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故事大哲理 我要学

小故事大哲理 我要学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余心言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6785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纯洁无暇,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者需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这本书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的引导作用,不管是对小读者还是父母而言。书中的故事在同一个主题下,分别告诉孩子和父母、教师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有的处理方式和理解角度,从而让孩子和大人达成一致,最终达到家校共教,切实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内容简介
《要我学和我要学》是继“小故事大哲理系列”《24字里的家国智慧》一书之后的延续故事读物,是一本写给孩子以及育人者的哲理故事书,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传播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育人者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了解。本书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也是杂文作家,其作品《八十年寻路记》获全国少儿读物二等奖。本书包含数十个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由作者依据自己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写成,从学校和家长的角度给孩子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准确分析教育现状和孩子的心理需求,启迪大人的教育观,把正确有益的教育方法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让育人者获得教育方法上的启迪。
目录
第一章 做好我自己
正身之言
"踏破铁鞋"和"不费工夫"
前后左右
时间就是生命
做好我自己防微
正身之言君子以自强不息
你怎样思考问题(一)
你怎样思考问题(二)
第二章 牵挂你我他
立德之语
当洗手成为公德
他们得到了什么
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灾难的考验
牵挂你我他拾金不昧的机会
立德之语做好事受到讽刺怎么力做好事的机会
漫话风度(一)
漫话风度(二)
……
摘要
     “踏破铁鞋”和“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两句互相矛盾的话,前一句形容困难,为了找一个人,找一个东西,找一个方法,把铁鞋都踏破了,还找不到,这不是极难吗?后一句是形容容易,接近不费工夫就到了手,这不是极易吗?人们往往把这两句互相对立的话,放在一起,来说明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呢?符合的。有例为证。 陈毛根为了解决香皂自动打印的问题,两次上东北地区学习,仍旧没有解决问题,香皂还是要粘在印模里,连原因也找不出,可以算难了吧?然而有一次,他坐在火车上,嘴唇一直很干燥,一过长江,就觉得滋润了,从这一点,他“恍然大悟”,原来毛病就在于上海的气候比东北潮湿。找到了原因就好办了,加一个热风机就解决了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很容易的吗? 还是陈毛根的例子,他们厂里过去香皂质量不好,容易碎,他想了种种方法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一天,他去吃汤团,突然发现汤团看着很大,到了嘴里就缩小了。点心师傅告诉他,这是因为里面包了一包空气。从这里,他又“恍然大悟”,原来香皂在压条的时候,也漏进了空气去。于是香皂的质量问题就在汤团店里被轻易地攻破了。 不仅是陈毛根,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问题,想了很久,不能解决。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使你“恍然大悟”,有“原来如此”之感。宋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容的正是这种情景。 这是什么道理?有人说是碰巧,碰上了就容易,碰不上就难。看来陈毛根之所以能搞一百多项技术革新,秘密就是他的“运气好”。 然而,这都是不相干的。如果你碰到难题就去坐火车,吃汤团,等待巧遇,那么可以保证:无论你的运气如何好,都是不会有任何机会成功的。 只有那些具有“踏破铁鞋”精神的人,才能得到“不费工夫”的结果。这里,“不费工夫”只是表面现象,其实还是费了工夫的,费了“踏破铁鞋”的工夫。到万人丛中去找一个人,如果不是花了“寻他千百度”的工夫,只是回头盯着“灯火阑珊处”望,是无论如何也望不到的。 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人,要向优选的人们学习的人,都应该透过那“不费工夫”的表面现象,看到背后的“踏破铁鞋”。若不是日日夜夜,“茶不思、饭不想”,把心思都集中到技术革新上头来,如何能从嘴唇的干湿、汤团的大小悟出技术革新的道理来呢? “看人挑担不吃力”,以为别人的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回头看自己总是碰不上这个“巧”,就会灰心失望。为什么别人想得出,自己不行,莫非自己头脑太笨?其实,不是你不聪明,只是工夫没有到。 “功到自然成”,困难的任务只有在下苦功的人面前才能转化成容易,聪明只有在千百度的思考、研究、学习中才能产生。 不知道的小故事 因梦而获得的苯分子 现在,我们知道苯分子的结构式是C6H6,但以前这可是道化学难题,它的结构式让大化学家们费尽周折却徒劳无功。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梦竟然解决了这个难题。 长期以来,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一直想把苯分子的结构式表达出来,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什么结果,这道化学上的难题始终困扰着他。 一天夜里,凯库勒躺在床上,两眼望着天花板,思索着这个难题,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他恍惚看到了苯分子……那些调皮的原子在他眼前碰撞着,跳跃着,它们排列成像蛇一样的形状,时而伸直,时而弯曲,模糊不清地在眼前旋转……突然,这条“蛇”用嘴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圆圈,那圆圈又在不停地旋转,越转越快,宛如一条金黄色的蛇,在灯光下狂欢乱舞…… 凯库勒一下子从梦中惊醒过来,但梦中的情景还在他的眼前浮现…… “用一个六角形的环状结构来表示苯分子不是很好吗?”凯库勒头脑里一下子萌生了这个想法。 从此以后,苯分子便有了一种固定的权威的表述方法,在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那个六角形的圆圈也随处可见了。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