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别等到来不及
001
2019年,因为一档综艺节目的邀约,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北京, 严格意义上说,是半工作半旅行。撇开工作,这段旅行对我而言另有意义。
我曾与爸爸妈妈有过一个约定:带他们去北京旅行。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父母已经年迈,为了能够多陪伴他们一些时间,我刻意减少了很多工作。
爸爸八十岁生日那天,我组织了一场生日会。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十个。那天,连带着各自的小家庭来计算,共计四十余人,坐了足足四桌。为显得喜庆,家人们都身穿带有红色元素的衣服,我也特地给爸爸买了一件,还准备了许多礼物。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在餐厅里为他庆祝八十大寿。 除却吃饭,流程还有抽奖、玩游戏等,当时我特地请人将这些画面拍摄下来,算作纪念。家人团聚,儿孙满堂,一片热闹。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一周之后,爸爸中风,住进了医院。
那一段时间,我非常自责,一直都在想我们中国的那句老话“受之不起”。如果我没有为爸爸举办这个生日会,而是非常低 调地给他过一个生日,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意外发生了?
人生没有如果的事,有的只是既已发生。于是那个一起去北京旅行的约定也就成了约定,没有办法去兑现。
002
爸爸生病之后,我推掉了更多工作。
在别人看来,丢掉的是工作的机会;但在我这里,只有一个想法,爸爸生病,照顾他是我的责任。而且,我很怕再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却没有在家人身边。
那时候妈妈常说:“让你放弃这么多机会,真是对不住。” 我安慰她:“没关系,没关系。”
是真的没关系,我能来到世上,全要感谢他们。工作机会可以没有,在我心中,家人永远占据第一位。
一年后的八月,爸爸去世。
我的生日也在八月。所以,后来的很多年,我都选择了不过生日。在愉悦和悲伤之间,悲伤是被放大的那一个。
而北京,就此成了一个伤心地。能不去,我都会尽量选择不去。
人生处于低潮的时候,很多事情是顾及不到的。那时我一味伤心,最常想的是,我是一个没有爸爸的人了。陷入低谷时,似乎也比较容易情绪化一些。
那时候姐姐一直都在安慰我,她跟我讲:“其实你接近没必要自责,也不要有这样的心理。你想,爸爸中风时已经八十岁了,他那时已经有身体不好的征兆了。他去世,只是早晚的事。而且。你给他办生日会,我相信他是开心的。对一个老人而言,儿孙满堂,是值得高兴的事。他那天的表现你也一定感觉到了,他是高兴的,他肯定会永远记得那一幕。试想,如果你没有给他办那场生日会,可能他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对爸爸来说,这件事是完满的。不苛责自己,是姐姐教会我的事。后来,我终于想通了,确实,那场生日会无论于他、于我、于家人,都是珍贵的回忆,且是我们共同度过的。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