记347
大事年表351
注释359
致谢379
摘要
     雅典人对待盟友的方式开始越发像帝国统治者对待属臣,这种态度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一个世纪之后,一名雅典作家回忆了雅典人曾如何“在狄俄尼索斯节的舞台上当着全场观众的面”炫耀同盟款项的。他所指的是同盟代表们每年春季送往雅典的稀有金属。在外邦人看来,这种一年一度向全体公民的展示可能更像是在宣示雅典的实力。    在那些了解波斯帝国内部运作方式的希腊人眼中,雅典的这种做法与同盟一心抵抗的帝国行为并无二致。波斯人也喜欢炫耀收缴的贡品。伊朗西南部波斯波利斯的波斯王宫里就有表现游行场面的装饰画。那些抬礼物的人是国王的属臣,他们按照种族列队,抬着各自土地上的出产站在“万王之王”的面前。    根据后世作家们的记述,雅典人开始将同盟的战争经费悉数放进自己的腰包。事实上,他们把这笔钱当成了雅典城的收入。那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雅典人热衷于美化自己的城市。这种通过文化作品追求“软实力”的做法在现代也屡见不鲜。伯里克利富有创造力,他是,也是帝国主义的拥趸。    这一做法的结果——尤其是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卫城的那些精美建筑——构成了现代人眼中辉煌的希腊文明的核心部分。但雅典公民的个体经济贡献,无论是农夫、商人还是其他人,绝不可能是该成就的专享财富来源,甚至连主要财富来源都算不上。伯里克利的政策在雅典人中引发了分歧。根据一名古代作家的记述,公民大会上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从我们如今称为“伦理”的角度斥责对同盟经费的滥用行为:    肆意侮辱和对暴政的屈从无疑有损于希腊的形象。我们用强制征缴的战争经费为自己的城市涂金抹银,在世人看来,我们就像个淫荡的女人,正往自己的衣柜里塞进昂贵的大理石、神像和价值连城的庙宇。    这些后世记述绝非只是在重复雅典民主制度庇护下的伯里克利的政敌们的攻击。公元前447年,雅典人开始修建帕特农神庙。雅典碑文上的逐年记录表明,修建新神庙的资金来自雅典官方收取的同盟年供。    挥霍同盟金库的行为显然没有经过同盟成员的协商同意,但据说得到了伯里克利本人的明确支持:    伯里克利对民众说,他们不欠同盟提供的抵御野蛮人的战争经费;“他们没有提供一匹马,”他说,“没有提供一艘船、一名重装步兵,只出了钱;这些经费不属于提供者,而是属于接受者,只要后者提供了相应的物资装备。”    把同盟经费花在公共事业上的做法强化了雅典在希腊同盟中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增加了雅典相关利益者的财富。这些人中包括军人,尤其是来自下等阶层的桨手——虽然并非全都是雅典公民。他们靠在雅典桨帆船上卖苦力换取酬劳。    大体而言,越是贫困的雅典人,参与民主管理越是积极。伯里克利订立了向担任雅典法庭陪审员的公民支付报酬的制度。这些陪审团规模很大,通常有501名成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被告行贿,确保审判更加公正。如此一来,伯里克利可能也强化了当时的某种观念,即雅典在同盟中的统治地位与城邦民主不无关系,哪怕此举令城市的财政收入越发混乱,并使得同盟成员无从得知他们支付的经费去向。    通过推动公共事业,伯里克利将相关利益者从本地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海上帝国。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一段碑文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时参与卫城新神庙修建的建筑师、石匠、雕塑师、木匠等的工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雅典挪用同盟资金兴办公共事业的潜在受益者。这些工匠中既有雅典市民,也有外来居民或外邦人,还有雅典的奴隶主,后者可能用得到的工钱来支付给修建神庙的奴隶。    雅典人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其他城邦对自己的反感。在伯罗奔尼撒南部,斯巴达人及其盟友越发不安地关注着雅典人的野心。他们也有一个军事联盟,比以雅典为首的那个早得多。公元前6世纪,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希腊城邦间订立了一个较为协议,目的是在斯巴达的领导下共同抗击敌人。 P132-1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